|
一個人的午飯,總是很犯愁。 做吧,一不小心就會做得多了,一個人吃不完,晚上還要吃剩飯。 不做吧,這是一頓飯呢,不吃總覺得少了點啥! 于是乎,短暫的午睡后,我信步來到了南海街覓食。 這是一條新開發(fā)的街道,兩側(cè)高檔小區(qū)林立,各種轎車占據(jù)了道路兩側(cè)的慢車道,人來人往的十分熱鬧。道路兩旁的門面房開著各具特色的餐飲店。經(jīng)過短短兩三年的發(fā)展,這條道路已經(jīng)被命名為美食一條街了。 行走間,忽然想起很早以前曾經(jīng)在這里吃過一次老碗面,味道還不錯。遂沿著道路慢慢尋找,走至恒大綠洲北門附近,看到了這家不大的門頭和招牌。走進(jìn)店內(nèi),七八位食客正在埋頭吃著老碗面。 點了一小碗牛肉的老碗面,選擇靠著門口的一張桌子坐下。桌子上,一碗食客剛剛用過的空碗還靜靜地待在桌面上,醬色的瓷碗內(nèi)印著唐宋八大家的古詩,似乎是讓人在品味美食的同時也品味一下文化。 小鋁壺內(nèi)的面湯還有點燙手。順手拿起一個小碗,倒了一碗面湯并嘗了一口,面香的味道涌入口腔,里面好似混合了白蘿卜的味道。味道有點兒怪,但還是能接受。 少卿功夫,老板端過來一碗面。黏黏稠稠的醬料裹著杏鮑菇的丁,上面散落著幾粒青翠的芹菜丁,幾塊鹵得酥爛的牛肉塊格外地放在碗的邊緣。醬色的碗底,白色的圓面條,醬紅色的牛肉塊,還有青色的芹菜丁,色彩搭配得十分清爽。 老碗,是陜西方言中的大碗。老碗面,是陜西面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秦人捧老碗,笑顏挑寬面;端碗老面喜地歡天,沒放辣椒吹胡瞪眼。面條像褲帶。”陜西八大怪,其中一怪就是“面條像褲帶”。 把面條作為一“怪”的目的,在于宣示面條在陜西人生活中的地位。從古到今,面條都是陜西百姓的主食,任憑改朝換代走馬燈,面條一直是飯桌上的第一主食。 “老碗會”,是對陜西關(guān)中各縣農(nóng)村群眾端著飯碗,聚在村中某個相對固定的場所,一邊吃飯、一邊諞閑傳(關(guān)中人把閑談叫“諞閑傳”’)這一飲食習(xí)尚的戲稱。 在陜西關(guān)中,人們把大碗叫“老碗”。關(guān)中農(nóng)民特別是食量較大的青壯年人,喜歡端老碗吃飯,為的是減少再次盛飯的麻煩。喜歡到“老碗會”上來吃飯的人,端老碗的更多。 過去吃白面不容易,一般端白面的人蹲在低處,好讓人看到他吃的是白面,吃雜糧面的多蹲在土堆或大石頭上。 老婆帕帕頭上戴,家家房子半邊蓋; 這膾炙人口的陜西八大怪順口溜,可謂是關(guān)中地區(qū)的漢族民風(fēng)民俗,不僅體現(xiàn)了關(guān)中地區(qū)整體的文化風(fēng)貌,更體現(xiàn)了當(dāng)?shù)氐拿媸车挠凭脷v史根源。 由于陜西有親戚的緣故,更由于曾在許昌開過陜西面館的緣故,對陜西的味道,許言君算是略知一二的。 順手拿起桌上的醋壺淋入面中,平素不吃辣的我又拿其辣椒碗,挖了一勺辣椒油放入碗中,用筷子攪拌均勻,挑起一筷子面放入嘴中細(xì)細(xì)品味:面是筋道的,醋酸得爽快,辣椒辣得過癮。 像陜西漢子的性格。 辣椒和醋的味道,刺激著味蕾,一會功夫,一碗面下肚,飽腹感油然而生。端起面湯喝了幾口,額頭頓時冒出了汗珠。原湯化原物,咱許昌人也知道這個道理,也一直都是這樣做的。 看到墻上的簡介說,老碗面是吸取當(dāng)?shù)孛媸持A,繼承和發(fā)展當(dāng)?shù)孛媸澄幕ㄟ^傳統(tǒng)工藝制作,采用綠色健康食材,醬汁濃郁,滑潤爽口,柔韌勁道,吃起來香辣濃郁,誘人食欲。勁道、鮮香、健康、過癮!碗比臉大,面比肉香! 呵呵,碗比臉大是真的,面比肉香有點夸張。不過,面中搭配的牛肉確實好吃,酥爛馨香。 人生不過一碗面。面要筋道,人要厚道;吃面要趁熱就吃,做事要說干就干;面要講究湯和料,做人要有追求和目標(biāo);吃面有凳子不坐蹲起來,做人要懂得珍惜和謙讓;大家圍蹲一起邊吃邊聊,人生要懂得與人分享;吃完面要喝湯,做事要有規(guī)矩和章法。 這些從一碗面中總結(jié)出來的人生道理,讓人看完,仿佛不是吃了一碗面,而是坐在小店里享用了一碗熬制千年的心靈雞湯。 用吃貨的情懷挖掘美食的靈魂,有美食,請留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