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繼儒行書題畫詩 書畫鑒定是一項技術(shù)活,我們在鑒賞字畫作品的時候,首先是鑒定字畫作品的真?zhèn)?。因現(xiàn)在作偽水平提高,就需要我們同時提升字畫鑒定水平。 中國繪畫史上,做假畫者歷代都有,防不勝防,名頭大,利市好的畫家,假畫就多,這是做假的必然規(guī)律,然而書畫收藏只有買到真品才能談到保值升值的,因此能有一雙“火眼金睛”和鑒定書畫的基本常識、手法,是避免造成損失的前提條件,入書畫市場者不可不知。一般而言,有以下幾種主要方法: 從古書畫的絹紙上也能分辨真假,唐代的絹粗而厚,有獨梭,絹闊四尺。五代絹粗如布。元代和宋代的絹,等第稍失勻凈。有一種浙江嘉興宓家所制的 “宓家絹”,其絹細(xì)而勻凈厚密,趙孟兆頁、盛子昭、王若水等古代書畫名家多用這種絹作畫。古絹由于歷經(jīng)年代久遠(yuǎn),它的基本絲絹性已經(jīng)消失,同時經(jīng)過裝裱后,無復(fù)堅韌,用指在絲絹上微微拖過,則絹如灰堆般起縱,聞之有古香,若古絹有碎紋,則裂紋橫直,皆隨軸勢作魚口形,且絲不毛,偽作則反之。舊紙,色淡而勻,表舊里新,薄者不裂,厚者易碎,否則都為偽作。 生活中真正能看懂畫的人沒幾個,可敢開口評畫的人卻比比皆是。有些人膽子大,不管三七二十一,對著作品就是一通胡侃,好像自己就是一權(quán) 威。當(dāng)你確定了自己藏的畫真是一幅好畫后,就任憑別人去評說吧,你要做的就是要保持一個超然的心態(tài)。 做假方法及特點 1、勾填:紙上蠟,覆在真跡上,勾出輪廓,填上墨,其特點是有形無神。 2、臨:對臨,有原本對照,看一筆,畫一筆。此法,神或許可體現(xiàn)些許,但不全面,易錯位,不能一氣呵成(一氣呵成才有神韻)。湊出來的作品神韻不易體現(xiàn),多半是沒有成名的畫家為生存而作。 3、仿:無原本作依據(jù),大致畫出一個風(fēng)格體現(xiàn)出原畫七八成的畫意。 4、造:既無原本,也無畫跡流傳下來,憑空造畫,毫無依據(jù)。如市場上有唐伯虎畫的虎,其實唐伯虎沒有畫過虎。 古玩字畫鑒定知識及技巧 5、改:改款將小名家的落款擦掉,落上大名家的款。 6、揭二層:夾宣本書畫是可以揭下來的,那么一張原作可以揭成兩張,對下面模糊的一張再加工。 代筆:過去知名書畫家有時請朋友代筆,如宋徽宗有個畫院,專請人為之代筆,他題名落款即可。 鑒定要點 現(xiàn)在鑒定還是以傳統(tǒng)的方法為主,與個人的藝術(shù)修為及實踐經(jīng)驗也有密切聯(lián)系,其中,看筆墨是基礎(chǔ)。 在不同的紙絹上作畫,有不同的效果。書畫家各有自己喜用的紙絹。兩宋時色白質(zhì)細(xì)的紙問世。米芾與歐陽修通用一種色白發(fā)灰的紙,米芾還喜用黃 色紙。 鑒別印章的辦法是核對,怎樣來核對?先把已經(jīng)被承認(rèn)是真的印章作為范本,與即將受鑒別的印章,從它的尺寸、篆法、筆畫的曲折、肥瘦、白文或朱文來進(jìn)行核對,要與范本的那方絲毫不爽這就是真的,如有出入,這就是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