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董福祥率領回族軍進入保定,駐防保定府東關外。當時在城內大紀家胡同賣清真包子的滿恒豐看到了商機,關掉了小包子攤,在東大街路北(靠近稅務角)租賃一所宅院,有門面三間帶后面小院(北房三間、東西房各兩間、南房兩間),雇傭了20余人,起名“中和軒”。 民國十九年(1930)膳業(yè)同行公業(yè)總冊表格 前店經營具有回族特色的牛肉罩餅、熘炒菜,保留原來的包子。就餐的多是小工商業(yè)者、士兵和市民,外地到省府辦事的回族人。 民國二十九年(1940)膳業(yè)同業(yè)公會姓名年歲籍貫冊 后院經營較高檔菜肴,為回族軍人聚餐以及工商業(yè)者、紳士、官吏等商談會客之處。 在中和軒前店餐廳內,吃牛肉罩餅的顧客占到百分之六七十。它的做法是:用鮮牛肉加老湯和水,投入調料和輔料,以適當火候燉煮而成。加工時必須掌握肉和湯的比例,以保持湯的濃郁香味。店內自己烙餅,不加調料,為罩餅專用。罩餅前,將餅撕成核桃大小的片,裝在碗內,按照顧客要求,將熟牛肉切成片置于餅上,用牛肉湯反復澆罩,肉、餅、湯交融,濃香四溢、營養(yǎng)豐富。當時中和軒最有名的罩餅師傅是馬洛冠,遠近馳名。 經過20多年的苦心經營,中和軒飯莊成為保定膳業(yè)行業(yè)首富之一。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生意漸漸蕭條,幾經換經理,與解放前夕關店。 1987年7月,保定市餐飲公司,在望湖春飯莊回民一樓恢復了中和軒飯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