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一所學校,可能只需用一個月、一周、一天乃至一瞬間;但從無到有創(chuàng)辦一所名校,可能需要三年、五年乃至更長時間。
去年年初,梅沙雙語學校的辦學計劃甫一公布,就憑借其獨特魅力吸引了一大批家長。
隨著學?;I備工作的推進,越來越多學生與家長被這所全新的學校所吸引。
首屆師生是梅雙的定義者和構建者,一年多來,他們共同奠定了梅雙的名校根基:多元課程體系、雙語浸潤、跨學科教學、導師制、金木水火土五大院舍……
2019年9月,在梅雙辦學一周年之際,學校校長鐘焱莉為這所嶄露頭角的新校確立全新戰(zhàn)略:專注學校學術建設和學生個性發(fā)展,使梅雙躋身于頂級國際化雙語學校行列。
一年扎根,數年奮斗,梅雙到底有怎樣的稟賦與氣質,特色與基礎,又有怎樣的“路線圖”和“施工表”,以支撐其“成為名?!钡暮甏竽繕耍?/span>
當美國著名設計師斯蒂文·霍爾2006年開始設計大梅沙海邊的萬科中心總部大樓的時候,他一定想象不到,這個極具特色的龐然大物有朝一日會成為深圳的教育新地標。
但令人驚訝的是,這個“漂浮的地平線”竟有諸多與教育相契的理念:開放、平等、延伸、探索無限可能,就連其開創(chuàng)性的斜拉橋梁技術,也與教育有異曲同工之妙:跨領域跨學科的連接,結構變革帶來新的張力和合力。
梅沙雙語學校就位于“地平線”的中段,一手牽著萬科梅沙書院,一頭直通萬科梅沙藝術學院。
很多人喜歡梅雙,始于這里的陽光、沙灘。“跳躍的色彩,現(xiàn)代的建筑,山水相依間寧靜且不沉悶,特色又不張揚。地理位置與學校設施是當初擇校參考的第一印象?!卑四昙墝W生家長劉女士筆下的梅雙如詩如畫。
緊接著,或許就是“雙語學?!钡母拍盍恕!拔覀兿M⒆硬徽撛谀睦飳W習,他都具備母語的知識能力,以及至少一門外語的正常交流能力?!本拍昙墝W生家長吳女士說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
這所目前僅有三百余名學生的精致學校,有專任教師60多人。他們來自4大洲、8個國家,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者占比超過60%,畢業(yè)于哈佛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世界名校。
北京師范大學古典文學碩士,曾先后在六所國內外知名國際學校、雙語學校工作過的鐘焱莉會淡定地告訴你:“語言只是工具。不能因開了中文、英文課就標榜是‘雙語’學校?!?/span>
在這位資深國際教育從業(yè)者看來,文化,才是一所學校真正的根本。如果說,沒有足夠外語課程的雙語學校是貨不對板,那么,只有外語學習環(huán)境而沒有文化根基的雙語學校就是舍本逐末。
在梅雙這樣一所雙語學校,民族性深深根植于梅雙的育人理念之中。學校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文化認同和理解,并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建立在中國文化之浸潤的基礎上。
“如果不能對中國學生這個群體,對中國文化有很深的理解,是辦不好雙語教育的。”在鐘焱莉看來,只做一些文化活動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文化教育。
梅雙的志向,或者說辦學根基所在,就是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深邃的中國哲學、文學、歷史、藝術的給養(yǎng),再去發(fā)展他們的國際視野和全球勝任力。
“我真切地希望我們的孩子出去以后,不再承受中國學生的刻板印象。他們能夠體現(xiàn)出中國人的優(yōu)秀品質,具備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擁有自己的身份認同;同時他們又有國際教育所注重的交際能力、領導力、批判性思維等等,是真正的世界公民?!辩婌屠蛘f。
這樣的理念,不僅一點都不突兀,甚至某種程度上說,是雙語學校的魅力所在。
來自印度尼西亞的外教Guntur是一位藝術家,八年前曾在北京舉辦過兩次展覽,然后對中國有了深深的向往。此次結緣梅雙并成為學校藝術學科帶頭人,還是源于他對中國文化的濃厚興趣。
Guntur認為,我們應該讓學生浸潤于本地文化中,以此作為滋養(yǎng)和根基去發(fā)展全球視野和價值觀。他正在課堂上探索如何將中國文化與西方的藝術聯(lián)系起來,比如通過中國的書法來講述一些新的藝術觀點和概念。
與此同時,Guntur也非常重視與同事的合作,比如他現(xiàn)在正與科組里的書法老師交流,嘗試將繪畫與詩歌結合起來,設計成一個學習項目。
賈泰宇是一位有著廣闊國際視野的中文教師。他研究生畢業(yè)于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在澳大利亞和北京兩所國際學校工作過,現(xiàn)在是梅雙學生發(fā)展中心副主任。
在他看來,基于中國文化深厚底蘊,以開放包容的姿態(tài)吸收先進教育理念,培養(yǎng)具有中華民族認同感的世界公民,這在梅雙乃至深圳,都是新時代教育發(fā)展的一種有益探索。“正如這座開放包容的城市一樣,這里有來自世界各國的外教,也有來自五湖四海的中教團隊。這種雜融的文化背景,會對我們的學生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strong>
對于一所初中來說,最有意義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開學典禮應該是怎樣的?對這個問題,一千名學生可能有一千個答案。而對于梅雙的300余名學生來說,今年9月18日舉辦的那場入學儀式,或更值一提。
在這場“夢想發(fā)布會”上,在100多分鐘里,校長鐘焱莉僅僅做了一個簡單的開場致辭,隨后是每一位主角、每一位梅雙學子,走過繁花與蠟燭鋪就的榮光之路,走上舞臺,大聲講出自己的夢想。
300多個不同的夢想背后,
是300多個生動活潑、各不相同的生命。
在這里,
“不同”會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和鼓勵。
“在梅雙這一年多的時間里,我發(fā)現(xiàn)孩子對事物的看法不再像過去那樣片面,他會透過紛繁復雜的表面現(xiàn)象,去嘗試分析事物的本質。在梅雙,在相互思想的碰撞中,孩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思維和表達的拓展。我想說,這大概就是梅雙教育最優(yōu)秀的地方。”一位家長真誠地說。
但在很多地方,教育還不是這個樣子。在一所學校工作的時候,鐘焱莉到班上聽課,發(fā)現(xiàn)整堂課下來,孩子們都是靜悄悄的?!昂⒆觽儧]有思考,甚至說不會思考!”
不善于思考,不敢于表達,沒有形成自己思考的模式和習慣,這樣的“僵局”被鐘焱莉正在探索的“整本書閱讀”項目慢慢打破了。
“我們會給學生開書單,每本書擬出引導題,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整本書閱讀,批注、做筆記,然后會用一節(jié)大課的時間,進行討論、現(xiàn)場分享和展示?!庇兄迥曦S富國際教育經驗,現(xiàn)任梅雙學術總監(jiān)的羅宜介紹。
“一開始,你需要推著他們去思考,但慢慢的,他們的思維、觀點和表達,常常會出乎你意料之外?!?/strong>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語文科組長黃雅詩同時教授七年級和九年級語文,她坦言能感受到新生思維力的不足。在給他們上《臺階》這篇文章時,她會用一連串的問題,引導學生們思考。
而到了九年級的課堂上,關于歐陽修《醉翁亭記》的探討,就更多是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爭鳴了?!氨热鐨W陽修的宴會,是在哪里舉行?山腰、山頂還是山腳?古代人的娛樂和現(xiàn)代人有何不同?還有學生提出疑問,歐陽修辦這個宴會不是在工作時間嗎?而且還飲酒作樂這么嗨,他不怕被投訴嗎?一直到下課的時候,大家都熱烈地討論著,余興未盡?!秉S雅詩老師說。
“什么樣的課堂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課堂?教師真正教給孩子的東西,不只是知識和技能,更不用提只是信息的傳遞,而是一種思考方式的培養(yǎng)?!?/span>用校長鐘焱莉的話說,梅雙必須打造有學術力的課堂,學術是一所學校的立身之本,是核心競爭力。
這里的學術并非做科研,而是通過項目式、探究式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學術研究能力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
如果說,探究式學習考驗的是教師把控和引領課堂的“單兵作戰(zhàn)能力”,那么,項目式學習挑戰(zhàn)的就是學校內各學科乃至各部門教師的“協(xié)同作戰(zhàn)能力”。
在梅雙,許許多多天馬行空的想法,可以搖身一變,成為受學生熱捧的拓展課程。今年,科學科組的老師們“鼓搗”了一個新項目:移民火星。
如果人類可以移民火星,那哪些人可以去呢?這是社科方面的話題。
火星上的氣候怎樣、土壤怎樣?人類應如何適應?這是地理學的范疇。
技術問題解決了,終于可以出發(fā)了,那資金從哪里來?如何做項目預算?這又是財會方面的知識。
一個項目做下來,不僅需要跨學科合作,還要跨部門合作——比如請財務部門的同事來教學生記賬。
聊起在梅雙最喜歡的一門課,九年級學生李靖壹的回答竟是:英語課。她說,梅雙的英語課不止是語法和閱讀,同時融入了很多不一樣的游戲來幫助學習詞匯和英語?!耙话阄覀儠鎘ahoot這類比賽類答題游戲來熟悉單詞和活躍氣氛。”
李靖壹特別提到“The Film of my Life”這個項目。在這個項目里,學生們需要挑選生命中不同時期的照片,講述照片背后的故事,還要寫成劇本?!霸谧詈笠惶煺故镜臅r候大家都分享了自己童年照片的故事,很有意思,童年照都很可愛,同學間的距離感又少了一點。”
英語教師鄒穎妍介紹,之所以做這個項目,一方面是想讓學生把課堂上學習到的劇作手法學以致用,另一方面也希望激發(fā)學生的感激之情?!昂芏鄬W生都是第一次用英語寫臺詞,寫長文章,但是最終呈現(xiàn)出來的作品讓人驚艷,最后還舉辦了作品展。”
打通學科與部門間的壁壘,正如校園里隨處可見的拉升斜梁,為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課程帶來新的張力和合力;而常規(guī)課程之外的拓展,同樣與這座“躺著的摩天大樓”類似,往往能讓師生在“柳暗花明又一村”中,領略到完全不同的風景。
梅雙的課外活動課程(ECA)就是課程的延伸,也是課程構建的創(chuàng)新,他們是社團課與選修課的融合。相較常規(guī)課程而言,課外活動課程強調在活動中注重探究、反思、討論和合作,培養(yǎng)實踐學習的能力。
目前,學校的ECA課已涵蓋體育與戶外項目類、視覺與表演藝術類、STEM科技類、技能與溝通類和和社區(qū)服務類等六大類別,共計40余門課。其中,舞龍舞獅、瑜伽、機器人競賽、模擬聯(lián)合國、日文、植物園藝等,都是頗受學生喜愛的拓展課程。
舞龍舞獅課的走紅,是大家始料未及的。一開始有些家長覺得這個跟學習沒什么關系,剛接觸的學生因為不了解,甚至有些抵觸。但讓老師們吃驚的是,沒過多久舞龍舞獅隊就爆滿,還有很多人想“擠進來”。
“當他們真正接觸這一門藝術時,會喜歡上我們國家的文化傳統(tǒng)。另外這門課對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也很有幫助?!辟Z泰宇總結道。
10月24日上午,在一間教室里,校長鐘焱莉和學校一些部門負責人,與數十位家長圍坐在一起。提前收集到的疑問有數十條,為什么這樣做,為什么不那樣做,將來要怎么做,家長的聲音也同學生一樣多元,既有關乎學生考試、升學、課程、住宿等方面的大問題,也有個性化的疑問,比如能不能給孩子用手機,要不要給孩子補課,如何跟老師溝通,等等。
在梅雙,這樣的面對面交流有很多。每個月的第二周會召開一次“校長家長早茶會”,面向所有家長開放;第四周則會則會召開一次校級PTA(家校聯(lián)合會)大會,PTA代表會將各種意見與疑問反饋給校方。
在10月24日上午那場早茶會上,校長與家長們達成了共識:家長們所提的意見建議,屬于某個教師職權內可以解決的,應當天解決;需要和同事一起解決的,也須兩天內反饋處理結果。
關于是否應該讓學生帶手機,她先讓家長們換位思考:“如果你一天不用手機,感受如何?”她向家長們強調,父母應該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和信任,并且平等、真誠地和孩子們交心,這樣可以換來更大的回報。
“我不主張成年人高高在上。我跟老師說,你跟學生說話不能俯視他們。你蹲下來,他們會覺得被尊重,被關愛。我們不怕孩子們說什么,就怕不知道他們想什么。”今年開學以來,鐘校長就收到了兩封長長的學生來信,她很欣慰,也很重視,因為這是最真實也是最需要聆聽的聲音。
“學校在做出各項調整或更改的時候,即使是學生的作息時間這樣‘理所當然’的事情的調整,都以學生為本,都會廣泛聽取學生的意見,這點我非常認可?!眳桥空f,這一方面讓學生更好地參與自我管理,另一方面也減少了調整及改變可能帶來的摩擦。
類似的聲音也來自學生。學校學生會副主席、戲劇社社長、九年級學生溫婧盈說:“梅沙雙語學校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這里有很有親和力的老師和很可愛的同學們,在這里你會感受到愛,也會學會如何去愛?!?/span>
是的,愛與尊重,沒有比這更好更重要更有效的教育方法論了。在這個小班制教學的精致學校里,每一個班級就配備了兩名導師,平均一位導師負責10名左右的學生??梢哉f,導師是學生在學校里最親近的人。他們每周會與每一位學生交流,范圍涉及心理、交友、學習、生活等方方面面。每個月,導師還會向所有學科老師發(fā)一封詢問信,根據各方情況對學生一段時間來的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再把這些情況反饋給家長。
梅雙的學生發(fā)展中心可以說是學校和學生聯(lián)系得最緊密的部門之一。該中心副主任賈泰宇說,他們主要關注的是學生的生活、活動、身心健康等,確保學生能夠全面發(fā)展。“梅沙雙語提供寄宿,但我們希望,寄宿不僅是為學生提供床位,宿舍生活也是梅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成長的延伸。”
于是,院舍(house)制度應運而生。目前,學校有金、木、水、火、土五個院舍。每個院舍都有七、八、九年級三個年級的學生,打破年齡、班級、性別等界限,給學生橫向與縱向維度的聯(lián)結。
在一些全校性的活動,比如運動會,院舍制度就能體現(xiàn)其作用。梅沙雙語的運動會,不是以班級、年級為單位來組織,而是以院舍為單位。所以,不管是在運動場上看到激烈的“金”克“木”,還是教室里穿著“水”與“火”院舍服的學生親密坐在一起,都無須驚訝。
社團,是另一個讓學生找到成就感和歸屬感的重要鏈接。梅沙雙語尤其重視學生的體育,要求所有學生必須至少選擇一個體育活動類的ECA。此外,學校除了兩支學生自發(fā)成立的樂隊,還有橄欖球社、德語社、日語社,甚至粵語社。
一場球賽的勝負,一次樂隊的演出,一節(jié)精心籌備的社團課,或者從自己的愛好出發(fā)創(chuàng)設一個社團,為了籌措經費四處奔走……在外人看來,這些或許都是小事,但對于親身經歷的學生來說,或許是一生難忘的美好記憶。
“這些可貴的經驗,讓我更加從容自信。”學生會副主席、戲劇社社長溫婧盈說,雖然梅雙是個新學校,但她給予大家很多展現(xiàn)自己、發(fā)掘自我的機會?!斑@也是我愛梅雙的原因之一,在這里我們發(fā)現(xiàn)自我成就自我!”
一年扎根,數年奮斗。扎下文化之根、學術之根、幸福之根,這所新校方有真正躋身頂級國際化雙語學校行列的一天。
但頂級名校又當如何衡量呢?其實,不管公辦或民辦,不管國際或雙語,不管中式美式或英式,學校的核心宗旨總跳不出“教書育人”四字。
梅沙雙語學校校長鐘焱莉說:“我會期待這樣一種場景:身處順境,他能保持優(yōu)雅;面對逆境,也能坦然應對。無論處于何種境遇,他都保有自己的判斷力,能夠榮辱不驚。他能在這樣的處境中,實現(xiàn)他的領導力,實現(xiàn)他對社會的貢獻。這就是教育的最終目的:不論處境,人能自由、幸福的生活。”
當這種場景在每一個梅雙學子身上實現(xiàn),梅雙的名校戰(zhàn)略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