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陽氣不足,尿先知!一張千年古方

 圖書 館員 2020-09-27

陽氣不足,尿先知!一張千年古方,一張經(jīng)典醫(yī)案,讓我學到很多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專業(yè)人士指導下借鑒、應用?。?/span>

本文理論依據(jù):《傷寒論》、《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藏象生理學》

你好,我是中醫(yī)人,文君然。

我認為,作為一個中醫(yī)人,他每時每刻都離不開學習。

只有學習,才能繼承前人的經(jīng)驗。只有繼承前人的經(jīng)驗,才能不斷開拓眼界,提高自己的水平。

現(xiàn)在,我想跟你聊聊,我最近學習到的一張醫(yī)案。通過它,我的確是感悟良多。我想跟你好好聊聊。

話說有這么一個女性,年41歲,農民。什么毛病呢?就是在大概一年前,患了一個感冒,以肺炎治療。康復以后啊,就出現(xiàn)了一個毛病,就是在每次小便之后,渾身發(fā)冷、畏寒。畏寒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全身起雞皮疙瘩,必須上床,蓋被,睡個幾分鐘,然后才能好一些。哪怕是三伏天,也是這樣!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患者遍求中醫(yī)治療,吃了好多湯藥和中成藥,效果都一般。

后來啊,她去求了一位中醫(yī)師??淘\,見患者自汗,神疲,小便清長,舌淡,苔薄白,脈象浮而細。整個人接受了血尿常規(guī)檢查,發(fā)現(xiàn)沒有任何異常。

醫(yī)師了解這些以后,給開了一張配伍。這個配伍,對我的啟發(fā)意義很大。咱們一起來看——

桂枝、白芍各15克,黃芪30克,熟附片6克,甘草3克,大棗12克,生姜3片。水煎服。

結果,藥用2劑之后,出汗大大減少了,畏寒之感也隨之緩解。患者再用3劑,諸證悉平。

患者最后就問,說我這到底是什么病?醫(yī)師回答說:陽氣不足,營衛(wèi)失和。

這什么意思???來,我給你說說吧。

首先我們看看小便這個事兒。

咱們體檢的時候是不是都有體驗,拿著塑料小盒接尿,這時候感覺,呀,原來小便是溫熱的。對不對?

沒錯,小便是溫熱的。它在形成的過程中,中醫(yī)講,就受陽氣的作用,中醫(yī)管它叫氣化。所以,它排出來的時候,必然帶著溫度。也就是說,小便可以帶走我們體內的陽熱之氣。對不對?

正常人來說,小便排出去,損失了這么點陽熱之氣,不算什么,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對有些人就不行。尤其是素體陽虛的人,就可能出問題。

什么問題呢?就是加重了陽虛!

你可別以為我是危言聳聽。有很多人,本身氣虛,小便之后就眩暈了!這是常事兒啊??梢姡瑢€別人來說,小便就是一種流失。上頭醫(yī)案里這個女性,顯然就屬于此列。她這個人,素來神疲、乏力、自汗,舌淡苔白,脈細,小便清長,這很顯然是陽氣虧虛啊。這狀態(tài)下,她每一次小便,無疑都是陽氣的一種流失。

這個流失,體現(xiàn)出來,就是小便后畏寒怕冷。因為體表的衛(wèi)氣,本身也源于陽氣啊。陽氣虛,衛(wèi)氣更需,于是體表營衛(wèi)失和,她就出現(xiàn)畏寒怕冷癥狀。

對于這套理論,其實古中醫(yī)早就有定論。比如《金匱要略》里頭,就說小便后畏寒這個事兒,源于“陽氣一時虛餒”。

巧的是,這個患者早年還因為肺炎治療過。顯然,治療不徹底,或者說在治療過程中傷了正氣,所以遺留下來營衛(wèi)虛弱、自汗畏風等問題。營衛(wèi)之氣本來就弱,你動不動再傷一次陽氣,你還能好嗎?

所以,她出現(xiàn)上述怪病,也是蠻正常的。

這個時候怎么辦?你看,上文中醫(yī)師通過醫(yī)案給出的答復,就比較好。這里頭,用黃芪和制附片來溫陽益氣,用白芍、桂枝來調和體表營衛(wèi)之氣。最后用大棗和生姜固護脾胃,促進氣血生化之源,令營衛(wèi)之氣有根。這樣一來,陽虛的問題解決了,營衛(wèi)不和的問題解決了,她就不會小便后畏寒怕冷了。這嚴格說,是仲景桂枝湯的化裁。

我這么一說,你明白了吧?

其實,生活中像這樣小便之后畏寒怕冷的現(xiàn)象,并不多見。但是我們通過這個案例,依然可以悟出一些東西。這就是,小便,的確是陽氣的一面鏡子。陽氣足不足,小便先知道??!

如上文所說,其實是通過小便之后的軀體感受,來辨證陽氣的多寡。另外,我們也可以通過尿的本身狀態(tài),來判斷陽氣的盛衰。比如說,陽氣虛的人,小便清長,甚至清冷,尿色白而透明。陽虛的人,尿頻也是常見現(xiàn)象。而且,陽虛者,越是尿頻,越容易畏寒怕冷,手腳發(fā)涼。為啥?因為尿液能帶走一部分陽熱之氣啊。

當然,也有陽虛者,尿不凈,或者干脆尿不出??傊?,的確是陽氣的一面鏡子。

我把這個寫出來,供大家參考吧。眼下又要到隆冬季節(jié)。陽氣虛弱的人,恐怕又到了多事之秋。因為陽虛而尿頻者,該有所注意了。我這篇文說,權作給您提個醒。

好了,就說這么多。

兩味藥,恢復元氣!國醫(yī)大師朱良春的“看家招”,咱也學一學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專業(yè)人士指導下借鑒、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jù):《中藥學》、《中華本草》

你好,我是中醫(y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說,我想跟你聊聊,如何來恢復一個人的元氣。

什么叫恢復元氣???傷了元氣,人會怎樣?

是不是像武俠小說里寫的那樣,武功盡失、大病不起、奄奄一息?

來吧,我給你說個小故事。

我有一個同學,是搞中醫(yī)內科的。有一回,他遇上一個老爺子。這老人早年間因車禍受傷,動過一次手術。手術之后,雖然身體恢復得也算可以,但是狀態(tài)大不如前。

等看到我同學的時候,他有嚴重的低血壓、胃下垂,而且伴有睡眠障礙。整個人不敢輕易站起來。站起來,就頭暈。來找我這個同學的時候,他是被兒子推著輪椅送過來的。

我同學問老人家,吃飯好不好?老人家搖頭,用細弱的聲音說,一天啊,就吃一小碗米飯,也不知道餓。說話間,還咳嗽幾聲。

我同學當時就說,用人參配上升麻,人參用8克,升麻用10克。水煎取藥汁服用。每日一劑。不必貪多求快,慢慢將養(yǎng)即可。

后來,我同學就把這個人給忘了。這很正常。做醫(yī)的,面對千百人,哪能記住誰是誰?就這樣,過了大半年,有一次,院里組織幾個人到社區(qū)做醫(yī)療服務,我和我同學就遇到了這個老人家。老人家自報家門,說他半年前用了人參和升麻兩味藥,一開始沒覺得怎樣,覺得不過是心理安慰罷了,但是三四個月過去以后,好轉明顯,最顯著的改變就是比以前愛說話,能吃飯了,站起來的時候腦袋不暈,睡眠質量有提高。前不久,到醫(yī)院拍片子,發(fā)現(xiàn)胃下垂有所改善。

老爺子越說越激動,聲音越說越大。我同學卻一頭霧水,等老人家道謝后走了,他這才想起來是怎么回事。

這里得說一句,我的這位同學,和我一樣,喜歡收集和研究。他所在的科室以治老年病為主,故而對虛弱癥候的調治經(jīng)驗,收集研究較多。他最推崇兩個人,一個是國醫(yī)大師朱良春先生,一個是近代國醫(yī)巨擘冉雪峰先生。上頭人參8克,配上升麻10克的辦法,其實就是朱良春先生在《朱良春醫(yī)集》里頭記錄的經(jīng)驗。這是后來,我同學向我介紹的。

這兩味藥能干啥呢?就是如我開篇所說,可以升元氣。

你看上文所說這個老人家,一場車禍,一次手術,可以說傷了他的元氣。朋友們,你記住,我們怎么分辨一個人是否傷元氣?我告訴你竅門:第一,他務必有氣虛、氣陷的表現(xiàn)。你看這老爺子,胃下垂、懶言乏力、食欲不振、低血壓、頭暈,這從中醫(yī)角度來看,就是中氣不足、脾氣下陷了。第二,他的狀態(tài)很難恢復過來。元氣是啥?是教科書上解釋,就是腎氣。依我看啊,就是先天存于我們體內的本來之氣。這個氣,是難以恢復的!凡是能盡快恢復的,都不叫傷元氣。傷了元氣的人,一定是不好恢復,也就是說傷了他的生命根本。這老爺子,雖然手術后將養(yǎng)多年,但始終不如以前,這就是說,他傷元氣了。

這個時候怎么辦?把元氣補上,恢復元氣。

怎么恢復?朱良春大師用人參和升麻的配伍,是比較合適的。

其中啊,這個人參,是中醫(yī)里頭最重要的中藥之一了,它的功效頭一個就是恢復元氣,能“回陽氣于垂絕,去虛邪于俄頃”,是治療虛勞的第一要藥。它不僅可以改善急重癥元氣欲脫的狀態(tài),還有助于慢性虛勞,傷及根本,難以恢復的虛弱癥候?!吨腥A藥海》云:“久病元虛將脫者必用,病后欲救恢復元氣者常服”。其次,它可以入脾經(jīng),健脾益氣,改善中氣下陷的局面,入肺經(jīng),治療肺氣虛導致的氣短咳嗽,同時還能安神定志,改善精神狀態(tài),化解失眠多夢、心驚善恐。所以說,它對于上頭這個老爺子,是十分合適的。

升麻這個藥,本是解表藥,但是它入脾經(jīng),善于升脾胃清陽之氣,提升脾氣,升陽舉陷。治療胃下垂等中氣下陷類疾病的時候,它常常和柴胡搭配一起用。把它配在人生的旁邊,可以把所補之氣升起來,能加速恢復元氣。

所以說,這兩味藥配合在一起,是補虛強壯的藥對,可以恢復和升舉元氣。胃下垂、血壓低、經(jīng)常感覺頭暈迷糊、渾身乏力、食欲不振、睡眠和神智不安者,用之最妙。

由此可見,朱良春大師在臨證用藥的時候,對這兩味藥十分重視,是完全有道理的。根據(jù)我的觀察,朱師在治療虛弱癥候的時候,這兩味藥的出鏡率確實很高。這對我們這些后學來說,確實是值得重視和借鑒的經(jīng)驗。

我把這個寫出來,供我的讀者借鑒和體會。我個人感覺,這對萬千老人,尤其是虛弱老人來說,是有價值的信息。當然,應用的前提,務必是辯證準確。你要是體內濕邪太盛,或者有濕熱實邪,那就不能這么用。最起碼的用藥安全問題,我們得重視。

好了,就說這么多吧。

肝經(jīng)堵,心臟也堵!分享一張方子,調肝氣順心氣,說清來龍去脈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專業(yè)人士指導下借鑒、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jù):《中醫(yī)藏象生理學》、《中醫(yī)內科學》

你好,我是中醫(yī)人,文君然。

讓我非常高興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我的文章,對中醫(yī)產(chǎn)生了興趣,對自己的身體,有了新的認識。

比如說昨天,我寫了一篇文章,講述了肝經(jīng)和嗓子之間的關系。我說了,肝經(jīng)通,嗓子也通。我們很多人的咽炎,和肝郁氣滯有關系。

不少朋友看完文字以后,覺得受益匪淺。多年的疑惑,而今有了清晰的解答。

其實啊,有疏肝解郁之法能治的病,還有很多。我們體內的許多內科病,如果你仔細查看,它都有肝氣不調的影子。

比如說,常見的冠心病、心絞痛。

在這方面,我是深有感觸。

timg (6).jpg

我在學習中醫(yī)內科學的時候,有一回,老師給我講了這么一個例子。

話說有這么一個女子,年58歲,是一個退休工人。什么毛病呢?就是在過去兩年內,經(jīng)常出現(xiàn)胸悶心痛現(xiàn)象,曾經(jīng)診斷為冠心病、心絞痛。

為了控制病情,他用過很多西藥,可以說市面上的西藥,她該用的都用了。但是呢,很多藥服下去之后,她有頭暈乏力的感覺,所以這個西藥她也是不想用了。

結果,最近這兩天,癥狀就加重了。心中悶痛不已,幾乎有瀕死之感。

怎么辦?看中醫(yī)吧。

刻診,見胸悶胸痛,脅肋部位脹滿,口中黏膩,口臭明顯,吃不下飯,舌暗紅,苔白而厚膩,脈弦細,整個人看上去抑郁不樂,胸悶之際總想長長嘆氣而后快。醫(yī)師詳細詢問患者病史,得知最初發(fā)病,就和退休以后與兒媳婦生氣所致。這個患者生性溫厚,喜歡有委屈自己往下咽。她自從娶了兒媳婦,家庭矛盾就不斷,常常暗自垂淚。

了解到這些以后,醫(yī)師果斷給開了一張配伍。方見——

柴胡10克,赤白芍各10克,枳殼1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郁金15克,丹參15克,桃仁10克,香附10克,藿香、佩蘭各10克,蒼術10克,陳皮、青皮各6克,砂仁3克,7劑,水煎服,每一劑分2次服。

結果,7劑用完,患者自覺胸悶痛減輕,心胸舒適,呼吸暢快。再用7劑,加上旋覆花10克(包),最后諸證悉平,神清氣爽,可以正常勞動生活。

這里頭什么門道呢?

我用一句話給你概括,這就是,肝經(jīng)堵,心臟也堵。

你看這個女患者,脈象弦細,舌暗紅苔白厚而膩。這里頭就有豐富的信息。

脈弦,說明肝郁,說明有濕。脈細,說明脈道為濕邪所阻,血行不暢。舌暗紅,說明有淤血。苔白厚膩,說明痰濕較盛。她的發(fā)病,最初和生氣有關,個人的性格又比較內斂,遇事容易將矛頭指向自我,再加上她喜歡嘆氣以求心胸寬暢,這種種跡象表明,她有肝郁的問題。肝郁氣滯,血行不暢,所以有淤。肝氣克傷脾土,加重脾濕不化的局面,所以食欲不振、口中黏膩。

也就是說,淤血也好,痰濕也罷,皆源于肝郁。那淤血和濕阻的因素全都存在,一起影響心臟,患者得上冠心病、心絞痛,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嗎?

所以說,肝經(jīng)堵,心臟也堵。我們的肝經(jīng),循行胸脅。肝經(jīng)的期門穴,就在心臟的附近。所以肝氣不舒,直接影響心氣心血的正常運行。肝屬木,心屬火,木能生火,肝為母臟,心為子臟。如今肝氣不調,則母病及子,心氣必然受影響。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你記住,肝經(jīng)堵心臟就堵,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所以說,要想化解的話,就必須疏肝氣、化瘀血、除濕阻。

醫(yī)案里頭的配伍,就是這個意思。其中,柴胡、白芍、枳殼、川楝子、香附行氣調肝解郁。赤芍、郁金、丹參、桃仁、延胡索活血行氣止痛。蒼術、陳皮、青皮、砂仁、藿香健脾行氣除濕。三者配合起來,肝郁、血瘀、濕阻的問題恰好都解決。

等二診的時候,加上旋覆花,增加下氣寬胸消痰之力。

這個配伍和醫(yī)案,我之所以到現(xiàn)在還記得清楚,寫在筆記本上,原因就是它有實際意義。因為根據(jù)我的觀察來看,有很多中老年、老年女性的冠心病、心絞痛,都有肝郁這個源頭。肝郁一旦出現(xiàn),血瘀和濕阻就容易跟著出現(xiàn)。一旦都出現(xiàn)了,患者的心臟就不帶好的。所以說,疏肝、化瘀、除濕,這三步棋,我總是連著走完,事實證明,效果不錯。因此,這個配伍也就被我當做是,調治心臟的經(jīng)典配伍之一。

這是我對它的理解和認識。我說的,不一定確切,權作給大家當成參考吧。我希望讀者朋友能認真領會我說的意思。如果有需要,把配伍抄下去,日后在中醫(yī)師辯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

好了,就說這么多吧。按說這中醫(yī)里頭的門道和學問,還有很多啊。怎么講,也講不完。今后,文老師慢慢把這里的奧秘說給大家,我們一起進步,一起學習吧。

口苦,肝火之苗!分享泄肝火的“保留方”,讓你口不苦,頭不暈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專業(yè)人士指導下借鑒、應用?。?/span>

本文理論依據(jù):《中華藥?!?、《中醫(yī)診斷學》

你好,我是中醫(y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說,我想跟你聊聊,如何應對口苦。

對這個問題,我想提醒您一句話,這就是:“口苦,肝火之苗也”。

什么意思呢?中醫(yī)臨床所見,經(jīng)常覺得口中發(fā)苦的人,多有肝火上炎、肝陽上亢的問題??诳?,就好比肝火竄上來,燒在嘴巴里的火苗一樣。

也許你會問,肝火的火苗,燒在嘴巴里,為什么是苦味,而不是甜味、澀味、酸味、咸味呢?

這個很好理解。你記住,肝膽互為表里,經(jīng)氣相連。肝火燒起來,肝氣上逆,那膽經(jīng)之氣也要跟著往上竄。這樣一來,膽汁的苦味就會跟著返上來,形成口苦了。

timg (12).jpeg

這些是最基本的理論知識。你掌握住了,接下來的事兒就容易了。

現(xiàn)在,我請你記下一張配伍——

鉤藤5克,梔子2枚,竹葉5克,生地5克。把梔子砸碎,生地切成小塊。其中的梔子很容易砸碎的。所有這些藥材放在水杯里頭,加剛燒開的沸水,悶泡15分鐘后徐徐飲用。一邊喝一邊加沸水。每天一劑。如果上午泡的次數(shù)比較多,味淡了,到了下午可以再用一劑。

千萬記住,脾胃虛寒,容易便溏的人別用。

這個配伍,我說句實在話,是我用于清肝火的保留方子。我曾經(jīng)用此幫助過一個60多歲的老年男性。

這個人啊,他跟我講,和愛人的感情不和。原因就是,愛人說他脾氣暴躁,動不動就發(fā)火。

可是,該患者跟我講,他雖然知道自己的毛病,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平日里口苦、頭痛,腦袋脹,眼眶也跟著脹痛。上來惱怒那股勁兒,自己無法控制,暴跳如雷,甚至動手打罵。

每一次發(fā)作完了,他都一夜睡不好。第二天早晨起來,口苦,頭脹痛。

timg (13).jpeg

我看了一下他,發(fā)現(xiàn)舌紅苔黃,脈象弦而有力。我當時就建議他用上面的藥茶來自我調養(yǎng)一下。

結果,一個多月以后,他告訴我,自己口苦和頭痛的現(xiàn)象都得到緩解,和人說話的語氣和和善了。面對自己的變化,愛人覺得有些難以置信。

我說,這就是把肝火清下去的結果啊?;鹜?,人自安。今后,每兩天喝一劑,保持心情舒暢,清淡飲食。

我說說這里的道理吧。

讀者朋友,你記住,脈象弦而有力,舌紅苔黃,加上口苦、心煩、易怒、這都是肝陽上亢,或者肝火上炎的主要表現(xiàn)。肝膽經(jīng)都走咱們的頭面。這類人,腦袋往往脹痛,甚至連帶眼眶脹痛。這類人血壓比較高,鼻子愛流血。尤其是和人爭吵以后,容易流鼻血。為啥?爭吵的時候,肝火煽動起來,火迫血行,所以流血。

這個時候怎么辦?清肝火。鉤藤、生地、梔子、竹葉的搭配,為什么是我清肝火的保留配伍?我說一下原因。

其中的鉤藤,是傳統(tǒng)的熄風藥,性味甘而微寒,入心經(jīng)和肝經(jīng)。它清熱平肝的作用非常顯著,可以治療因為肝陽上亢等因素造成的口苦、頭暈、頭脹,以及血壓升高。它就像鉤子一樣,把煽上去的肝火鉤下來。

其中的梔子,是傳統(tǒng)的清熱藥,性味苦寒。它善于清透郁熱、涼血止血。肝氣郁滯,日久化熱等癥,可以用它調治。古人說它“通徹三焦郁火”,很厲害的。

鉤藤和梔子,主要負責往下降火,勢大力沉。

timg (14).jpeg

接下來,看竹葉和生地。這兩味藥也不得了。竹葉,能滋陰、清熱,生地,也是滋陰涼血清熱的常用藥。這兩味配合起來,主要負責滋陰。肝火上炎、肝陽上亢,都有一個基本的因素在,這就是陰不足。陰不斂陽啊。怎么辦,把陰補足。陰陽平衡,肝火肝陽就煽不起來了。另外,這兩味藥,都入心經(jīng)啊,能夠清心熱。心是啥?。啃氖俏迮K六腑之大主啊。你要清肝,必須得清心。這就好比打狗,你先得征得主人的同意。心靜了,心經(jīng)沒有熱了,那其他臟腑就自然好說話了。這就是生地和竹葉兩味藥的妙處。

總之啊,這個配伍,兼顧心肝,把清熱去火和滋陰扶正融合在一起,是比較周正的。

當然了,很多事兒,都不是萬無一失的。這個配伍,性味太涼了。口感不好不說,而且容易敗胃。所以,脾胃虛寒,容易便溏的人,絕對不要用。一般人,也別久用,見好就收。處于經(jīng)期、哺乳期、孕期的特殊人群,以及肝腎功能不全、藥物過敏的人,要慎用。這個配伍,說白了,就是給體實的人準備的。

好了。關于這方面的事兒,我就談這么多。歡迎關注“微門診”,文君然每天和你聊健康。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