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郁癥成僅次于癌癥的人類第二大殺手,是真的生病,而非矯情地被認定——只是性格不開朗。 網(wǎng)抑云是個爛梗,這個疾病已經(jīng)被科普許久,不過由于抑郁是處在情緒中,那么很容易讓人誤解,是不是挺過去就好了,甚至是說,多說一些鼓勵的話語,就可以走出抑郁。 殊不知,抑郁癥是大腦里血清素濃度降低,神經(jīng)遞質(zhì)有所改變,所以得了抑郁癥以后,自己是無法感受到以前能夠讓自己感到快樂的東西。 那么,旁人就不該嘴碎地論斷——抑郁癥患者就是心理素質(zhì)不夠強。 我們既不要消費抑郁癥群體,也需要清醒地看到,這個病情的最大痛點就是——自主意識無法控制潛意識。 所謂潛意識支配身體、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光是想到這些“非正常態(tài)”的行為就開始后怕。 因為看到過太多孩子因為患了抑郁直接跳樓尋求解決,帶來許多家庭的眼淚,還有許多父母一生的悲痛,實在難以忍受這樣的疾病太過于年輕化。 尤其是一些青少年陷入了抑郁癥,幾乎就是將自己封閉到無法找到出路。 這種伴隨著焦慮,腦內(nèi)5一羥色胺分泌水平下降或者激增都不是正常水平。每天就像做夢一樣的意識出現(xiàn)了,所有生活中的障礙就會讓人感到憂傷。 嚴重的時候,所有感知和認知能力下降,精神倍受煎熬,由于抑郁癥不是別人一眼就看到的身體流血等癥狀,因此得到最多的回復(fù)便是“鼓勵對方活下去?!?/span> 然而若不是共情,無法理解承受者所思所想,可能當時的安慰反倒成為了人絕望的推力。 據(jù)悉,抑郁癥,正在成為僅次于癌癥的人類第二大殺手,全球預(yù)計有3.5億人患病。 抑郁癥,得了病的人是自己知道的,只是旁人反應(yīng)會比較遲鈍一些。 從食欲降低、體重異常增減,有過極端想法或者行為,到最后無法恢復(fù)就要尋求心理咨詢或者心理治療,整個過程非??简炁惆檎?。 有數(shù)據(jù)顯示:到2022年,抑郁癥就診率提升50%。 客觀說,抑郁癥治療是長期治療的過程,到醫(yī)院就診的費用,是一般家庭難以負荷的。 所以,才會有那么多青少年的父母忽視了最初的跡象,導(dǎo)致最終的悲劇。 另一方面,得了抑郁癥的人也是會哈哈大笑,甚至表現(xiàn)出比常人更為堅韌。但是內(nèi)心深處已經(jīng)盤算太多次自殺,或者是自殘等。 那么,如何判斷是否有抑郁癥傾向呢? 可以參考以下八個方面: (1)能感受到更深層次的情感 (2)不那么積極樂觀 (3)癡迷于成為更好的人 (4)情緒會突然波動 (5)開始吸毒或酗酒 (6)總是心不在焉 (7)尋求幫助會不舒服 (8)總是試圖表現(xiàn)的很開心 盡管現(xiàn)代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但還是希望你可以矯情一些。 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抗壓能力差,就尋求親人、朋友的幫助,不要等到病情嚴重到無法自控才告訴身邊人。 早一些傾訴,得到及時治療,就不會讓災(zāi)難蔓延。 最后,正面的報道與宣傳,可以讓我們的社會擁有更多的包容與理解。 一起努力吧,少一些指責,多一點寬恕與幫助。 (注: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