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天地依據(jù)《每天學一點周易》之(189)
|


《尚書》上有一句話,“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是說君王和國家要以百姓為本,那么這句話的天地依據(jù)從哪兒來?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周易》。《周易》的第23卦叫“剝卦”,孔圣人在剝卦《大象傳》中說“山附于地,剝。上以厚下安宅”。第一句“山附于地,剝”,展現(xiàn)剝卦的卦象。上艮卦為“山”,下坤卦為地,高大的山體不斷被侵蝕剝落,慢慢地委附于地面,這是剝卦呈現(xiàn)的卦象。第二句“上以厚下安宅”,告誡統(tǒng)治者如何作為。山以地為基,厚其土則山保其高,地基堅實則房屋牢固。引申到國家治理上,上艮卦為門闕為“宅”為“朝廷”為“上層建筑”,下坤卦代表萬民為“基礎”,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厚待其下民以安保其高位,司馬光說“基薄則墻頹,下薄則上危,故君子厚其下者,所以自安其居也”。孔圣人在剝卦《彖辭》中還說“順而止之”,君王要想久安其位重在獲取民心,而獲取民心在于輕徭薄賦,少榨取民脂民膏,厚下就是“順而止之”,順民心才能挽回被剝之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