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布時間:2020-09-06 心理學作為一門揭示人類心理活動規(guī)律的學科,能夠幫助人們更好的認識自己,完善自己。 根據(jù)心理學研究的具體內(nèi)容和實踐領域的不同,心理學分支已經(jīng)有100多種,包括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管理心理學等等。 然而,對于很多普通大眾來說,它還是比較神秘陌生的。在認識心理學的過程中,也有很多誤解出現(xiàn),比如認為心理學家會算命,或者可以一眼看穿別人在想什么。 所以,對于心理學內(nèi)容寫作者來說,讓大眾對心理學有更加準確清晰的認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毋庸置疑的是,心理活動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著。外在的心理表現(xiàn),可以被直接觀察到,包括我們的語言,動作;而內(nèi)在的心理活動,也可以間接感覺到,比如我們的情緒與認知。 通過實驗研究證明,科學的向大眾解釋心理現(xiàn)象,提出能夠改善個體生存狀況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于何為心理健康?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米特爾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條標準被認為是“最經(jīng)典的標準”,其主要內(nèi)容如下:
了解心理學可以增進我們的認知,讓我們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更有把控感。 本杰明·富蘭克林說,“如果你坐著感性的馬車,那么一定讓理性做你手中的韁繩。” 當我們感到失望,憤怒,傷心……可以學著探索情緒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學著去審視自己的認知是否有所偏差,承認自己每一種情緒的存在,然后坦然地接納他們。而對于情緒的控制,也有好多好的方法可以學習。 在沒接觸過心理學之前,我也會認為憤怒就是不好的;認為如果我傷心了,就一定是別人的錯,或者一定是我自己的錯。 而在學習了心理學的知識后,我認識到每種情緒都有它背后的價值,我可以坦然的去面對他們,去感受他們,最后去接納他們。而具體的接納方法和過程可以和更大的人進行分享。 很多心理學效應都是經(jīng)過實踐驗證的,了解這些心理學上的現(xiàn)象能夠讓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多一些覺察。 比如非常有趣的“鳥籠效應”——掛一個漂亮的鳥籠在房間里最顯眼的地方過不了幾天,主人一定會做出下面兩個選擇之一:把鳥籠扔掉,或者買一只鳥回來放在鳥籠里。 通過深入剖析這樣的現(xiàn)象,可以發(fā)現(xiàn)人們絕大多數(shù)的時候總是習慣性采用慣性思維。也由此可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培養(yǎng)邏輯思維是有多么的重要。 心理學效應的科普是非常有趣的,也比較容易理解,但它們同時又是能夠給人以啟示的。 毫無疑問的是,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更關心的還是自己實際遇到的問題,比如學生會面臨高考后該何去何從的選擇,戀愛中如何處理親密關系,婚姻中如何解決溝通問題,工作上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如何提升個人能力……這些與大家息息相關的問題,也都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入手,給出一些更加客觀理智的分析和建議。 最近我看見了很多關于原生家庭的文章,相關解讀都非常細致,能夠讓人更加了解自己的某些行為背后的深層次原因。然而我也看見極少數(shù)作者或者讀者會過分的夸大原生家庭的影響,甚至會出現(xiàn)把所有問題都歸結到原生家庭上來的現(xiàn)象,這樣實際上有些矯枉過正了。 如何在原生家庭的影響下勇敢探索一條屬于自己的康莊大道是我們都需要深入思考的,而不是覺得事已至此,做什么都沒有用了。 正如依戀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John Bowlby所說,
戀愛婚姻,個人成長,人際關系,學業(yè)職場……這些都是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的話題。也許作為讀者,更希望看見這些比較切實的內(nèi)容。 另外,人們對很多個體行為還存在非常多的誤解——
而對于一些已經(jīng)經(jīng)過驗證,行之有效的心理學方法,可以多一些科普文章,比如正念,冥想,催眠等。 對于一些已經(jīng)診斷出有某些心理問題的人來說,適當?shù)膶捨浚屗麄兏訙蚀_地認識自己的狀態(tài),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很有可能是有幫助的。比如對于抑郁癥患者,我們多表達一些理解他們的話,也許他們的思想壓力就會小一些。 心理學給我們提供了一些覺察和理解自身的途徑,幫助我們看到自身的認知和行為模式,理解自己想法和情緒背后的原因,而被看到和被理解就是療愈的一方面。 而對于大眾來說,寫作者如何深入淺出,觸及靈魂地書寫,既保持專業(yè)性,又能讓其他人很好地理解自己,理解這個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文:溫尋梅責任編輯:殷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