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靜默的因果

 東營微文化_ 2020-09-02
由東營市作家協(xié)會主辦,東營微文化承辦的“微”青春有獎征文:書寫青春,記錄夢想、傳遞正能量......   

請點擊鏈接查看詳情:

  “微”青春有獎征文大賽 

1

四年前的今夜,天空是低沉的云層,凄風裹挾著冷雨一陣陣急促地撲打著窗欞,窗邊病榻上的母親緊緊含住我喂進她嘴里的半口水,抿著嘴唇,良久的努力變作兩串淚花沿臉頰滾落,母親看看床邊吐出來的水,又看看我,眼里全是歉意,病痛像是她犯的錯。我背過身去,有雨滴在窗玻璃上炸開,傷感地流下去。

那天下午,市中心醫(yī)院的主治醫(yī)生、和我處得很好的一個老鄉(xiāng),在過道里拍著我的肩說:同新,回吧,晚期了…… 

他的好意瞬時把我凍僵了——母親是癌癥——癌癥——癌癥啊——怎么會是癌癥——我一邊無論如何不相信母親是癌癥,一邊又知道這就是癌癥。我不敢哭,因為母親會聽見,母親是最見不得我哭的了。醫(yī)生的話就像判決書一樣,宣判了母親的最終結果的同時,也殘酷地擊碎了我所有的期盼和努力。我一下子整個人像被抽空一樣,頓時淚如泉涌,我慌亂地朝老鄉(xiāng)點點頭,到衛(wèi)生間,我手剛伸到水龍下又想起母親看見我洗臉,會不會想多了?我關上水龍頭,對著鏡子,擦干淚跡,擴眉頭,搓搓臉,把嘴角往上扯扯,感覺差不多了,回病房告訴母親醫(yī)生說是炎癥,打打針吃點藥就好了。

妻子來替我陪護母親了。我簡單跟妻子交代了幾句,對母親說自己出去吃點飯的。然后我跑到病房外面一個廢棄的樓道里,壓抑的感情再也無法控制,癱軟在地上失聲痛哭,我真的不敢相信,我會失去母親,失去我慈祥的母親。

淚水浸潤著思維的碎片,不斷地引領我往返于生命的過程。那是一種記憶之傷,在這漆黑的雨夜里,連接成一絲暗淡的光亮,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從此及彼,從小到大,成長的經歷,記憶中的場景,曾經的艱難與期盼、迷茫與困惑、孤獨和寂寞,如影相隨、點滴浮現、隨淚飛揚……

我不是那種追趕生活的人,也不是被生活追趕的人,我只是一個被生活邊緣化了的人。我該怎么辦?到底該怎么辦?雨一刻也沒有停息的意思,整個天空都是灰蒙蒙的,幾乎就要塌了下來!

2

然,我對母親的情感,不僅僅是因了這濃濃的血緣關系,還因為生活的艱難和母親那母性的光輝。

其實,母親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吃不下飯去了,只是沒和我們說,就怕給我們增加負擔、添加麻煩。后來還是鄰居和我們說了母親的情況后,我們才趕緊拉母親來住院檢查的。唉,我那糊涂的母親啊,我該咋說你好??!同時,我也深深地自責,暗暗地恨我自己,為什么以前沒有早帶母親去醫(yī)院做個全面檢查,總以為母親身體挺好,能照顧過自己來就很好了,怎么就沒有往遠處去想呢,就怎么沒有注意到母親飲食起居的變化呢?就怎么沒早想到會有今天這種情況呢?

街頭巷尾

流淌著我顫動的憂郁

還有母親捻動著小腳

扯斷長路的叮嚀

四十多歲的傻弟弟又舉起脈管炎的指頭

在母親歲暮的淚水里

喊疼……

在我的詩歌里,有一種撕心裂肺的疼痛感。四十多年來,母親對我傻弟弟不離不棄呵護有加。每天為弟弟洗衣、做飯,有點好吃的,也不舍得吃,先給弟弟吃。平常我們在家,我們就讓弟弟自己吃飯。我們把飯菜拿給他,讓他自己拿著吃喝,我們只在一邊看著,不讓他亂扔、亂倒就行。我們不在家的時候,每次吃飯,都是母親給我弟弟端著碗一點一點地喂給他吃。那年,弟弟又得了脈管炎(小區(qū)診所的醫(yī)生說可能是脈管炎,我們當時也是這么想的,就很是害怕。后經市人民醫(yī)院檢查是病毒感染,不是脈管炎,就放心了,現已痊愈),手指頭萎縮腐爛,不停地流膿、流水,散發(fā)著一種腐臭味,讓人目不忍睹。母親每天為其用藥水清理,就更累了。孩子們想替替母親,母親卻堅決不讓?!爸灰易约耗軇?,誰我也不用你們?!泵看位丶?,看到這一幕,就讓人心疼得難受。

“手心手背,都是娘身上掉下來的肉啊,你們兄弟,娘哪一個也心疼!”,這是娘時常對我們絮叨的口頭禪。記得一次回家,我悄悄走進大門,再悄悄往娘住的屋子走去,門開著,娘耳朵不太好,她沒有覺察我的到來,我也是想悄悄看看娘蒼老而善良安詳的面容,我倚在門框上,娘還沒有發(fā)覺,我靜靜地看著娘,她正戴著老花鏡,在吃力的一針一針納著鞋墊,那樣專注,嘴角還帶著一絲安詳的笑容,我的淚水頓時涌上雙眼,我盡力克制著,那兩滴淚水還是落了下來,流在我的臉上成了兩條淚痕。娘還是在專注的一針一針納著鞋墊,嘴角帶著一絲微笑,那是娘覺得她還能為我們做些什么,還對我們有些用處,其實在我心里,娘啊,你那無私的母愛像海洋一樣寬大,所謂母愛如海,是您的母愛滋潤了兒子這根情感的枯木。過了一會,我終于叫了一聲娘,娘抬起頭來,娘聽到這親切的兒子叫娘的聲音,眼睛生出一種光彩,那是親情喚起的一種光彩,娘稍有些激動,“同新啊,吃飯了嗎?娘給你割韭菜包包子吃!”,“娘啊,我買了成品的豬肉水餃,您不用忙活受累了!”娘娘捻動著小腳,忙里忙外的開始添水煮水餃,看到我的喜悅讓娘的小腳輕快了許多。中午飯做好了,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娘看著我把弟弟扶到桌邊坐下,看著我把水餃端到弟弟面前,看著我把筷子塞到弟弟手里,娘笑了,我也笑了。

先父去世以后,深怕母親一個人帶著我弟弟在家里照顧不過來,再就是老家的房子也已年久破舊,怕刮風下雨不很安全。為了便于照顧,妻子在城里為母親專門買了個小房子,一樓,建筑面積六十多平。一開始想接母親來住,母親總是說自己在家閑散慣了,在城里住不習慣,連個串門說話的人也沒有,悶得慌。再說也真舍不得東家里長,舍不得家里那兩間土坯房,舍不得家里的雞、鴨、鵝、狗,還有那架長長的絲瓜。我想,實際上,我母親還是為了我的弟弟啊。弟弟四十多歲了,大腦炎后遺癥,肢體一級殘疾,生活不能自理。母親怕弟弟在城里,常年在屋里悶得慌,在家里他可以在院子里、大街上自由地爬爬,曬曬太陽。到了城里,就不能出門了。因為每次我都是借用朋友的汽車接送母親和弟弟的,所以弟弟一看到汽車,就往汽車上爬。我給母親買的房子,雖然是一樓,但沒有院子,緊靠學校,接送學生的車輛特別多。弟弟往人家車上爬,弄臟了自己的衣服不要緊,弄臟了人家的車或車上的東西呢,也好說,咱也可以給人家打掃打掃、拾掇拾掇,問題也不算很大;讓不認識他的有些個女同志和小學生嚇一跳,咱也可以給人人家好好解釋解釋;就怕汽車一不小心或者說一不注意摑碰著他,所以盡量不讓他出門。弟弟窩里拉、窩里尿,弄得屋里臟兮兮的,味很大。為了不讓同樓道的鄰居們討厭,我們自覺地關死自己家里沖著樓道里的屋門,只開陽臺上的門(因為是一樓,從陽臺出來,就能直接下樓了),出來進去,不走樓道,只走陽臺的門。母親生怕媳婦嫌棄,于是堅定地說,“只要我能顧過自己來了,就哪里也不去,顧不過自己來了,那叫沒辦法。”我只好托親戚鄉(xiāng)鄰幫忙,在他們的勸說下,在我妻子和孩子的央求下,母親終于答應每年冬天進城過冬,其他時間在鄉(xiāng)下老家生活。沒辦法,孝順孝順,一孝二順,就聽母親的,只要能讓老人愿意就行。

自從母親回鄉(xiāng)下住,每到周末,我都至少用2個多小時的時間乘車回鄉(xiāng)下去陪我母親。每次回家,我們娘倆總有說不完的話,拉不完的呱,母親說得多,我說得少,我總是順著母親挑起過去的一些話題,陪著母親回憶那些難忘的人和事,聽母親說一些村里的家長里短,或者有意識地讓母親再講一個老掉牙的故事,看著母親高興的神態(tài),我也高興。有時母親也會問起我單位的一些情況,我說很好,單位的人對我都很好,某某某是一個正直、熱情、人品特好的一個人,特別是某某某對我特別好,很關心我、很器重我時,母親總是說,“那我得去給他磕個頭,他真是我家的大恩人啊!你可千萬別忘了人家!”“你提了嗎?”“提了”“漲工資了?”“漲了?!蹦赣H于是滿心歡喜,和村里的人們很自豪地說,“我的孩子可行啦,有出息了!”其實,我還和原來一個熊樣,是我們單位混的最不行的一個人。為了母親高興唄,我不知道這善意的謊言能瞞母親多久,更怕村里的人們在母親面前給說漏了嘴。 

那是一個中秋節(jié),正趕上禮拜天,我、妻子還有女兒起了個大早,帶著從超市買的東西,趕回家的早班車,回老家陪母親過節(jié)去。在車上,妻子問了好幾遍“給咱娘買的鞋和褂子都帶上了吧?”“帶上了,忘不了?!毕萝嚭螅肿吡艘焕锒嗟?,才來到母親門前。九點多了,母親大門還沒開,我和女兒大聲喊叫也沒有回音,打電話也沒人接,到后面捶墻也沒反應。我的心不由一緊,這是怎么了?要是平常,每逢禮拜天,母親早就坐在大門口等我們了。昨天打電話不還是好好的嘛,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趕緊跑到鄰居家,墊上椅子翻墻而過,進屋一看,只見我的母親敞著屋門,正坐在茶幾前包大包子呢,桌子上已經包了一大蓋簟。我喊了聲“娘”,淚就下來了,母親趕緊起來開了門,妻子和女兒提著東西進了屋。 “奶奶,這么晚了,還不開門啊?” “知道你們來,我早就起來了,包你媽和你愛吃的三鮮餡包子呢,想多包點,走時讓你們帶著回去吃,我看天很早就沒開門,包著包著就忘了開門了?!?/p>

再說,我家的老屋已經四十多年了,四鄰八舍都翻蓋了新房,人家的新房子蓋得高,地基也高,這樣一來,我家的老屋就顯得特別低矮破舊。一下大雨,雨水就往我家里流,如果是連陰天,連下幾場雨,就出不了門。為此,我很著急,想找人翻蓋一下,母親說啥也不同意,說急了,母親就流著淚說:“我這都是快八十歲的人了,還活幾年啊,再說你們的孩子又都是女孩,蓋上房子以后給誰住??!還說了,一年能下幾場雨啊,一下大雨,你們接我去城里不就行了嗎,不要再為我花那些冤枉錢了。”見母親說的那么急切,我們真的是沒有辦法,孝敬就得從命,不蓋屋修修總該可以吧。就這樣在母親的同意下,我找人幫忙里里外外泥了泥,整理了整理,屋頂上的幾頁破瓦換成了新瓦,屋里重新?lián)Q了電線,屋倒是倒不了,就是怕下雨進水,正房問題不大,就怕偏房進水,院子里有水出不了門。

六月的一天,城里下的雨很大,我趕緊給母親打電話詢問雨情。母親說:“正晴的天,沒有下雨。”六月里,下隔道雨是很正常的事,何況隔著80多里地呢,當時我也就沒有在意。

其實,那天,我打電話的時候,家里已經下起雨來了。當然,就連母親自己也沒想到下得會那么大。雨敲打屋檐的啪啪在土屋里聽得真真的,閃電光時不時從木板門的縫隙里鉆進來,母親合衣躺在炕上,心揪揪著,怎么也睡不著,在黑暗里側臥著盯緊門口。后半夜了,母親突然發(fā)現門口光亮亮的,知道壞了,很可能雨水已經滲進屋里了。沒辦法再等了,母親真怕這雨下起來沒完沒了,萬一雨水進來太多,把屋里的東西都給泡了怎么辦,雖然屋里沒有多少值錢的東西,可還躺在床上酣睡的我的傻弟弟咋辦啊。母親實在沒法眼看著雨水就這樣肆無忌憚地闖進來。80多歲的老太太,吃了一輩子苦,不能讓這風這雨給嚇著,說起就起,母親很快穿上雨鞋,披上雨衣,打開門,門一打開,雨滴馬上隨著風狠狠地打了過來,院子里一片汪洋,看不到一點地面,到處是水,母親一手拿著鐵鍬,一手提著兩塊洗衣板,踉踉蹌蹌地去堵陽溝,街道上的水正穿過陽溝汩汩地望院子里流,母親試了試,在里面堵是堵不住了。母親就慢慢地打開大門,先在陽溝外面擋上一塊洗衣板,再在木板后面擠堵上磚,墊上泥土,將進水口堵住。為防萬一,母親再用同樣的方式把院子里的陽溝口堵好。把陽溝堵好后,母親的臉上不只是汗水還是雨水,身上已經濕透了。她站著身子,低著頭,用洗臉盆一下一下地從院子里使勁往外“刮水”(當地方言,先用器具盛水,再把水潑出去的意思)。最后竟就坐在自己家的大門門檻上用洗臉盆往外刮水。一盆一盆、一下一下,母親刮水的速度原來越慢……就是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母親就是以這種原始的方式與與雨水對恃著,不讓雨水流到自家的房屋里面去。直到雨停了很長時間,母親才挪動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屋里……周末回家,聽鄰居說,母親三點就起來往外刮水,把陽溝堵好,坐在大門檻上用洗臉盆往外刮水,累得老人兩天沒起來床。當然,母親是不讓人家跟我說的。我真是一個不孝的孩子,想像著母親“刮水”的樣子,我淚流滿面……

還有一件事情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一針一線慈母心,一絲一縷總關情。近四年來,只要母親身體一感覺好點,就堅持起來為我們做繡花鞋墊。自己畫,自己納。一雙雙、一幅幅鞋墊,針腳細密,色彩鮮艷,分別繡著牡丹、鴛鴦、喜鵲等各種各樣的花紋和圖案,刺著平安幸福、吉祥如意、合家歡樂等字樣。一個快八十歲的人了,還有絕癥,戴著老花鏡,一筆一劃的畫,一絲一縷地繡,一針一針地納,就這樣斷斷續(xù)續(xù)地做。這是兒子的、女兒的、媳婦的,那是女婿的、孫女的、外甥女的等,晚輩們誰也給做。就這樣,四年下來,母親竟做了一千二百多雙鞋墊。一千二百多雙,這需要多么大的決心和毅力啊,它又滲透著多少母親對兒女的那種深情厚愛??!我們多次勸母親休息休息,已經夠多了,不要再做鞋墊了。她卻說什么也不同意,“你們的父母窮,沒本事,讓你們跟著受罪了。沒啥留給你們的,趁著我自己還能動,就給你們多做幾雙鞋墊子吧。也好讓孩子們留著以后做個念想。”母親的鞋墊,我一雙也沒有舍得墊,都珍藏在家里的大衣柜里。每當拿到母親做的鞋墊,特別是母親那些繡著“勿忘我”的鞋墊時,我都偷偷地流淚。一千二百多雙鞋墊啊!這是一個多么大的數字,在兒女心中,它又有著多么大的分量!

3

當然,我也很明白,保守治療,就是不予治療。可我實在不甘心、不忍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母親就這樣病老下去,離我而去。為了照顧方便,我把母親和弟弟都接到了城里居住。四年來,我盡我最大的力氣,四處去尋找那根救命稻草。也是有病亂投醫(yī)吧。我曾在光天化日之下在東城府前大街西首焚香磕頭,曾在冰天雪地里打著手電筒逐個居民小區(qū)去尋找霜打后的無花果,曾低三下四央求加工糧食的師傅在夜晚幫我將核桃仁、枸杞、黑芝麻、薏米、花生米、紅小豆等十幾種食材加工成面粉……我以無數的偏方、蒙陰的草藥、云南的無花果、西藏的牦牛筋、魯西南的黃牛蹄子、新疆的石榴、甘肅的大棗……來燃亮母親生命的冬季。在母親日暮的歲月里,我把緊張說成輕松,把借款說成稿費,把平庸說成出眾,就是要讓母親從精神上振作起來,要讓母親有個“自己的病不要緊,明天就能站起來” 的那種輕松的感覺和念想;讓母親感受到自己的兒子“詩意的棲居、尊嚴的活著”的那種內在的自豪;讓母親感受到那種萬紫千紅的虛空繁華的濃濃春意……

在母親的身邊,我跑前跑后、噓寒問暖、熬藥做飯,在瑣碎的事務里,在寒風苦雨里,我不斷地鼓勵著自己,安慰著自己,堅持、堅持!

“我斗膽誘惑魔鬼來談談我的幸福?!弊詮哪赣H生病以后,我的性情也似乎改變了許多。我喜歡夜深人靜時讀書、寫作,依附著文字與日月星辰、天地良心對話;喜歡一個人在冰天雪地的夜里漫步,聽腳下嘎吱嘎吱碎冰的聲音;喜歡暴露在瓢潑的暴雨里,享受那一份從頭到腳酣暢淋漓的感覺;喜歡騎著自行車在行走的公路上旁若無人地放聲歌唱《燭光里的媽媽》,“媽媽我想對您說,話到嘴邊又咽下,媽媽,我想對您笑,眼里卻滿是淚花……”

我想,母親可能是真的不了解我,她的孩子,我,其實是一個很無用的人,一個很沒出息的人,愛事業(yè),無所建樹;好文學,無所成就。世態(tài)炎涼,冷暖自知?,F在的我還在人們異樣的目光里打發(fā)著日子,沒有日落,沒有日出。

近五十年的生活閱歷,二十多年的工作經歷,特別是最近四年與母親生離死別的考驗與折磨,我似乎又成熟了許多。特別是文學的熏陶,讓我勇敢了許多,堅強了許多,我以文學點燃自己的生命之火。我想,文學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它讓我自己成為自己靈魂的擺渡者,讓我在世俗的世界里找回了真實的自我。透過文字的背面,我仿佛聽到了山澗那潺潺的流水聲,看到了天空飄浮的朵朵祥云,嗅到歲月枝頭那淡淡的花香……躁動的情緒靜默了,疲憊的心靈仿佛得到了禪意的慰藉釋然了,凝重的臉上似乎又有了笑的模樣……

現在,我已經形成了習慣,每天都擠出時間,騎著自行車去給母親送飯、送菜,同時,也感受一下那份母愛的溫暖,這是上天賜給我的多厚福報啊!看著母親依然安詳的神態(tài),經歷了大災大難的母親依然在安詳地看著我,看著我微笑,有時幾乎看得我流下淚來。我不敢承認我對母親做了多少,我從來不敢承認自己是一個孝順的孩子!母親,兒子為您做得還很不夠,哪怕用兒子的生命來補給您,用兒子的壽命來讓您增壽,兒子也覺得無法報答您老人家無私的母愛?。?/p>

4

四年(母親查出絕癥)后的今夜,皓月當空,心曠神怡。八十二歲的母親早已完全自理,正喝著茉莉花茶,與我交流著時間的慷慨、生活的意義、生命的歸宿。我知道,母親現在飲食已經不僅僅是流食,就是蒸的土豆、山藥與芋頭,甚至喝著茶水,涼饅頭也能吃得下去。想想以前,“母親能喝下水去了,母親能喝牛奶了。”都令我高興不已,激動不已。就連我的老鄉(xiāng),母親的主管醫(yī)生都說:“同新,真沒想到啊,這真是一種奇跡!”

“你看我這食道癌晚期的身體怎么樣?。克哪甓嗔?,我還能燒火做飯,納鞋墊子來!”母親逢人便說,越是人多的時候,越是說得起勁,并隨時拿出她尚未完工的鞋墊子來讓人家看,再就是把妻子給她買的鞋和衣服,還有網購來的新疆一斤以上的石榴拿出來很神氣地給人們炫耀!

“娘啊,你不是這種病,為什么總是說自己是這種病???”記得三年以前,我一個憨厚的嫂子曾對母親說“大娘啊,你這食道癌,氣色還這么好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母親頓時就臉色發(fā)白、淚流滿面,一天也沒有說一句話,更是吃不下一點飯去,最后還是被送進了醫(yī)院里。護士和醫(yī)生多次暗示(也是我們請求的)母親的身體真的沒事。我們也多次勸說,多次解釋,母親才打消了顧慮,恢復了常態(tài)。 

“孩子,這你難道還不明白嗎?我這么說,還不是為了顯示你們真的有本事嘛!”看著母親額頭的皺紋和消瘦的身影,我真的無語,背過身來,眼里早已滿是淚花。也許母親早就知道了什么,只是沒說。真沒有想到自己工作了快一輩子了,還讓母親用這種心態(tài)和方式來抬高自己,來表現自己。我真的恨我自己,甚至想自己狠狠地抽自己幾個嘴巴。

有人說,生活就是一門藝術。歌德說:“藝術要通過一種完整體向世界說話。但這種完整體不是它在自然中所能夠找到的,而是它自己心智的果實,或者說,是一種豐產的神圣精神灌注的結果?!彼哪陙恚枷氲木o張、經濟的拮據、精神的疲憊,工作的壓力,使愛說愛笑的我變成了一個沉默寡言的“白頭翁”。我眼巴巴地看著母親的氣色一天天地好轉,一天天地在感受著那份內在的喜悅,在這段過程中,我學會了忍耐,學會了堅強,母親的安危時刻牽動著我的心,我的心隨著母親的安危,在困窘的生活中苦苦掙扎,在母親的一粥一飯中體驗著那份心酸與無奈,經歷著用心回報母親的絲絲欣慰,同時,也在塑造著自己的靈魂。而這,何嘗又不是一種豐產的神圣精神灌注的結果呢?所有這些對于我來說,則是修煉、是隱忍、是靜默、是福報、是因果。

我不是佛教徒,也不信佛,但我相信福報,相信因果,善因善果,惡因惡果。也許生活的磨難與挫折,正是我的福報,更是我的因果。其實,生命里有很多美好的東西,關鍵是自己如何解讀,如何超脫!不忘初心,享受生活!正如現在,在這月朗星稀的夜晚,母親已經入睡了,一杯清茶讓我心平氣和地端坐窗前,遙望夜空。遙想。在這氤氳的氛圍里。沒有紛擾,沒有邊際。擁有一切,又遠離一切。自己竟然和解了自己。

作者簡介:閆同興,,筆名童心,系山東地稅文學社副秘書長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協(xié)會員。作品散見于《時代文學》《山東文學》《當代小說》《青海湖》《山東作家》《新淤地》《新世紀文學選刊》《當代散文》《山東地稅》《黃河口文藝》《詩民刊》《運河》《齊魯稅苑》《黃河口賦歌》《中國文學》《工人日報》《中國稅務報》《大眾日報》《聯(lián)合日報》《東營日報》《勝利日報》《黃河口晚刊》等報刊雜志,著有詩集《走過雨季》、詩文集《紫葚飄香》、中、短篇小說《她在叢中笑》《落單》《真的忙壞了》《與愛情無關》《鑼又響了》《師傅老吳》《玉鐲》等十多篇。其中詩歌作品曾入選《2010年中國網絡文學年選》,短篇小說《落單》被選入《齊魯文學作品年展2016.小說卷上卷》。

“東營微文化”體現人性本真,歌頌人間溫暖,傳播正能量,以文會友,大眾也精彩。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