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平兒,我不是《紅樓夢》里的平兒 唐朝是中國古代最為繁盛的朝代之一,享國近300年。 而整個唐朝又可以大概分為四個時期:初唐、盛唐、中唐(766年~835年)、晚唐。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中唐著名詩人元?。?79年~831年)的一首代表作《行宮》。 這是一首五絕,只有短短20字,短小精悍,卻內(nèi)涵豐富、意境深邃、情感雋永,成為大唐詩壇上一顆不容忽視的明星。 行宮 唐代: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1、元稹的《行宮》與安史之亂 《行宮》此詩中,沒有明顯提到安史之亂,但是,卻提到了唐玄宗(尾聯(lián)"閑坐說玄宗"中的"玄宗"即是指的唐玄宗李隆基)。 而唐玄宗,則是安史之亂中不可忽略的人物之一。 安史之亂爆發(fā)于唐玄宗天寶年間,是由安祿山與史思明發(fā)動的叛亂。 唐玄宗晚年的時候,耽于享樂,寵幸楊貴妃。因此,安祿山便極盡所能討好楊貴妃,甚至拜楊貴妃為母親。 安祿山的低姿態(tài),不僅哄得貴妃開心,同時也讓玄宗增加了對他的好感,以至于放松了警惕。曾經(jīng),太子和宰相楊國忠多次上奏,安祿山有不臣之心,唐玄宗才讓璆琳去一探究竟。不料,璆琳接受了安祿山的賄賂,回來后說安祿山忠心耿耿。玄宗也懶得認真分辨,就此放下心來,繼續(xù)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假如,玄宗不沉迷于楊貴妃的美色,不耽于安樂,他就不會那么輕信安祿山,給了安祿山反叛的機會。 假如,玄宗不懶怠政務(wù),而是保持頭腦清醒,他就不會獨寵楊貴妃,而是知道后宮需要雨露均沾,也就不會有那么多"白頭宮女"了。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這些白頭宮女,曾經(jīng)也是娉婷少女。 如今,她們聊著關(guān)于唐玄宗的話題,她們會說些什么呢?元稹沒有詳細描寫,但是,我們卻可以展開合理的想象。 也許,她們會像《武則天》中的靈兒一樣,說道:"你們知道嗎?當初,皇上問我叫什么名字呢?" 也許,她們會像《甄嬛傳》中的浣碧一樣,說道:"問名字算什么?皇上當初還說我衣服好看呢!如果不是半路殺出個楊玉環(huán),說不定我也能當貴妃呢。" 也許,她們只是感慨玄宗晚年的境遇悲慘:"哎,那個楊玉環(huán)就是個紅顏禍水,弄得天下生靈涂炭的。如果皇帝娶的是我,肯定就不一樣了。" 當然,可能也有個別頭腦還算清醒的宮女,會冷冷強調(diào):"先皇的事情也是我們可以隨便議論的嗎?小心自己的腦袋。" 2、 元稹此詩簡析 首聯(lián)"寥落古行宮",點明了詩歌描寫的地點,是一個荒涼寥落的古老行宮。 楊貴妃專寵之后,后宮無人復進。六宮中的一部分宮女,就被安置在了行宮中。所謂行宮,就不是皇城之內(nèi)的宮殿了,自然少有人關(guān)注。安史之亂后,這些古行宮就更加寥落了。 頷聯(lián)"宮花寂寞紅",暗示了環(huán)境和時節(jié),行宮里的花開了,應(yīng)該是在春季,而"寂寞"則與首聯(lián)的"寥落"互相呼應(yīng),暗示了環(huán)境的頹敗荒蕪。 頸聯(lián)"白頭宮女在",描寫了人物,那就是年老色衰的宮女。 尾聯(lián)"閑坐說玄宗",講述了發(fā)生的事件。正如前文所說,元稹雖然沒有詳細記敘宮女們究竟說了什么,但是卻留給了讀者無限遐想的空間,文字雖少,卻意境無窮。 春天來了,行宮里的鮮花熱烈地綻放著。 只是,繁盛的花朵卻與古寂的行宮顯得格格不入。一朵朵嬌艷的花兒,反而將這寂寥的行宮襯托得更加衰頹。 如果可以的話,花兒們定然不愿生于此處,在美麗中承受寂寞。 冬去春來,花落花開。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行宮中年老色衰的宮女們,看著又一年春天盛放的花朵,不禁感慨萬千,花落了還能再開,可是我的青春一去就不再復返。 難道這就是命嗎? 為什么是我,偏偏在玄宗末年被選中入宮。不能得到帝王的寵愛也就罷了,為何要將我安置在這偏遠的行宮,出都出不去。 安祿山叛亂,到處都是戰(zhàn)火,估計就更加沒人理會我們這些可憐人了吧! 這里與外界隔絕,信息閉塞,我們姐妹們閑得無聊,不知不覺又說起唐玄宗的一些往事。哎,罷了,估計也只能這樣打發(fā)時間了吧。 寫成此詩,元稹不僅僅只是想同情白頭宮女的遭遇,更是深沉地感慨了唐玄宗的晚年誤國。假如唐玄宗晚年時期,也能像剛登基時一樣英明圖治,也許就不會有白頭宮女的悲劇了。 本文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果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刪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