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有作家身份,因此常常被人要求給他家孩子講講語文的學習。 說心里話,關于語文學習,我還真的沒有所謂的獨門秘方。盡管以前讀高中時我的語文成績很好,后來我家閨女的語文成績也很好。 我一直感到尷尬,當別人提出需求時。說教不好,他一定以為我藏著掖著;說些讀寫練習,他們會以為我敷衍了事。 今天我就試著說說,看我是否能把自己想表達的思路說明白。 首先,人的天賦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傾向,或者說,大腦中神經(jīng)功能區(qū)的細胞分布不一樣,這決定了每個人擅長的專業(yè)領域是不同的。假如不進行針對性引導,天賦就決定了人的差異。比如有孩子天生就是奧數(shù)天才,語文基礎非常差;民國時有大師被北大文學院錄取,他的數(shù)學得的是零分。其實,學好初等教育的語文和數(shù)學,還是不需要多少天賦的。假如你只看天賦,不做努力,那天賦就真的會占據(jù)上風。 其次,語文學習與文學是兩種能力特長。不可否認,語文學習與文學技能之間有天然的聯(lián)系,語文好的,為文學技能培養(yǎng)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語文不好的,未必文學技能就不行。語文學習有一系列的方法,在初等教育階段,語文主要是訓練學生的字、詞、句、篇章結構的認知、理解和掌握能力,通過重復并強化地學習,讓學生將這些知識轉(zhuǎn)化為自己的技能。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習之后都要考試,這樣也就決定了試卷答案的機械性,甚至要求結果的唯一性,否則不僅無法比較學生的學習成果,而且也無法衡量學生的學習能力。 換言之,語文學習時,需要遵循的機械性的答案比較多,這就像練字,開始必須在模子里描,知道了一定的規(guī)矩,具備了一定的技能后,才可以自由發(fā)揮。而文學技能是一種開放的技能,是一種利用語文的基礎知識進行創(chuàng)造和發(fā)揮的能力。語文學習與文學技能之間其實是不能畫等號的,讓莫言老師考高中生的語文卷子,他的分數(shù)不會超過好的高中生;同理,一個文學博士也不一定能成為優(yōu)秀的作家。因為,能力真的不同。 再次,說一下語文學習的方法,以我以前讀書時的經(jīng)驗。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每個人都能把語文學好,關鍵是你想不想?語文學習是“無法之法”。老古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真的是這個道理,語文就得多讀、多寫、多背誦。語文學習是個積累的慢工,積累夠了,學習成績自然就有飛越。相對數(shù)理化來說,語文沒有那么直接和功利,數(shù)理化只要多做題,搞題海戰(zhàn)術,成績都不會太差,語文不能搞題海戰(zhàn)術,因為海太大了,任何題庫都是滄海一粟。 多讀一定是讀文章了,開卷有益,只要你讀了,將來就會受益。讀的越多,受益就越大。不要期望一篇文章、一段時期的閱讀就想提升語文水平,學語文是個持之以恒的工作,需要每天像吃飯睡覺一樣去接觸它;多寫就是要寫文字,文字有很多種,有文章、有周記、有日記等,寫作能力是寫出來的。沒得寫的時候,就從每日的流水賬開始寫起。一個初中生能把每天的流水賬寫清晰,這就是了不起的書面表達能力;一個高中生能把流水賬寫出味道,說明作文的寫作能力就已經(jīng)很強了。多背就是背誦好的文章、唐詩宋詞元曲、現(xiàn)代著名詩歌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背多了,肚子里貨多了,不僅理解能力上去了,且寫作能力一定會提升,因為,水滿則溢,肚子里背誦的多了,自然也就會出口成章。 最后,再說一下激勵和引導。孩子都是有虛榮心的,及時地得到老師、同學、家長的激勵,這會給語文學習帶來無窮的動力。假如表揚一樣孩子善于用詩詞,假如表揚一下孩子背誦的詩詞多,假如表揚一下孩子的文章寫得好,孩子一定會加倍努力,以期待后續(xù)的表揚。當然,激勵和引導可以應用于孩子成長的任何方面,不過,很多家長估計難以全面去考慮。 我相信,我該說的都說完了。假如你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學好語文,他就一定能學好,這是我壓箱底的招數(shù)。 朱曄(古磨盤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金融作家協(xié)會理事;2008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已出版專著6部,累計出版200萬字。 已出版作品 歷史散文(3部):《理說明朝》、《理說宋朝(北宋篇)》、《理說宋朝(南宋篇)》 旅行隨筆(1部):《一車一世界》 長篇小說(2部):《最后一個磨盤州人》、《銀圈子》 期刊發(fā)表作品若干:涉及《文藝報》、《廈門文學》、《中外文摘》、《金融時報》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