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提到雍正皇帝的兒子,人們首先想到的便他的繼任者,在位時間長達六十年的“十全老人”乾隆皇帝。 然而,在雍正的兒子們當中,還有一位在歷史上非常的有名,他便是雍正的第五子弘晝。只不過,弘晝的為人所熟知,并不是依靠著他有什么卓越的能力,或是建立了怎樣的功勛,而是在于他一系列極為荒誕而奇葩的行為。 可實際上,弘晝的荒誕很大程度上是“裝”出來的,而也正是因為如此,他不僅能夠讓自己享受到了極為豐厚的恩賞以及雍正、乾隆兩位帝王的善待,更使得其子孫后代也永葆了平安與富貴。 弘晝荒誕行事的背后,實則是在明哲保身。弘晝是雍正的第五子,生母為裕妃耿氏。 耿氏在雍正登基之前,與乾隆皇帝的生母鈕祜祿氏一樣,都是藩邸格格,與雍正的嫡福晉,即后來的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還有兩位側福晉,即年羹堯的妹妹年氏,以及弘時的生母李氏,在地位上相比確實要低了不少。 而在雍正登基后,將鈕祜祿氏晉封為熹妃,耿氏則僅僅晉封為裕嬪,并且是直到雍正八年(1730年)的時候,才被正式晉封為裕妃,而此時的鈕祜祿氏已經(jīng)被晉封為熹貴妃,級別和地位依然在耿氏之上。 其實,雍正這樣這樣目的也是非常的明確,就是不希望通過提升耿氏的級別,使得“子以母貴”,提高弘晝的出身,進而對乾隆繼承皇位產(chǎn)生影響。包括雍正極力打壓弘時生母齊妃李氏的地位,原因也是如此。 而實際上,自從雍正在雍正元年(1723年),通過“秘密立儲制度”確立乾隆為自己的接班人后,雍正便一直在為日后乾隆的登基做著鋪墊和準備。 一方面,雍正不僅為乾隆配備了張廷玉、朱軾、徐元夢等當世之鴻儒名仕為老師,同時還安排宗室重臣胤祿、胤禧教授火器與弓馬技藝,使其能夠得到全面的發(fā)展;而另一方面,雍正則是經(jīng)常親自教授弘歷治國理政之道,并且時常對其委以重任,特別是雍正還安排乾隆在一些極為重要的祭祀場合代其前往主持,在培養(yǎng)乾隆施政能力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其在朝堂上的聲望與威信。 從年齡上來說,弘晝與乾隆是同年所生,前后只相差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這個時候的弘晝不可能看不出來雍正這樣做的深意。與此同時,伴隨著另外一件事情的發(fā)生,無疑給了弘晝以極大震撼,使得其更加認清了當前的形勢,而這便是“弘時之死”事件。 雍正四年(1726年),就在雍正將自己最為痛恨的政敵八阿哥胤禩等人削宗奪爵,圈禁至死的同時,雍正也下旨,將自己的第三子弘時過繼給了胤禩,與其徹底斷絕了父子關系。緊跟著,雍正又在雍正五年(1727年)的時候,將弘時削除宗籍,革除黃帶子,剝奪了其作為愛新覺羅家族成員的資格。 接二連三的打擊讓弘時也就此徹底崩潰,也是在雍正五年(1727年),弘時便郁郁而終了,年僅23歲。 弘時之死,除了因為他年少輕狂、不知悔改,長時間與胤禩等人保持了密切聯(lián)系外,更重要是,雍正這樣做既是在維護自己的皇權統(tǒng)治的穩(wěn)固,也是在為日后乾隆的順利登基而掃除障礙。 于是,為求自保,同時向雍正以及乾隆證明自己并沒有奪位之心,弘晝也就此開始用“自黑”的方式進行了一系列荒誕的“演出”。 這其中最為人所熟知,便是弘晝一再上演的“活出喪”鬧劇了。 弘晝不僅是在府上擺設靈堂,停放棺槨,還找人為其吹拉彈唱、哭天喊地。有時興致起來了,弘晝還會坐在棺槨之上,做起了“導演”,指揮家人進行各種儀式,并且還要求所有人都要哭嚎不止,而他自己卻在一旁哈哈大笑。 按理說,弘晝身為皇子,卻有著如此荒誕不羈、盡失皇家威嚴的行為,這本應受到雍正皇帝的嚴懲,可雍正或許是明白了弘晝的用心良苦,況且他也是一直非常喜愛著自己的這個兒子,所以雍正始終沒有加以過問,更沒有對進行懲罰,反而依然將其晉封為了和親王,弘晝也就這樣安然度過了整個雍正朝時期。 乾隆朝時期的弘晝荒誕依舊,卻最終以善終收場。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乾隆登上了皇位。 然而,此時的弘晝的表現(xiàn)卻呈現(xiàn)出了正反兩個非常明顯的極端。 不管是在擔任八旗都統(tǒng)、玉碟館總裁等官職,還是被委以議政大臣重任,協(xié)助乾隆皇帝處理政務的過程中,弘晝的表現(xiàn)都是可圈可點,展現(xiàn)了卓越的辦事能力。 可與此同時,弘晝荒誕不羈的表現(xiàn)卻依然得到了延續(xù),甚至較之此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除了繼續(xù)上演“活出喪”的鬧劇外,弘晝還在宗室宴會上,大言不慚的羞辱宗室,而他平時更是不學無術,遛鳥閑逛,走街串巷,甚至經(jīng)常賭博,輸?shù)木夂筮€要找乾隆皇帝要錢替他還賬。不過最讓人瞠目結舌的,還是弘晝在朝堂上因為意見不合,竟當眾毆打朝中的宗室重臣訥親。 可乾隆與雍正的態(tài)度幾乎一樣,不僅沒有對其加以嚴厲懲治,反而是予以了包庇和袒護,這就使得弘晝更加的有恃無恐。 其實,乾隆的心中也非常明白,弘晝之所以要如此大張旗鼓的“自黑”,故意敗壞自己的形象,為的便是讓自己放心,從而不把他當成是一種威脅與顧慮,而弘晝自己要的只是一份平安和富貴而已。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弘晝?nèi)ナ?,有人說弘晝是受到乾隆的處分郁郁而終,也有人說弘晝是被乾隆所害死的,而實際上,這兩種觀點都站不住腳,弘晝最終的結果是壽終正寢,得以善終。 首先,弘晝是被乾隆處罰過,但是處罰的程度并不重。
清朝時期,宗室成員被皇帝罰俸是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包括康熙的兄長裕親王福全,因為“烏蘭布通之戰(zhàn)”的指揮失誤,被康熙罰過俸祿,乾隆朝初年的輔政大臣莊親王胤祿,也因為參與了“弘晳逆案”,被乾隆罷停雙俸。 并且,在史料上,除了記載著弘晝“儀節(jié)僭妄”外,并沒有其他罪責的記錄,所以不可能是因為處罰過重郁郁而終,或者被乾隆直接處死。 而實際上,雍正的幼子、被過繼給果親王胤禮襲承其爵位的弘曕,才是因為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處罰與責罵,最終郁郁寡歡,憂憤去世的。 其次,就是關于弘晝得病,是有著明確的記載。
而這也說明弘晝確實是生病了,并且病的很嚴重,以致乾隆親自到府上探望。而在乾隆探望后不久,弘晝就去世了,所以弘晝更應該是因病去世,而不是其他原因。 再次,就是乾隆對于弘晝?nèi)ナ篮蟮囊幌盗邪才派?,也是極盡恩寵。 弘晝?nèi)ナ篮?,乾隆皇帝為其上謚號為“恭”,“恭”是恭順、恭敬的意思,說明乾隆皇帝對于弘晝還是非常的認可的。 并且,乾隆皇帝更是安排弘晝的次子永壁,直接襲承了和碩和親王的爵位,隔代并沒有降爵,也足可見乾隆皇帝非??粗厮c弘晝之間的感情,并對其的后代予以了善待。 弘晝在其生前的表現(xiàn)確實極為的荒誕,但這并不是弘晝的本來面目,他這樣做更多還是“裝出來”的。而他之所以如此,為的便是自己能夠享受一份平安與富貴外,也是在為自己的子孫后代做著充分的考量。 弘晝的后世子孫中,最為有名的當屬啟功先生。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弘晝?nèi)ナ?,其次子永壁襲承了和碩和親王爵位。
兩年之后的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永壁去世,乾隆皇帝為其上謚號為“勤”,這也是是對永壁能力與品行的肯定。 只不過,“和親王”的爵位,并沒有被乾隆確定為可以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而從使得永壁之子綿倫只能襲承郡王的爵位,并且由此開始隔代降爵。而最后一位享受其家族爵位的毓璋,已然只是奉恩鎮(zhèn)國公級別。 當然,弘晝的后世子孫們也同他一樣,對于權勢和地位沒有過分覬覦和貪戀,保持了非常好的心態(tài),使得整個家族世襲在傳承的過程中,沒有經(jīng)歷大的動蕩,得以安然將爵位傳承至清朝滅亡,而這些弘晝的后輩們也大多以善終收場。 在弘晝的后世子孫中,名氣最大、也最為人所熟知的,當屬弘晝的第八世孫啟功先生了。 啟功先生師承著名史學家陳垣先生, 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鑒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 而啟功先生最讓人欽佩的還是其人格與品質(zhì)。 一直以來,他都是自稱是“姓啟名功”,皇帝子孫的身份從不對外提及。他六十年如一日,將所有的精力一心撲在教學和研究上,在中國古典文學教學與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為國家培育了一大批古典文學的教學與研究人才,為促進中國現(xiàn)代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極為突出的貢獻,從而贏得了世人對其的極度尊重與推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