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名微博:@銀行螺絲釘 最近幾個月,小米集團的股價短期暴漲,從今年5月份以來,短短幾個月時間就上漲了1倍左右。 不過細心的朋友也發(fā)現(xiàn)了,小米的股價經(jīng)過短期上漲,終于重新回到了兩年前,也就是剛上市時的價格了。 換句話說,如果在2年前,小米剛上市、風頭最盛的時候買入,會被套兩年。 哪怕到今年5月份的時候,相比剛上市的時候,還是虧損50%,直到最近兩個月才翻身。 所以,如果單純從上市開始計算,這兩年的股票投資回報來說,并不太理想。 如果不考慮股價,單純從商業(yè)模式和發(fā)展的角度,小米還是一家不錯的公司,營收增長速度也非常可觀。其實還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問題,當初小米剛上市的時候,估值比較高。其實股市最大的作用,是用來給上市公司融資的;其次才是我們普通投資者用來投資的。雖然每年都有非常多的公司上市融資,但是這些上市公司中,大約有六七成最后都發(fā)展不起來,只有少數(shù)公司可以維持發(fā)展。最后能夠成長為參天大樹,成為指數(shù)重倉股的公司,比例不到10%。比如,美股納斯達克交易所,有幾千家上市公司,但表現(xiàn)最好的也就是頭部的那100家。不過不管公司未來發(fā)展如何,上市公司都有權(quán)力上市,謀求自己發(fā)展所需要的資金。投資的風險就得投資者自己承擔了。對上市公司來說,自己家公司的股份數(shù)量是固定的,那么,同樣多的股份,通過融資能得到的錢自然是越多越好的。- 熊市里,股票市場活躍投資者很少,給上市公司的估值也低;
- 牛市里,股票市場活躍投資者多、資金也多,給上市公司的估值也會高一大截。
所以,歷次大牛市、估值高的階段,都是公司密集上市的階段。比如說,當年的中石油48元上市,也是選擇了2007年大牛市的時候,賣出了一個天價。再比如說中概股,上一次高估,是在2018年上半年。2016-2017年,中概股走出了持續(xù)兩年的大幅上漲,從2015年下半年的4000點,漲到了2018年初的10600點,上漲了2.5倍。當時中概互聯(lián)的市銷率,達到了10.5倍,也達到了高估區(qū)域。作為對比,2020年8月初,中概互聯(lián)的市銷率只有7.2倍。這還是今年中概股短期上漲了50%-60%之后達到的水平。對小米來說,選擇在2018年估值高位上市,自然是非常正確的選擇,可以獲得更多的資金。小米趕在中概股牛市中后期上市,之后就遇到了2018年下半年的暴跌。中概股的估值也從高位一路下跌,最后在2018年底和2019年中,回到了低估區(qū)域。小米也從剛上市的高位,一路下跌,最大虧損超過了50%。不過,對于小米公司來說,剛上市融資已經(jīng)拿到了錢,并不受之后股價下跌的影響。通過上面的案例分析,對我們投資者來說,要認識到一點: 上市公司積極主動上市的時候,往往是他們自己覺得當前市場估值比較高、能融資到更多錢的時候。但對投資者來說,這個時候上市的公司,不一定是投資的好機會,大概率可以等到更便宜的投資機會。當然這個三年是一個虛指,類似「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意思,實際投資的時候以估值為準。阿里也是財務(wù)投資的高手,阿里系公司上市也是喜歡在市場高位上市。阿里巴巴股票是沒啥問題的,只不過剛上市的時候往往價格不便宜。今年3-4月份底部的時候,螞蟻是不著急上市的;等到今年年中,中概股估值反彈起來了,就準備籌劃上市了。不過這次大概率也是,上市之后一段時間,會出現(xiàn)更好的投資機會。阿里巴巴美股上市是在2014年,上市之初股價在90美元左右,上市之后一年,股價陰跌,最低跌到了57美元。阿里巴巴港股上市是在2019年底,上市之后遇到疫情影響,股價從190元跌到2020年3月份最低的167元。我們也是在3月份,中概股估值最低的時候,大舉買入中概互聯(lián)和中國互聯(lián)的。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小米,都是非常優(yōu)秀的公司。這些公司選擇市場估值高的階段上市,站在自己戰(zhàn)略發(fā)展角度,是非常正確的選擇,可以為自己公司謀求到更多的資金。剛上市的時候估值高,之后大概率會迎來更便宜的機會,沒必要在剛上市階段就急于出手。對我們這些有經(jīng)驗的投資者來說,可以耐心等待便宜的階段出手。作者:銀行螺絲釘(轉(zhuǎn)載請獲本人授權(quán),并注明作者與出處)喜歡螺絲釘 就點下在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