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立于天地之間,就要跟隨天地自然而行,中國人提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制度,那么古老的周易中有沒有類似的描述?有,在第17卦隨卦中提到了。周易的第17卦叫隨卦,隨卦的卦形組合是上“澤”下“雷”,震雷也像龍。在上一卦第16卦豫卦中,時序?qū)?yīng)春天,雷出地奮,一年之計在于春,未來的帝王將相也橫空出世了,天地同樂萬民歡呼。但到了深秋冬天,雷和龍又要跟隨天時重新潛回澤淵和大地。圣人用雷龍跟隨天時而行的習(xí)性,引申出普遍意義上的跟隨相隨之道,這就是隨卦卦名的由來和隨卦的大義。孔子在隨卦的《大象傳》中說“澤中有雷,隨。君子以響(xiang)晦入宴息”,用自然天象引申出人生道理?!?/span>響”讀作(xiang),可以簡單理解為“向”,“晦”天黑,“入”返回家中,“宴”既指吃飯又有“晏樂”之義,“息”既指休息又有“休養(yǎng)生息”之義。首先說“澤中有雷,隨”,展現(xiàn)豫卦的天象。上兌卦為澤,下震卦為雷,仲春雷出于地,仲秋雷潛回澤,這是隨卦展現(xiàn)的天象。其次說“君子以響(xiang)晦入宴息”,告訴君子如何做。孔圣人由雷發(fā)雷收的天象,聯(lián)想到“來而不往非禮也”的人際交往原則,還有日出日落的自然規(guī)律,來告訴君子在日常生活中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勞逸結(jié)合,在國家治理中也要張弛有度,讓老百姓休養(yǎng)生息,故稱“君子以響晦入宴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