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米跑的的技術主要包括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及終點跑四部分。首先,起跑又分為各就位、預備、鳴槍三個環(huán)節(jié)。其中,各就位動作主要是讓學生及時調(diào)節(jié)自身心緒,如放松面部、抖肩抖腿及深呼吸等,為起跑做準備。預備動作是讓學生兩手緊緊撐住,稍收腹、弓背,集中精神聽鳴槍,準備起跑。起跑動作就是讓學生在聽到鳴槍后作出閃電般的反應,先是兩手迅速離地,再是屈肘有力前后擺臂,并以高步頻做疾步,將身體推向前方。其次,起跑后的加速。這一環(huán)節(jié)需要學生腿部有較強的爆發(fā)力,有意識的后蹬,并逐漸加大步長和加快步伐。再次,途中跑。后蹬、前擺是途中跑的關鍵。其中,后蹬需要學生有較大力量,并且離地速度要快,使整個身體動作向前用力。而前擺是要求學生擺動腿的大腿并積極下壓,讓小腿借慣性由前向下后做積極地“扒地”。最后,終點跑。在學生快要達到終點時身體會出現(xiàn)一定的疲勞,具體表現(xiàn)為學生步長及頻率的下降。此時著重強調(diào)學生步頻意識的樹立,讓學生以較好的身體狀態(tài)跑到終點。 (一)把握訓練時機,加強力量訓練 科學研究表明,飯后一個半小時的力量訓練有助于蛋白質(zhì)及鈣的消化吸收。對此,體育教師應科學調(diào)整學生100米跑訓練時機,意在進一步加強學生100米跑力量訓練,為學生體育高考奠定良好基礎。通常情況下,100米跑力量訓練主要分為快速力量及最大力量。一方面,快速力量。肌肉力量與收縮速度是影響學生快速力量訓練重要因素,所以體育教師應著重加強此方面訓練,如采用負重高抬腿或100~200米之間的跨步跳等,讓學生100米快速力量得到有效訓練。另一方面,最大力量。最大力量因人而異,體育教師應科學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負荷強度,再展開針對的訓練,以最大幅度提高自身100米最大力量。 (二)加強身體訓練,提高專項素質(zhì) 體育生100米跑成績的提升,除了要加強力量訓練之外,還要進一步加強對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全面訓練。因為100米跑對學生素質(zhì)要求是極為全面的,如速度、靈敏及耐力等,每一項素質(zhì)對學生100米跑成績提升均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加強學生身體訓練不可忽視。首先,加強速度訓練。如通過半蹲跳訓練起到訓練學生腿部速度訓練目的。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任何訓練都是重質(zhì)量而不是重數(shù)量,體育教師應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其次,一般耐力及速度耐力訓練。如加強學生有氧運動的訓練,以期進一步提高人體靜止時的加速度能力,為學生100米跑競賽做好充足的準備。最后,身體柔韌性及靈敏度訓練。眾所周知,100米跑是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身體柔韌性與靈敏度的,所以體育教師應適當加強此方面訓練重視程度,如加強對學生腿部、腰腹部及肩臂靈敏柔韌性的訓練,在提高學生身體柔韌性的基礎上提升其靈敏度。由此,在日常訓練過程中,體育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各項身體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以期對提高100米跑成績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三)多樣訓練整合,完善短跑需求 體育生100米跑成績的提升,除了以上所述兩點,與學生心理素質(zhì)及健康飲食也有一定的關系。所以在日常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這兩方面素質(zhì)的重視程度,以期全面完善學生100米跑需求,讓學生100米跑成績有一個大大提升。一方面,學生心理素質(zhì)。學生難免還會出現(xiàn)一定的懶惰及逆反心理,所以此時體育教師應定期對學生展開心理疏導,如小組交流、個人針對性指導等,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一個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另一方面,學生健康飲食指導。學生正處于身體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由于100米跑訓練強度較大,會耗費較大的體力,所以體育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訓練為學生提供多樣化食譜,如引導學生多吃一些水果、豆制品以及奶制品等,讓學生攝取必要的微量元素的同時為100米跑提供一個較為強健的身體狀態(tài)。 綜合來看,當前我國100米跑訓練雖然已經(jīng)形成了一定的體系化,但是在很多細節(jié)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使得最終的訓練效果很難達到預計的成效。在這種情況下,最好能夠全面引入核心力量訓練的相關內(nèi)容,使得學生可以更好控制自己的力量,保證核心肌肉群能夠真正發(fā)揮相應的作用。不僅如此,各個體育教師也應該在具體訓練活動中,引導學生真正學會如何控制速度與節(jié)奏,提高學生在短跑項目中的速度爆發(fā)力。除此之外,體育教師還應該控制學生參與訓練的強度,能夠適當放松,避免因為訓練項目強度過大而使得學生跑步動作僵硬,也就很難取得較好成績。 |
|
|
來自: 杞鄉(xiāng)青年 > 《運動與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