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代開國皇帝不乏出身行伍的草莽英雄,然而最終能登上九五之尊,顯然不是等閑之輩。他們往往能夠穩(wěn)坐中軍出奇功,笑談胸藏千萬兵。武略自然不在話下,至于文才,一生只要能夠有一篇傳世之作,就足以令后人津津樂道了。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都有詩篇傳世,但都不及漢高祖劉邦。劉邦的一首《大風歌》流傳千古,家喻戶曉。這首詩寫得雄渾豪放,躊躇滿志,充滿著一種王霸之氣,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大多數(shù)人只知道劉邦的《大風歌》,卻不知道他還有另一首詩——《鴻鵠歌》。與《大風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首詩寫得情意綿綿,流露出的卻是憂心忡忡和無可奈何的心情。那么,這一代帝王怎么會有反差如此巨大的心態(tài)呢?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關于《大風歌》,我們很多人都已經(jīng)很熟悉了。 大風歌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大風勁吹啊浮云飛揚,我統(tǒng)一了天下啊衣錦還鄉(xiāng),怎樣才能得到勇士啊為國家鎮(zhèn)守四方! 這首詩寫于公元前一九六年,那一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漢,劉邦親自領兵出征,很快擊敗了叛軍,殺死了英布。在得勝還軍途中,劉邦順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鄉(xiāng)——沛縣,把昔日的朋友、尊長、晚輩都召來,共同歡飲十數(shù)日。一天酒酣,劉邦一邊擊筑,一邊唱著這首自己即興創(chuàng)作的《大風歌》。這首詩抒發(fā)了他遠大的政治抱負,表達了他維護天下統(tǒng)一的豪情壯志,也表達了他對國事憂慮的復雜心情。 漢高祖十二年,劉邦病重,自知不久于人世,便想在大限到來之前解決一樁心事:換立太子。本來劉邦稱帝時已立呂雉為他生的兒子劉盈為太子,但是因為劉盈為人過于仁厚軟弱,劉邦很不滿意,因此常有廢他另立的想法。再加上他非常喜歡其愛妾戚夫人生的兒子趙王劉如意。戚夫人也想讓劉邦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因此日夜啼泣求告。在這緊急關頭,呂雉采用了張良的計策,請出聞名遐邇的賢人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劉邦認為劉盈羽翼已經(jīng)豐滿,便打消了換立太子的念頭。事已至此,劉邦也無可奈何,他讓戚夫人跳舞,自己則借著酒意擊筑,高唱一曲《鴻鵠歌》,以勸慰戚夫人,借以說明已經(jīng)無力更換太子的現(xiàn)實。 鴻鵠歌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羽翮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當可奈何? 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這首詩意思是說:大雁飛向天空,一下能飛數(shù)千里。羽翼已經(jīng)豐滿了,可以四海翱翔??梢运暮0肯韬螅€能將它怎么樣?即使擁有利箭,又能把它怎么樣?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庇锰炜盏拇笱惚扔魈觿⒂?。劉盈是“嫡出”,呂雉所生。劉如意是“庶出”,妃子戚夫人所生。廢嫡立庶,是件大事;劉邦多次征求親近大臣的意見。但是,多年來呂雉身邊也形成了一股勢力,眾大臣對她也有情面;而戚夫人,除了皇帝的恩寵以外,卻沒有后援力量。所以,包括留侯張良在內(nèi)的一班老臣,都勸劉邦不要免去劉盈的太子地位。劉邦看到大臣們擁戴劉盈.認為他像鴻鵠一樣,高飛千里了。 “羽翼已就,橫絕四海?!闭f的還是劉盈。呂稚為了讓兒子當上皇帝,采納了張良的計策,讓劉盈去巴結當時的四大名士“商山四皓”。“商山四皓”是四位頂尖的世外高人,張良把他們請出山,讓他們當太子的老師。想當年,劉邦曾邀請“四皓”出山做官,他們都拒絕了。如今卻出山輔助劉盈,這讓劉邦很驚訝,誤以為劉盈真的有才能,深孚眾望。“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劉邦面對戚夫人的哭泣,表達出自己愛莫能助、無可奈何的心情。劉邦雖心有不甘卻自知已經(jīng)無能為力,面對戚夫人,他只好用這樣一首憂心忡忡、情意綿綿的歌來寬慰自己和戚夫人。 不久之后,劉邦不無憂慮地死去了。他的擔憂不無道理,劉盈登基后,晉升為皇太后的呂雉狠毒殘暴的一面徹底暴露出來,她不但將戚夫人一族滅門,還將劉如意毒死,把戚夫人砍掉手腳,挖眼熏耳,變成“人彘”,扔到茅房里。假若地下有知,不知這一代帝王會作何感想? 兩首詩,兩種處境,兩種心情!作為一代帝王,也有力所不及的時候,何況我們常人呢!往事已隨風而去,唯有詩作常留人間,是非功過自有后人評說。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lián)系刪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