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知音詩友》史文山教學(十三)

 泮溪別館 2020-09-02

《知音詩友》教學

史文山

前言

為弘揚和發(fā)展中華詩詞文化,提高詩詞學習創(chuàng)作水平,《知音詩友》微信群開展學習作業(yè)和專題創(chuàng)作活動,并請教評老師進行針對學習作業(yè)和創(chuàng)作需求,開展教學和點評活動。教學點評活動,經(jīng)過教評老師的辛勤工作和群內各位詩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受到大家的歡迎和贊譽。應師友們的要求,將老師的教學講義課件,制作微信公眾號,方便大家學習與交流。

本系列的教學講義課件,是著名詩人史文山老師所編寫和講授的。史老師是山西沁源人, 1943年1月生。1967年畢業(yè)于山西大學政治系。退休前為太原理工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系中國楹聯(lián)學會、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山西詩詞學會常務理事,曾任山西《難老泉聲》編輯、《唐槐詩社》副社長、《唐槐吟苑》副主編、編審。詩詞曲作品及論文發(fā)表在《中華詩詞》《詩詞世界》《詩詞月刊》《當代散曲》等全國多種刊物。在山西省圖書館《文淵講壇》講詩詞對聯(lián)知識八次。有《抱璞散曲》出版。


第十講  散曲的語言特點及風格流派

(2020年8月31日星期一)
一、散曲的語言特點
散曲的語言與詩詞相比,有以下特點:
 
1、通俗直白俚語入曲
詩詞追求典雅,溫文爾雅,溫柔敦厚,而散曲可以通俗直白,俚語入詞。
 
周德清《中原音韻·作詞十法》說:“造語必俊,用字必熟,太文則迂,不文則俗,文而不文,俗而不俗,要聳觀,又要聳聽……”
 
明王驥德《曲論.雜論》云:“若曲,則調可累用,字可襯增,詩與詞不得以諧語方言入,而曲則惟吾意之欲至,口之欲宣,縱橫出入無之而無不可也,故吾謂快人情者,要毋過于曲也?!?/section>
 
明清之際戲劇家李漁《閑情偶寄》說:“詩文之詞彩貴典雅而賤粗俗,宜蘊藉而忌分明;詞曲不然,話則本之街談巷議,事則取其直說明言?!边@里的詞是指散曲。
 
清人徐大椿更以“直、俚、顯”立為“元曲家門”,并將這三者視為曲之文體所必需,其云:“若其體則全與詩詞各別,取直而不取曲,取俚而不取文,取顯而不取隱,蓋此乃述古人之言語,使愚夫愚婦共見共聞,非文人學士自吟自詠之作也。若必鋪敘故事,點染詞華,何不竟作詩文,而立此體耶?”
 
王國維說曲的目的乃“謂歌舞演故事也”,是要“自娛”要“娛人”,即是說曲是娛樂性文體。曲最終是要搬上戲臺演出的,所以周德清《中原音韻·作詞十法》說曲必須“要聳觀,又要聳聽”,此即是要以觀眾為主,正是這一指向規(guī)定了曲的風格要明白顯暢。所以李開先《西野春游集序》說“詞宜明白而不難知”。
 
任中敏在《詞曲概》中所言:“曲以說得急切透徹,極情盡致為尚,不但不寬馳、不含蓄,而且,多沖口而出,若不能得者,用意則全然暴露于詞,……此其態(tài)度為迫切,為坦率,可謂恰與詩余相反也”。
   
上面這些對散曲語言的論說,說明散曲是為了演唱的,而觀眾和聽眾大都是普通百姓,因此文辭不能太雅,不然大家不懂。應該用通俗的語言——要能貼近生活,說得明白顯暢而有吸細力。而要貼近生活“聳觀”“聳聽”有吸引力,語言內容自然就方言俚語俏皮語無所不包,這正好和詩詞求雅的語言風格相反。和民歌風格接近。
 
曲詞的俚俗,表現(xiàn)在句式和詞語的口語化上。
 
如盧摯的【雙調·蟾宮曲】《田家》:
沙三、伴哥來嗏,兩腿青泥,只為撈蝦。
太平莊上,楊柳蔭中,磕破西瓜。
小二哥昔涎刺塔,碌軸上渰著個琵琶。
看蕎麥開花,綠豆生芽,無是生非,快活煞莊稼。
解釋:
沙三和伴哥是兩個農(nóng)村小伙子,來嗏,是元人口語,表示感嘆。他們兩個在河中撈蝦,弄得兩腿沾滿青泥??赡苁强诳柿?,搞個西瓜,在楊柳蔭下,用手掌磕破,吃起來了。另一個小伙子小二哥看見了,饞的嘴里流涎水,昔涎刺塔是形容流口水的俗語。他躺在石碾子上休息,把一條腿抬起來搭在另一條腿上,好像個琵琶的樣子。渰(音淹)著,躺著的意思,形容無精打采的樣子。他可能是累了。最后是作者的感受。看農(nóng)田里蕎麥開花,綠豆生芽。蕎麥開花時在三月,綠豆生芽在仲夏,反映從春到夏的勞作情況。無是生非,快活煞莊稼。農(nóng)民然辛勞卻很快樂。他用鄉(xiāng)村的美好寧靜來反襯世俗的喧鬧,用農(nóng)家生活的自然淳樸,無是無非來表達他對官場生活勾心斗角的鄙棄。
 
盧摯(1242?—1315?)在多地任職,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從一品,屬于大官。但他的散曲語言很通俗,許多是民間口頭語。此曲攝取了三位農(nóng)村小伙子沙三、伴哥和小二哥的最富特征的外貌和動作,以簡練白描的筆法,為人物畫形傳神,給人以活潑、憨厚之感,清晰濃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這里全是用口語描繪出來的,既質樸直率,又生動活潑。其表現(xiàn)風格與內容情趣十分合拍。
 
元曲中不僅反映日常生活的曲子用通俗語言,就是政治性很強的內容如睢景臣的《高祖還鄉(xiāng)》,直接沖擊了“至高無上”的君權思想;劉時中的《上高監(jiān)司》前、后套,更深刻暴露了元代政治經(jīng)濟制度的腐敗。這些作品也是用通俗的語言寫成的。
  
2、祟尚趣味,俗而有趣。
元人鐘嗣成在品味元散曲之后,曾用“蛤蜊味”來評譽其風格、特色,他說:“若夫高尚之士、性理之學,以為得罪于圣門者,吾黨且啖蛤蜊,別與知味者道。”(《錄鬼簿·序》)
蛤蜊味,是指一種特殊的味道。蛤蜊,是海中貝殼類生物,其肉味道鮮美,但在當時北方人吃不慣。用來比喻散曲是一種新鮮的詩體。當時傳統(tǒng)的詩詞特別是詞在文人中影響還是很大的。
 
就風格、語言特點而言,詩詞注重意境,貴含蓄、內蘊、凝練、雅麗、講究格律,比較規(guī)范,以文雅為主,帶文人書卷氣。手法多用比興象征。
 
散曲則崇尚趣味,貴顯露尖新,表達靈活自由,追求淋漓酣暢,以直率俚俗為主。多用賦的手法,喜歡白描、直陳胸臆。
 
下面我們就拿姚燧的【越調·憑欄人】《寄征衣》和宋人賀鑄的詞【杵聲齊】作個比較,各自特征看得就會更清楚了。
 
賀詞說:
 
砧面營,杵聲齊,
搗就征衣淚墨題。
寄到玉關應萬里,
戍人猶在玉關西!
 
這里的“淚墨題”,題了些什么?作者并沒說,意在言外,讓讀者去聯(lián)想,這里包含著“更行更遠之意”。(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含有比玉關還遠的情思。
 
姚燧的散曲【越調·憑欄人】
 
欲寄君衣君不還,
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與不寄間,
妾身千萬難。
 
曲里的主人公的難處一點也不遮掩,寄與不寄的矛盾內心敞開讓你看:寄吧,怕影響歸期;不寄,又怕他挨凍受寒。正因她敞開了心扉,才使讀者直接看到、感受到了一個女子的思想斗爭激烈。而這正是建立在誠率、真摯情感之上的。
 
貫云石【雙調·清江引】△惜別其四
 
若還與他相見時,
道個真?zhèn)魇尽?/section>
不是不修書,
不是無才思,
繞清江買不得天樣紙。
 
此曲寫思念情人,想給他寫信,但是思念的感情太濃了,買不到像天一樣大的紙張來表達感情。這種極度夸張寫出了思念情感的真實與濃烈。
 
徐再思【雙調·沉醉東風】春情
 
一自多才間闊,
幾時盼得成合。
今日個猛見他,門前過,
待喚著怕人瞧科。
我這里高唱當時水調歌,
要識得聲音是我。
 
此曲寫一個女子偶然看到自己的情人,想要打招呼又怕別人瞧著,于是她巧妙地唱起兩人約會時的《水調歌》,讓情人聽到的情景,很有意思。
 
3、詼諧幽默辛辣諷刺
與前代詩歌相比,元散曲少了些莊重、典雅、工致、嫵俏而多了些幽默。這里所說的幽默是廣義的幽默,包括諷刺、嘲弄、譏笑、詼諧、滑稽、怪誕等一切喜劇因素。這些在前代詩歌中少見的藝術內容和藝術表現(xiàn)方式,構成了元散曲獨特的藝術風貌。而這種藝術個性又折射了那一時代文人的個性特征。
如無名氏的【正宮·醉太平】《譏貪小利者》:
奪泥燕口,
削鐵針頭,
刮金佛面搜求。
鵪鶉嗉里尋豌豆,
鷺鷥腿上劈精肉,
蚊子腹內刳脂油。
 
這是一首以俗為雅,俗而有趣的上乘之作。這首小令將常人看來根本不可能的六種事物羅列在一起,造成一種奇妙的諷刺效果。正因作者是板起面孔、正經(jīng)八百地將這些事物羅列在一起,所以才具有了不攻自破的荒唐特點;但動詞“奪”、“削”、“尋”、“劈”、“刳”的選擇、運用和六種比喻排列的工整,以及口語的通俗得體,又顯出作者造語的苦心經(jīng)營。遣詞造句是經(jīng)過精心挑選、安排的,然而它給人的整體感卻是平白淺近的。它更像一首民謠,諷刺效果仍然是很強烈的。
在元曲中這類作品不少,為人們所熟悉的還有無名氏【商調·梧葉兒】《嘲慌人》
東村里雞生鳳,
南莊上馬變牛,
六月里裹皮裘,
瓦壟上宜栽樹,
陽溝里好駕舟。
甕來大肉饅頭,
俺家茄子大如斗。
 
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有的事,辛辣諷刺了吹牛撤謊、信口雌黃的人。
 
4、巧用修辭夸張比喻
散曲當然要運用一些修辭來表達意思。
例如王和卿的【仙呂·醉中天】詠大蝴蝶
蟬破莊周夢,
兩翅架東風。
三百座名園一采個空。
難道風流種,
唬殺尋芳的蜜蜂。
輕輕的飛動,
把賣花人搧過橋東。
 
此曲表現(xiàn)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出色的夸張技巧,描繪了一只把“三百座名園一采一個空”的大蝴蝶。是諷刺那些玩弄女性的花花公子。
 
【雙調·撥不斷】大魚
勝神鰲,夯風濤,
脊梁上輕負著蓬萊島。
萬里夕陽錦背高,
翻身猶恨東洋小,太公怎釣?
此曲用烘托渲染,極力夸寫大魚的風采神韻。是寫自身自負清高不受約束的人生態(tài)度。
如果說這些曲子只是平常百姓來諷刺生活中的一些人,社會價值不大。那么且看這一首:
元·無名氏【正宮·醉太平】譏奸佞專權
 
堂堂大元,
奸佞專權。
開河變鈔禍根源,
惹紅巾萬千。
官法濫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鈔買鈔何曾見,
賊做官官做賊混愚賢。
哀哉可憐。
 
此曲是流行于元朝末年的一首散曲,作者不詳。這支曲子從一個側面揭露了元朝政治黑暗、吏治腐敗的混亂情況,揭示了農(nóng)民起義的社會根源。全曲通篇都在控訴社會現(xiàn)實,有如戰(zhàn)斗檄文,格調質樸自然,語言辛辣明快。
 
再看兩首惹禍的小令:
曹德【雙調·清江引】二首
 
長門柳絲千萬結,
風起花如雪。
離別復離別,
攀折更攀折,
若無多舊時枝葉也。
 
長門柳絲千萬縷,
總是傷心樹。
行人折嫩條,
燕子銜輕絮,
都不由風城春做主。
 
據(jù)《輟耕錄》記載,元順帝時,太師伯顏專權,剡王徹徹都、高昌王帖木兒不花,都無罪被殺。當時曹德在京都中,寫【清江引】兩首,揭露伯顏之罪行,大書揭于午門之上。伯顏怒,命左右畫影圖形緝捕曹德。曹德逃跑到吳地,隱藏于僧舍。數(shù)年后,伯顏事敗。他才又回到京城。這樣兩首小令,怎能引起權奸的憤怒呢?原來,曲中借長門柳的任人攀折,鳳城春的無人作主,暗諷奸佞當?shù)?、皇帝無權的現(xiàn)實。這就是比喻的巨大作用。伯顏也是懂曲的人。
 
5、巧用典故少而精當
別具一格使事用典
    散曲用典不同于詩詞,不求幽深隱蔽,而是直呼人名事名,以取顯明透辟,通俗易懂的效果。如: 
“姜太公賤賣了磻溪岸,韓元帥博得個拜將壇?!?、
 
“不達時皆笑屈原非,但知音盡說陶潛是”。
 
“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
 
“五眼雞岐山鳴鳳,兩頭蛇南陽臥龍,三腳貓渭水飛熊”。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zhàn)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
 
“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
 
“傷心莫唱,南朝舊曲,司馬淚痕多”。
 
“把一個正直的韓退之擁住在藍關,將一個忠節(jié)的蘇子卿埋葬在北海,
把一個廉潔的袁邵公餓倒在書齋?!?/section>
 
等等,不一而足。
 
元·薛昂夫的【中呂·朝天子】全是用歷史人物名字開頭的。
 
沛公,大風,
也得文章用。
卻教猛士嘆良弓,
多了游云夢。
駕馭英雄,
能擒能縱,
無人出彀中。
后宮,外宗,
險把炎劉并。

子牙,鬢華,
才上非熊卦。
爭些老死向天涯,
只恁垂鉤罷。
滿腹天機,
天人齊發(fā),
武王任不差。
用他,討罰,
一怒安天下。

    典故本來是一種典雅而幽深的東西,沒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深厚的文學修養(yǎng),不但難以運用,而且不太容易聽懂看懂。而散曲能夠使高雅的典故變成淺近的東西,便于雅俗共賞,這正是曲語的特點。因此,李笠翁在《閑情偶寄》中總結曲的用典時說:“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隱僻,其句則采街談巷議。即有時偶涉詩書,亦系耳根聽熟之語,舌端調慣之文。雖出詩書,實與街談巷議無別者”。確屬當行之談。 
 
6、語料豐富來源多廣
關于語料來源,我們在第一講中已經(jīng)提過,這里簡單提一下:
據(jù)散曲研究專家四川大學趙義山教授《散曲通論》中提到的元人散曲的語料來源有:
俗語:蠻語:謔語:嗑語:市語:隱語和謎語:歇后語:方言土語:譏誚語:謗語:口頭語:書生語:上述各種語料,除書生語外,其余幾種很難在詩詞作品中看到,但是在元曲中卻經(jīng)??吹?。正因為元散曲中采用了大量的書本以外的語料,才使得元散曲在語言上有別于詩詞,而成為文學寶庫中的瑰寶。
 
7、多種巧體花樣翻新

曲家喜歡在散曲用韻、造語、立意、架構諸方面逞才弄巧,立異標新,調侃譏諷,滑稽戲謔,創(chuàng)造了許多巧妙體裁,大大豐富了元曲的獨特語言,形成了獨特的散曲語言風格。關于散曲的巧體,內容很多,我們將在下次專門講。


二、散曲三種語言風格分析
 
散曲研究專家杜肇昆先生最新論文《兼論俗俏、曠達、清麗三分元界定表達》,用大數(shù)據(jù)縱觀元曲發(fā)展,對元曲進行了系列觀察與解析,對前人的散曲風格流派觀點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獨特的嶄新的論點,認為元代散曲的語言風格有三種“俗俏、曠達、清麗”,并對此進行了說明。
 
杜肇昆簡介:1941年生,吉林長春人。1967年畢業(yè)于吉林工業(yè)大學。曾任過陜西省陽泉市科委主任,盂縣縣委副書記、縣長,陽泉市第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現(xiàn)為陽泉市職業(yè)經(jīng)理人協(xié)會總顧問、專家委員會主任。山西詩詞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當代散曲》雜志顧問、陽泉市詩詞曲會會長。發(fā)表詩詞曲作品200多首、詞曲研究倫文20余篇。專著《大數(shù)據(jù)觀察下的宋詞與元曲》(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一書,是一部運用大數(shù)據(jù)思維,觀察、解析、還原歷史文化的論文集,共收集論文17篇,其中曲學論文14篇,附錄收存散曲作品21首。運用大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研究元散曲著作,在國內尚屬首例。 
由于文章很長,內容豐富,史料詳實,例子很多,下面簡單介紹一下。
論文在對《全元散曲》全部作品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元散曲客觀上存在著三種相互關聯(lián)又相互有別的風格體系,主張用“俗俏、曠達、清麗”來表述與界定,并用關漢卿、馬致遠、張可久為首的作家群若干作品實例予以佐證。
對語言流派的形成作了詳細的分析。
 
 俗俏風格
是從描述這一風格的特點出發(fā),有俗俚、俏辣的特點,比“本色”更直觀更具有本質的描述性。而“本色”往往會誤導是散曲的本質特征、終身特征、本來的特征,因而導致認為后期演變?yōu)榍妍愂遣粦摰?、令人遺憾的聯(lián)想與推導。
    俗俏風格作品的最大特點,一曰“俗”,二曰“俏”。俗者:通俗、俚諺、直白、率露、坦溢、市語方言、毫不掩飾地張揚露灑;俏者:灑脫、疏放、俏皮、幽默、諧趣、嘲譏、豪辣、毫無掩飾地嬉笑怒罵。
關漢卿、王和卿、杜仁杰等前期作家居多。中后期作家亦經(jīng)常有俗俏風格作品驚世。
例如關漢卿【南呂·一枝花】不伏老
攀出墻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ㄅ始t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臥柳。

【尾】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鉆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我也會圍棋、會蹴リ、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癥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魂喪冥幽,天那,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這是套曲中的首曲與尾曲。他自寫身世,抒發(fā)胸中“抱負”寫的詼諧老辣,筆力橫肆,充滿自負、自嘲、自樂的情趣。透過這些俏皮詼諧、佯狂玩世的文字,我們能看到一個多多才多藝的戲劇家的韌性精神與隱藏心靈深處的憤懣。
 
再如:
無名氏【仙呂·三番玉樓人】:
風擺檐間馬,雨打響碧窗紗。枕剩衾寒沒亂煞,不著我題名兒罵。
暗想他,暗想他,忒情雜。等來家,好生的歹斗咱。
我將那廝臉兒上不抓,耳輪兒揪罷,我問你昨夜宿誰家。
 
小曲寫一女子對男人的思念和怨恨。思其久等不見,怨其恐有外心,狠狠地要揪耳抓臉鬧一場。形象生動,惟妙惟肖,一個潑辣婦女形象躍然紙上。這種寫法和形象在詩詞里是找不到的。

曠達風格
這種作品即通常所稱的”豪放”     一類,用“曠達”以區(qū)別同宋詞“豪放”的重復界定。元散曲的這類風格本來就與宋詞的這類風格有本質的不同,不能把不同的事物放在同一個概念里表達。“曠達”更能直接體現(xiàn)“談笑便是編修院”(喬吉)這類作品的闊朗直率的特色。曠達風格作品的最大特點,用散曲大師任中敏的說法就是“意境超逸”“修辭不羈”(《散曲概論》)直有胸臆恣肆之勢。此類作品多集中在懷古、歸隱、感嘆人生題材中。以馬致遠為代表。還有馮子振、滕玉霄、貫云石、張養(yǎng)浩、周德清、陳草庵薛昂夫、汪元亨等。
 
例如馬致遠[南呂·四塊玉] 嘆世三首
 
帶野花,攜村酒,煩惱如何到心頭。
誰能躍馬常食肉?二頃田,一具牛,飽后休。
 
佐國心,拿云手,命里無時莫剛求。
隨時過遣休生受。幾葉綿,一片綢,暖后休。
 
帶月行,披星走,孤館寒食故鄉(xiāng)秋。
妻兒胖了咱消瘦。枕上憂,馬上愁,死后休。
 
周德清【中呂·滿庭芳】△誤國賊秦檜
 
官居極品,欺天誤主,賤土輕民。
把一場和議為公論,妒害功臣。
通賊虜懷奸誑君,那些兒立朝堂仗義依仁?
英雄恨,使飛云幸存,那里有南北二朝分?
 
清麗風格
“清麗”不同于“婉約”:“婉約”有更多的含蓄性、內斂性;而“清麗”則有更疏放的開闊性、清雅性。但兩者的共性都是出格有據(jù)、用詞雅麗、用意雋詠、意境幽美?!扒妍悺笔菍ι⑶@一流派區(qū)別于宋詞這一流派的準確概括。此類作品最大特點,用任中敏的話就是“用意乃清疏瀟灑者”,遣詞造句“煥然成采”,則“為清麗華巧之一派”(《散曲概論》)。此類作品為文雅致、曲含蘊藉、品風婉逸。這類作品多集中在山水、詠物題材中。元散曲以張可久為魁首,還有喬吉、白樸、徐再思、任昱(則明)、周文質、湯式(舜民)等。
 
例如張可久【南呂·一枝花】△湖上晚歸
長天落彩霞,遠水涵秋鏡?;ㄈ缛嗣婕t,山似佛頭青。生色圍屏,翠冷松云徑,嫣然眉黛橫。但攜將旖旎濃香,何必賦橫斜瘦影。
【梁州】挽玉手留連錦英,據(jù)胡床指點銀瓶。素娥不嫁傷孤另。想當年小小,問何處卿卿?東坡才調,西子娉婷??傁嗾x千古留名,吾二人此地私行。六一泉亭上詩成,三五夜花前月明,十四弦指下風生。可憎,有情。捧紅牙合和《伊州令》。萬籟寂,四山靜。幽咽泉流水下聲,鶴怨猿驚。
【尾】巖阿禪窟鳴金磬,波底龍宮漾水精。夜氣清,酒力醒,寶篆銷,玉漏鳴。笑歸來仿佛二更,煞強似踏雪尋梅灞橋冷。
 
此曲寫夜游西湖,興盡而歸的情景。以比擬手法寫西湖夜色。景物的變換與人物的活動融為一體。以詞法填曲,精心雕琢,曲辭秀美,對仗工整,音調和諧。大量熔鑄前人詩詞名句入曲,又自鑄新詞,俊語連珠。這首套曲集中體現(xiàn)了張可久作品工麗典雅,以辭藻取勝的藝術風格。此曲為傳統(tǒng)元曲名篇。被明代李開先譽為“古今絕唱”,為張可久代表作。與馬致遠《夜行船》齊名。
 
喬吉【雙調·水仙子】尋梅
冬前冬后幾村莊,溪北溪南兩履霜,樹頭樹底孤山上。
冷風來何處香,忽相逢縞袂綃裳。
酒醒寒驚夢,笛凄春斷腸,淡月昏黃。
 
這首作品清麗質樸,雅俗兼?zhèn)?,是其名篇。散曲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表面上是寫梅花,實際上處處體現(xiàn)著作者的心境及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這支曲子中的梅花可以理解為作者心目中高潔清麗品行的代名詞。
 
“俗俏”類作品與“曠達、清麗”類作品形成了各自的特點。
“俗俏、曠達、清麗”三種風格作品共存共體,構成了元散曲的全貌特征。   
 元散曲的“俗俏”、“曠達、清麗”都是元一代文學風格發(fā)展的客觀存在、客觀必然,是一個合乎邏輯的統(tǒng)一整體。

 欲見全文:(1)搜索《中國韻文學刊》、(2)《中國知網(wǎng)》;(3)添加微信公共賬號:中國韻文學刊。


三、練習作業(yè)

帶著相對相應趣味性的【仙呂·一半兒】
【仙呂·一半兒】小令兼用。即【憶王孫】末句定格嵌入兩個“一半兒”。曲中多用此格,用【憶王孫】甚少。尾句元人皆用上煞。
   此曲要求尾句用固定句式“一半兒平平一半兒上△?!?,前面的詞語和最后一個詞的意思要相反。這就要動動腦筋,找到兩個意思相反的詞語來寫。比如“一半兒真來一半兒假”,“一半兒聰明一半兒傻”。最好用上聲煞尾,平聲也可以,但不如上聲有味。
 
【曲譜】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
厶平平△,一半兒平平一半兒上△。

【曲文】多情多緒小冤家,迤逗得人來憔悴煞,說來的話先瞞過咱。
怎知他,一半兒真實一半兒假?!P漢卿(題情)
 
錦綿吹上翠云枝,綠酒爭傳白玉卮,皓齒慢歌金縷詞。
牡丹時,一半兒姚黃一半兒紫
——張可久(賞牡丹)
 
元人陳克明有【仙呂·一半兒】擬美人八詠
△春夢
梨花云繞錦香亭,胡蝶春融軟玉屏,花外鳥啼三四聲。
夢初驚,一半兒昏迷一半兒醒。
△春困
瑣窗人靜日初曛,寶鼎香消火尚溫,斜倚繡床深閉門。
眼昏昏,一半兒微開一半兒盹。
△春妝
自將楊柳品題人,笑捻花枝比較春,輸與海棠三四分。
再偷勻,一半兒胭脂一半兒粉。
△春愁
厭聽野鵲語雕檐,怕見楊花撲繡簾,拈起繡針還倒拈。
兩眉尖,一半兒微舒一半兒斂。
△春醉
海棠紅暈潤初妍,楊柳纖腰舞自偏,笑倚玉奴嬌欲眠。
粉郎前,一半兒支吾一半兒軟。
△春繡
綠窗時有唾茸粘,銀甲頻將彩線ㄎ,繡到鳳凰心自嫌。
按春纖,一半兒端相一半兒掩。
△春夜
柳綿撲檻晚風輕,花影橫窗淡月明,翠被麝蘭薰夢醒。
最關情,一半兒溫溫一半兒冷。
△春情
自調花露染霜毫,一種春心無處托,欲寫寫殘三四遭。
絮叨叨,一半兒連真一半兒草。
 
周德清評曰:一樣八首,臨川陳克明所作,俊詞也。此調作者雖眾,音律猶先。意思是這八首是臨川陳克明的作品,詞語美妙。此調作者很多,但是應該注意音律。
 
這八首應該是陳克明的作品,后人編書歸到查德卿名下了。
 
史文山有【仙呂·一半兒】驪山兵諫亭閑話(重頭十首)
敘述西安事變過程?,F(xiàn)選五首:
 
當年日本太猙獰,蹂躪華人不欲生,激起黃河發(fā)怒聲。
那時情,一半兒彎腰一半兒挺。
 
張楊順應救國情,不打紅軍苦諫爭,誰料遭來臭罵聲。
憤難平,一半兒溫情一半兒冷。
 
聯(lián)軍夜半乘兼程,兵發(fā)驪山流彈橫,老蔣倉皇逃顧生。
特心驚,一半兒迷糊一半兒醒。
 
藏身山洞打哆嗦,一只鞋兒早掉坡,對面?zhèn)髀曎惔蜩尅?/section>
此時他,一半兒答應一半兒躲。
 
請回賓館氣洶洶,殺放兩難無助終,絕食拖延耍賴蟲。
鬧洶洶,一半兒強硬一半兒恐。
 

今天到此,謝謝大家。2020年8月31日星期一



《知音詩友》微刊

顧問:翟泰豐

主編:李書文

副主編:劉連茂  馬明德  郭順敏

李青葆  夏維福

編 委(按姓氏筆畫為序)         

于志超  萬尚珍  萬尚榮  馬明德   

  王國祥  王   越  馬鳳芝  史文山    

朱國純  劉連茂  孫瑞青  李書文  

李再欣  李青葆  李蔭升  時墨華  

  楊素習  陳國光  羅文霞  趙梅紅    

  郭順敏  秦漢禮  賈紹榮  夏維福    

  姬長清  龔治元  董聞是  曾憲國    

   楚俊芳     

愛國  愛詩  愛群  愛友

求真  求善  求美  求新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