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張大千《黃山前后澥圖》長卷 張大千《黃山前后澥圖》長卷 張大千此卷黃山畫作長達17.6米,是大千無數(shù)黃山畫作之首,且是他一生可數(shù)的杰作之一。遺憾的是,我們目前還沒有此卷的高清大圖供朋友們欣賞。下面看一下局部圖: 張大千《黃山前后澥圖》局部 《黃山前后澥圖》創(chuàng)作于1969年,此時張大千的潑墨潑彩新技巧己達得心應手的境界,但他為老友張目寒先生作此畫時,傳統(tǒng)筆墨明顯增加許多,一方面為了避免老友們恐怕不易接受過于脫離傳統(tǒng)的新風格,同時也因為黃山是大千一生畫得最多的老題材,手下功夫極為熟練,再加上黃山各處著名景點的造形特征,皆為眾人所熟識。 張大千《黃山前后澥圖》局部 張大千《黃山前后澥圖》局部 張大千《黃山前后澥圖》局部 在這些綜合性的因素之下,此卷雖然彩墨淋漓,但在技法上真正屬于潑彩的成分并不太多。本卷山石和松林的實體多半用勾勒和皴點來描繪,山上的青綠是隨形賦彩,后來才加上去的,并非先潑然后隨色勾勒,是古人山水畫中甚為少見的風格。 下面請把手機橫過來欣賞: 2、張大千《長江萬里圖》: 《長江萬里圖》高半公尺余,長達20公尺。作品豪邁奔放、雄渾蒼茫,展卷之下,萬流奔騰,千巖聳峙,其壯麗令人嘆為觀止。 3、傅抱石 《天池林海圖卷》: 傅抱石歷時五天創(chuàng)作完成的《天池林海》,以長卷的形式繪制了長白山天池和林海之勝景,氣象非凡。 4、張大千《華山云海圖卷》: 此幅《華山云海圖》是張大千贈予他的老朋友、當時被譽為“北平第一名廚”春華樓掌柜白永吉的。 從圖上兩次題跋中可見,此圖原為沒骨,其后又加金碧青綠,實為沒骨青綠金碧之合,堪稱劃時代之巨作。 5、長達70多米的巨幅長卷《胡楊禮贊》:
巨幅長卷《胡楊禮贊》,是由70多歲的著名畫家張介宇耗時5年、1800個日夜精心創(chuàng)作的,總長71米,高達2.3米。 胡楊,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世人稱之為英雄樹。由于它任憑沙暴肆虐,任憑干旱和鹽堿的侵蝕,以及嚴寒和酷暑的打擊而頑強地生存,如今胡楊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精神的象征和載體。 6、全長近162米的油畫《黃河萬里圖》: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如果某一河山能與母親相提并論,甚至成為母親的隱喻的話,那么,或許只有黃河。這條發(fā)源于莽莽昆侖的滔滔大河,似從天瀉落而來,如雷奔行,越青藏高原,穿黃土高坡,以“覽百川之弘壯”“紛鴻踴而騰鶩”之勢,直闖中原大地,馳騁萬里,成為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心中“上應天漢”的大浪弘川。 通覽油畫家王克舉的《黃河》全卷,但見萬景紛沓而至,玉峰并峙,長河浩蕩,古原莽蒼,壯浪瀾回,古物依然,原野錦繡,征鴻回渚,霞蔚云蒸,一派莽蒼浩瀚之景象。真可謂黃河萬里盛景,皆備于此,令人對景灑然而醒,壯懷不已。 7、全長140米的國畫《黃河萬里圖》:
畫家丁仲修,從黃河發(fā)源地到入??冢瑲v時七年,行就萬里,對黃河流域進行了長期細致的考察采風,終于完成了這幅長140米,高2米的黃河萬里全貌山水圖。 這幅畫卷完整呈現(xiàn)了中華民族母親河的大美風光,將黃河流域豐富獨特的地貌特征用寫實手法生動準確的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以層次分明,氣勢恢宏的造型藝術將萬里山河美景概括描寫。將中華民族的厚重歷史與民族精神進行了深刻的表達,讓每一位觀者都能如臨其境,遐想無限。 8、張大千等共同創(chuàng)作的《寶島長春圖》:
《寶島長春圖》是由張大千開第一筆,若干畫家共同努力完成的。 此卷高約2 尺,長達215 尺,全圖從構思、構圖到繪制、完成,張大千都參與其中。畫卷從基隆北海岸野柳、金山的海浪山水開始,經云蒸霞蔚的大霸尖山、山氣氤氳的奇萊山和橫貫公路,到梨山和太魯閣,寶島秀麗的風光盡收眼底,頗為壯觀。
|
|
|
來自: 昵稱37018136 > 《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