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梔子花、白蘭花, 五分洋鈿買一朵……” 這是很多上海人記憶里的夏日芬芳, 伴著吳儂軟語從街頭巷尾飄散開來。 歲月靜好,記憶留香, 如今白蘭花漸漸隱匿, 地鐵通道里、繁華商圈內(nèi)、 人行天橋上, 偶爾能看到 兩鬢蒼蒼的阿婆支起小攤。 熟悉的清香越飄越遠(yuǎn)了嗎? 本周末, 五位賣花阿婆齊聚浦東九六廣場。 一起去聽聽 她們與白蘭花、 與這座城市的故事吧~ 獨特的海派花香
81歲的王阿婆熟練地翻起隨身小推車上的泡沫箱蓋子,掏出幾個方形收納盒并逐一打開,嬌嫩纖長的白蘭花從包裹著的濕毛巾里探出腦袋,散發(fā)出一縷縷清香——“王阿婆花攤”又營業(yè)了。只不過這一次,花攤頭一回跨越浦江,從淮海中路思南路路口來到浦東東方路上的九六廣場。 王阿婆并不孤單,她的身邊還有69歲的丁阿婆、65歲的馬阿婆和陸阿婆、62歲的李阿婆。29日晚,因為一場名為“城市香氣”的主題活動,分散在城市各處的她們難得集聚,帶著深深印在市民心中的上海味道與更多年輕一代“打照面”。
五位阿婆眼前的小矮凳或竹籃上,墊著素布,白蘭花、茉莉花擺放整齊,清香隨風(fēng)飄散??吹叫∨笥驯纳锨皝?,阿婆將兩朵白蘭花扎成的吊墜仔細(xì)地別在孩子領(lǐng)口。幾位穿著華服的姑娘被花香吸引,走到花攤前,王阿婆拿出最特別的貴賓花送給姑娘們。貴賓花是胸花樣式,由茉莉花和白蘭花組成,更香更好看。
“祝你好運!”“祝你事業(yè)有成!”給顧客戴好花,王阿婆總不忘認(rèn)真地用普通話說上這句“標(biāo)配祝福語”?!斑@里年輕人多,鬧猛!”王阿婆說。 最后一代賣花人
“賣花阿婆”幾乎是上海街頭平均年齡最大的職業(yè),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如今上海堅持賣白蘭花的僅有十余人。疊加玉蘭花樹越來越少、進(jìn)花渠道越來越少等因素,王阿婆們很可能是上海最后一代賣花人。
五位阿婆中最年長的的王阿婆,老伴去世后一個人在家悶,但又不想干涉子女生活,于是喜歡花的她索性賣起了花,如今“賣花工齡”已有20年。實際上,王阿婆生活里還是個“資深股民”,算起來炒股時間比賣花還要久,對她來說,賣花絕不是為了營生,而是在做“一輩子最快樂的事情”。
經(jīng)常在第一八佰伴一號門賣花的陸阿婆,一邊掙零花錢一邊交新朋友;常駐淮海中路茂名南路路口的馬阿婆,20多年前下崗失去生活收入,機緣巧合開始賣花;新市北路萬安路路口的李阿婆賣花,最初是補貼家用,久而久之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總出現(xiàn)在淮海中路重慶中路天橋上的丁阿婆,上世紀(jì)90年代去新疆打工多年,回上海后沒有太多存款,現(xiàn)在賣花是主要收入來源。
為什么出來賣花?阿婆們或許無法準(zhǔn)確表達(dá)出歲月變遷下白蘭花之于她們的意義,但老人家們都相信“今生賣花,來生漂亮”。九六廣場商管團(tuán)隊從街頭找到五位阿婆后,也希望將這份帶有海派特色的“好口彩”傳遞給更多人。
未來一周,她們手中這些承載著上海多年記憶的“小小接力棒”,將收獲一大批同樣喜愛它們的人。
活動現(xiàn)場還有哪些動人畫面? 我們用鏡頭帶你來看 夜上海復(fù)古音樂秀 “天涯呀海角覓呀覓知音……” “夜上海 夜上海 你是個不夜城……”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熟悉的旋律接連響起,幾位阿婆不時停下扎棉線、穿鐵絲的手,推推老花鏡,循著歌聲抬頭望去。不遠(yuǎn)處的舞臺上,兩位年輕人一襲復(fù)古裝扮,佩戴白蘭花,接連登臺演繹經(jīng)典曲目。 年輕人并非專業(yè)演員,而是本職為互聯(lián)網(wǎng)銷售、運營策劃的“斜杠青年”,在九六廣場一項音樂活動中擔(dān)任駐唱。映襯“老上?!钡姆諊?,平時隨心所欲的歌單變換成“夜上海復(fù)古音樂秀”,帶領(lǐng)市民游客一同穿越回到老上海。
白蘭花時髦手作坊
年輕男女、親子家庭跟著阿婆做起白蘭小物件。素凈清新的穿花手鏈,串上姑娘們細(xì)白的手腕,成了別致的首飾;在衣襟上別一束白蘭花,一縷醇香相伴左右;白蘭花耳墜素雅大方,晃晃蕩蕩樂趣無窮;白蘭花手工皂適宜保存,清香長留。 兩千朵白蘭贈市民
8月29日至9月6日的16點-21點,將有兩千朵出自賣花阿婆之手的白蘭花贈予市民。帶回家,滿屋香飄飄。 陸家嘴共植白蘭樹
當(dāng)晚,一株白蘭花苗由五位阿婆與浦東土生土長的市民代表一同栽下,老中青三代同堂,仿若白蘭花一代一代傳承至今。 記者了解到,回味白蘭花香只是“上海城市記憶”系列活動的開始,未來,九六廣場計劃和消費者在這個“有溫度的歡聚場”與顧客一起回顧更多城市記憶,產(chǎn)生更深層次的情感聯(lián)結(jié)。 未來一周, 你若經(jīng)過九六廣場, 不妨帶一小束白蘭花回家。 白蘭花的花語是: 純潔無暇的愛、真摯無比的情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