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林路 · 主播 | 文倩 別對朋友的生活指手畫腳 因為疫情的原因,我今年休年假沒有出去旅行而是回老家。 有一天晚上,我跟爸媽在院子里喝茶閑聊,大門沒關,初中同學老鄭突然出現(xiàn),徑直走了進來。 他看到我有點驚訝,我也是。反而是爸媽神情自若,我猜想他或許平時經(jīng)常不請自到,來我家串門。 我和老鄭初中的時候關系非常好,是一個班里的前后桌,互相抄作業(yè)、還一起逃學去看海。 后來,我到外地上大學、留北京工作、結婚,他則畢業(yè)后就回了老家,開了個茶葉店。 像所有俗套的故事一樣,因為生活缺少了交集,我倆聯(lián)系就逐漸少了。 老鄭是一個很會做生意的人,深諳小城的人情世事,每天輪著去不同客戶和潛在客戶家串門、混臉熟。 我爸開一個小公司,平時有不少茶葉需求,加上我和老鄭老同學的這層關系,平時都在他那買茶葉。 禮尚往來,他也會時常上我家坐坐。 那天,爸媽招呼他喝茶,他一屁股坐下,就開始問我的近況。 我說我在雜志社當編輯,工作比較單純,每天就跟稿子打交道。 他說:“你的生活也太無趣了?!?/p> 接著,他開始抱怨錢有多難掙?!吧洗伪灰粋€客戶灌酒,他媽的那個孫子,一邊罵我一邊讓我喝酒,有啥辦法呢?還不是得喝?!?/p> 我說我們只有同事聚餐,大家都是愛喝不喝,從不勸酒。 他說:“難怪你還是這傻樣,又不懂交際又不懂應酬?!?/p> 聊到婚姻,他問我和我先生有沒有準備要小孩,我說暫時沒有。 他說:“你反正也掙不到幾個錢,還不如早點生孩子讓你爸媽開心開心?!?/p> …… 短短10分鐘,我深刻體會到了什么叫“話不投機半句多”。 這樣的對話如果發(fā)生在10年前,我們還是天天見面、互相懟來懟去的初中生,或許沒什么不適。 但10年過去了,我們已經(jīng)有了各自的人生和際遇,并且對彼此的生活知之甚少,有點像是熟悉的陌生人。 誰會愿意一個陌生人,對自己的人生指手畫腳呢? 平心而論,老鄭是一個熱心直率的人。 記得初中有一次我騎車摔倒,腿瘸了一個月,我爸媽沒空接送我,他就每天義無反顧騎車載我上下學。 但是這種“否定式聊天”,完全暴露了這么多年我們在生活理念上的差異,等于堵死了這段友誼往前走的路。 長久的友情,需要“門當戶對” 對很多人來講,兒時好友,是一個略顯尷尬的存在。 曾經(jīng)有多么親密無間,長大后的疏遠就有多么令人唏噓。 打開知乎、豆瓣,關于兒時好友長大后疏遠的故事比比皆是。 一代人又一代人,都被這樣的事情困擾。 我見過爸爸跟一個姓劉的叔叔喝完酒后抱頭痛哭。 他們倆初中高中都是同學,還一起留過級。差不多同一個時間結婚、有小孩。兩家人曾經(jīng)來往密切。 劉叔叔事業(yè)坎坷,20年前在國資的工廠當電工,當時算是鐵飯碗。 但是他沒躲過下崗潮,失業(yè)了。家里沒背景,在小地方找工作,屢屢受挫。 后來,他也不折騰了,安心打散工,誰家電器壞了就修一下,人家給多少錢他就收多少錢。 大半輩子過去,生活一直沒什么起色,年過40后老婆又懷了二胎,生活壓力驟然加大,他又兼職在小區(qū)當保安。 相比之下,爸爸事業(yè)發(fā)展得還不錯,但也沒有能力幫上劉叔叔什么忙。 但爸爸是一個念舊情的人,每年過年都會去劉叔叔家拜年,給他的老母親包一個大紅包。 想來,越是好友,越難以接受這種人情。劉叔叔知道爸爸的心意,但是難免介懷。 現(xiàn)實就是,除了年節(jié)見面說點場面話,這對昔日好友,平時也沒有多少交集了。 不管曾經(jīng)多么深情厚誼,一起經(jīng)歷過什么歡喜傷悲,一旦你們的人生軌跡差別太大,過去的回憶也會漸漸褪色。 或許你們會在心里給彼此留一個位置,如果誰的人生遭遇重大挫折,你們愿意把肩膀借給彼此; 對方急需用錢的時候,你愿意慷慨解囊; 有紅白喜喪,兒時的好友都會一一出現(xiàn)…… 只是在平時,我們不再出現(xiàn)在彼此的生活里。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會在人生不同階段結識不同朋友。有些人走著走著,在通訊里查無此人,有些成為朋友圈的點贊之交。 留在生命中,并且還能長久交往下去的,往往是有著相似境遇、并且能在生活、事業(yè)中互為參照的那些人。 可見,長久的友情,也需要“門當戶對”。
豆瓣高分神劇《請回答1988》,讓無數(shù)觀眾,為住雙門洞孩子們純粹美好的友誼感動。 但別忘了,這些孩子能夠長久地交往,一個現(xiàn)實的基礎就是他們的人生非常同步。 不管是成績吊車尾的德善,優(yōu)等生善宇、狗煥,還是圍棋手阿澤,他們的人生從上一代人開始,就互相交集,不僅分享青春的酸甜苦澀,也有成年后的彼此需要。 五個好朋友,除了當軍官的狗煥,其他人還在同一個城市。有空閑時,就約在東龍開的飯店里喝酒聚餐; 德善長大后成了飛國際航班的空姐,不再是那個沒有夢想的、神經(jīng)大條的女孩; 善宇當了醫(yī)生,更加成熟有擔當;阿澤逐漸成長為國寶級的圍棋大師。 五個小伙伴都穩(wěn)步地開拓自己的事業(yè),他們的眼界、閱歷都在增加。 所以,聚在一起既能回憶過去的種種趣事,也能平等地給彼此各種人生建議。 不僅是劇中如此,現(xiàn)實生活中更是這樣。 前一陣,“謝娜和杜華是閨蜜”的話題上了熱搜。很多人覺得這倆人關系好簡直是破了次元壁。 后來,謝娜解釋道,她和杜華十幾年前就認識了,在事業(yè)剛要起步的時候,倆人一起創(chuàng)業(yè),困難的時候一條褲子輪著穿。 漸漸地,謝娜在臺前闖出一片天,杜華的經(jīng)紀公司也步入正軌。 兩人還是會時不時約飯、聊天。在同一個圈子里,起點差不多的朋友相互扶持、站穩(wěn)腳跟的打拼經(jīng)歷,也讓這份友誼不知不覺存續(xù)了十幾年。 可以猜想,未來事業(yè)上的交集,只會讓這段友誼繼續(xù)向前走。 所以說,朋友之間的交情,是要向前看的。 所謂向前看,就是你們了解彼此的秉性,也相信對方的能力,在將來的人生中,你們還愿意玩在一起,共同成長,乃至頂峰相見。 而不是你還在攀登,他就停了下來—— 你一級一級地攻讀學位,她沉迷自拍濾鏡小清新; 你閱讀、健身、充實自己,他閑時只搓麻將刷抖音打游戲。 長此以往,必然少了共同話題,無法從彼此身上獲得能量,漸漸就不再彼此需要。 不管曾經(jīng)有多少美好回憶,不再彼此需要的朋友,終會漸行漸遠。 有人說,維持友情很累。我不這么覺得。 相比經(jīng)營愛情和婚姻,友誼是更加順其自然的事情。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的更多精力放在了家庭和事業(yè),朋友更多是一個錦上添花的角色。 氣場接近、機遇相似的朋友,自然來往密切。 而時間,也會幫我們篩選掉許多“不合時宜”的友情。 說起來有點殘忍,但人生海海,能陪伴著彼此走過漫長歲月的緣分本就稀少。 所以,不比為此煩惱,享受友情,也不畏離散。 對的人終會相見。 |
|
|
來自: yifengread > 《哲理社交閱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