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guān)于對佛嶺族譜的幾點看法 1,佛嶺95年以后族譜的六個疑點問題。 同安南陽佛嶺葉氏世宗,①一世葉洙公字崇德,唐朝散郎,后升三學(xué)士。②唐龍紀(jì)元年(889年)隨王審知入閩,定居泉州府同安佛子崗嶺下,傳世三十余世歷千余年。二世葉熹公,唐四學(xué)士,居同安佛子崗院。三世葉翹公,唐六軍判官,后升內(nèi)實,宜徴使,后返回江西省射坪鄉(xiāng);三世葉持滿公,宋國子助教;③三世葉智清公,宋嘉佑二年二進(jìn)士,削發(fā)為僧,主持東京相國寺,封佛印禪師,與蘇軾為至友,后裔別姓為柯。四世葉權(quán)公,宋十一學(xué)士;四世葉桂公,中奉大夫;四世葉海員公,秀州甌靈寺主持,封大德禪師,椿公。五世葉煜公,宋保議大夫;五世葉煒公,宋承信郎,其子葉塤公徒居汀州清流;五世葉炳公,其之長子葉址公遷居江西省射坪家鄉(xiāng),④次子葉埻公遷居南安縣高田里凌云。六世葉增公,乃葉煜公之長子,宋廿一機(jī)宜;六世葉垍公,乃葉煜公之次子,宋廿二機(jī)宜;六世葉埏公字順夫,乃葉煜公之三子,授宋 徴仕郎,稱宋廿七機(jī)宜;六世葉填公,生有兩子:葉鈞公、葉銳公。七世葉镕公,乃葉增公之子,徒居福州侯管、漆林,后裔分居福清東瀚,七世葉子實公。乃葉垍公之長子,遷居浙江省 處州府麗水縣感德鄉(xiāng);⑤七世葉孖公,乃葉垍公之次子,徒居興化仙游古瀨。 同安南陽佛嶺六世葉埏公字順夫,乃葉煜公之三子,娶妣劉氏孺人,生子二:長曰,葉欽公,次曰,葉鎮(zhèn)公。⑥七世葉鎮(zhèn)公字伯源,宋王府四十一賓正,娶妣李氏孺人,生子一:葉益公字深叟。八世葉益公(1230~1313),因得娶魏王趙從政之妹趙玉環(huán)為妻,故稱“葉郡馬”。 ①所謂“名人”所提的“跋”“序”都是“譜匠”所為,偽造的,是“槍譜”改的。 潘榮序文說是“清”的弟弟“洙”,王守仁說是“三學(xué)士洙”,周太初說是“三學(xué)士”,林慈說是“三學(xué)士諱某氏”,都說是“從王審知入閩”。這個始祖“葉洙”在佛嶺的族譜上可謂是風(fēng)光無限的,但到宋末葉益時卻只有八代,有六代人—即一百八十年是空白缺失的這可是一個重大的打擊。明顯不合常理。(見2002年11月第四期的《葉氏研究》)佛嶺葉明哲《同安佛嶺葉氏之繁衍及播遷》自己也說:“自始祖洙公至七世祖鎮(zhèn)公計歷342年,僅傳六代”。 “洙”怎來的?— 佛嶺編譜人編造冒出來的!若以《序》里所稱是明成化十七年(1481)潘榮的“后跋”列的世序,也是佛嶺葉人提供的譜系,請當(dāng)朝最大的名人寫“跋”。那么這明顯就是 “譜匠” 所為,那這位譜匠是何人呢?莆田瀛頭造譜人葉光美是也!明代曾到過南安、廣東南海的光美,這個“賣搖鼓擔(dān)”的小販就是一個典型。這世系譜源不外乎造的“槍譜”!佛嶺葉族先輩與其他葉族先輩一樣上當(dāng)受騙,“得其仙游族人光美所藏先世國學(xué)生雍及徽猷大監(jiān)棠所著譜”。 到了宋代,社會上是很少見到有什么人家能夠捧出舊家譜來的。因此,許多家族的世系早已斷了線、失了傳。能夠流傳到今天的古代家譜,大多是明清兩代纂修的。沒有任何什么“最原始的族譜”。誰能拿出“洙”來自泰和或光州的原始憑據(jù)?既然許多家族的世系早已斷了線、失了傳。葉光美又是怎么得來的?古瀨正譜都沒有這些,光美又是如何得來的“洙”?許多事實已經(jīng)說明“關(guān)”存在,序又是從光美處得來的只能說明是光美自己造的。關(guān)鍵“關(guān)”“洙”是兩個“不同的世系”,既然“關(guān)”存在(佛嶺葉氏從明朝開始,直至“改革開放”初期一直頻繁參與魁纏、古瀨的一切宗族活動。)說明佛嶺自己已經(jīng)承認(rèn)屬于古瀨世系那么“洙”就是假的。 如果認(rèn)為“洙”世系是真的又何曾見過其在江西有過族事活動呢?既然“五世葉炳公,其之長子葉址公遷居江西省射坪家鄉(xiāng)”那么這個支系何曾何回來認(rèn)宗祭祖? “洙”來自固始或泰安(和) 是隨王審知入閩、先有或后升的“三學(xué)士”(查史籍沒有這稱銜)?又怎樣成為佛嶺祖公?洙、關(guān)同為一族之祖入譜,是佛嶺人附會名人王審知有意編造的!(閩南一帶家譜的通病“光州”“固始”) ②所謂“入閩”時間是個硬傷 王潮、王審邽、王審知兄弟于唐僖宗中和五年(885年),在光州固始縣帶五千人從王緒軍。不久,王緒受秦宗權(quán)攻擊,就率眾渡江,于唐僖宗光啟元年(885年),從江西南康進(jìn)入福建臨?。ㄍ≈荩?、漳浦(漳州)。王緒多猜忌,部將有材能者,多因事殺之。軍次南安,王潮與眾將殺王緒,眾推王潮為主。光啟二年(886年)王潮打敗泉州刺史廖彥若福建觀察使陳巖任其為泉州刺史。大順二年(891年),陳巖病卒,子婿范暉在福州自稱留后。景福元年(892年),王審知兄弟為了統(tǒng)一福建作了周密準(zhǔn)備,經(jīng)過一年三個月的苦戰(zhàn),終于在景福二年(893年)五月二十一日,打下了福州城。王潮盡有閩嶺五州之地。王潮就給唐朝廷上表,唐昭宗因建威武軍于福州,以王潮為節(jié)度、福建觀察使,審知為副。 葉洙于889年,自河南固始縣徙江西泰和縣時,王審知兄弟已經(jīng)坐鎮(zhèn)泉州四年了,他怎么可能在這一年隨王審知入閩呢? ③佛印禪師不是葉家人 佛印(1032--1098)宋代云門宗僧。為蘇東坡之方外知交。法號了元,字覺老。俗姓林,饒州(江西省)浮梁人。自幼學(xué)《論語》等典籍,后禮寶積寺日用為師,學(xué)習(xí)禪法。曾登臨廬山參訪開先善暹,復(fù)參圓通居訥。二十八歲,嗣善暹之法,住江州(江西省)承天寺。后歷住淮山斗方,廬山開先、歸宗,丹陽(江蘇省)金山、焦山江西大仰山等剎。嘗四度住云居;與蘇東坡相交頗深;并整編白蓮社流派,擔(dān)任青松社社主,對于凈土思想甚為關(guān)心。元符元年一月四日示寂,享年六十七歲,法臘五十二,朝廷賜號'佛印禪師'。 據(jù)《佛嶺譜》記載:宋·佛印禪師是公元889年隨王審知入閩的葉洙之孫也就是說,葉洙入閩143年后其子熹生佛印。此說就不現(xiàn)實了!傍蘇東坡,還以為別人不知道,佛印俗姓林?。∪廊~智清是否出家不知道,但是佛印禪師人家是殷商國相比干后裔!與葉族何干? ④沒有入籍魁躔回遷的佛嶺葉裔 閉門造車造不出宗祖、同樣造不出各處眾眾后世。殊不知:春卿后裔原居蓮花到南安錢山做工,留居金淘埔后嶺后;慎齋公后人把其祖楷骨骸移于埔福嶺安葬,故號擇南公,臨田公。他們后世豈曾由高田再傳他處十州縣? 凌云宋時18姓,宗祖葉族人丁旺盛,發(fā)展迅速,二三百年后他姓幾乎遷走,惟葉族倨鰲,由于地狹人多難以容納人丁迅猛增長,只好向外拓展,又迅速發(fā)展周鄰十幾個鄉(xiāng)村,人口數(shù)萬;且繼續(xù)徙內(nèi)陸、渡南洋向遠(yuǎn)方發(fā)展,豈可能再有人擠身入籍凌云?!要把江西的祖源栽到凌云葉氏的頭上來? ⑤沒有入籍仙游古瀨回遷的佛嶺葉裔 《國寶葉氏族譜》中記載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十四世宣教萬一郎諱阿震字公瑞,仙游葉氏誓不降元,挈眷遁跡德邑,結(jié)廬國寶,迨明朝建立,子孫始設(shè)籍德化。因祠未建就,而古瀨之地又被人吞占,可以說元代以后仙游古瀨已鮮少人居住,有也都是仙游其他地方及莆田葉氏族裔遷移或圭塘過繼過去的。把古瀨凌云說成是佛嶺后裔,意欲何為?是一時眼花,還是豬油蒙了心?抑或是另有目的,為了擴(kuò)大地方影響力,欺騙或誤導(dǎo)外系同姓前來“祭祖”,隨意拉攏未明族源小宗派,攏入其派傳? ⑥嶺下葉益不是郡馬,其子亦非宋官 --------《新塘鋪墓志銘》辨析 宋故泉州府同安縣永豐鄉(xiāng)從順里,籥云坊張?zhí)帘?,皇考致政葉公四十一郎,諱源字伯源生于淳熙辛丑年十月初二日午時:皇妣太孺人李氏十一娘,生于慶元丙辰年十二月初五日亥時。 生男一人,女三人。男娶前安涯軍司理趙從政之妹趙氏。長女適徵仕郎廷燦,次適提宮時海 , 三女適蔡進(jìn)士新考君。 公于癸丑年八月初一日壽終,享年七十有三:妣于壬戌年十一月廿一日壽終,享年六十有七。 今卜地于當(dāng)縣車店后西山硤兜,內(nèi)局坐向巳。咸淳元年二月十九日春襄越三月初三壬申時合葬。 男葉益謹(jǐn)志 這是摘自同安縣(1995年11月版《南陽佛嶺葉氏族譜》)。新塘鋪是山坡名葉益父母所在地,“鋪”或埔之誤,本文格式亦非墓志銘而是“壙志”,而非銘。 說明葉益父親從永豐鄉(xiāng)從順里(鄉(xiāng)下),移居到籥云坊張?zhí)帘#ǔ抢?葉益父親名源(譜里叫“鎮(zhèn)”)字伯原生于1182年,卒于1253年,享年71周歲。葉益母生于1196年,卒于1262年享年66周歲。葉益妻兄趙從政只是“軍司理”:府衙司法書記員,第九品18級最低級一級(這位“皇室”后裔并未享受貴族王爵待遇,只是一位府衙吏員,不知其妹如何就成了“郡主”?)魏王?府衙吏員?! 按佛嶺族譜記載,葉益事跡整理如下: 八世:葉益 生于宋淳祐四年甲辰(1224)年原誤作“甲申”)十一月初一日寅時 卒于元皇慶二年癸丑(1313年)正月十二日未時,享年84歲 50歲宋亡,后34年葉益死。 縣主趙環(huán)娘 生于宋淳祐四年甲辰(1224)年原誤作“甲申”)十一月初一日寅時 卒于元大德丁未(1307)正月二十一日。享年84歲。 56歲宋亡,后28年縣主死??h主比葉益大6歲。 縣主心無妒忌 結(jié)婚時縣主48歲、葉益42歲時,趙氏難以生育 妾吳氏生長子:發(fā)。葉益43歲時,妾盧氏生次子:茂。 后來又造出“成”“秀”“榮”三子 葉益的兒子事跡,根據(jù)族譜整理如下: 九世 發(fā)(春卿公)咸淳辛未年(127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寅時 ,元至正丁亥年(1347年)七月二十七日未時,享年77歲 9歲宋亡,后68年葉發(fā)死。再過21年,元亡 茂(夏卿公) 咸淳八年(壬申,1272年)二月初二日巳時 元至治癸亥年(1323年)九月初九日未時,享年52歲 。 授官”春卿公 蔭官宋禮部侍郎 夏卿公蔭官宋兵部侍郎 , 兩個八九歲的孩子,宋朝都滅亡了,怎能蔭授宋朝的中央高官呢?奇葩! 今佛嶺修譜者喜歡說因葉益是趙宋的“郡馬”而遭元兵追殺,還有所謂的“郡馬府”被元兵燒毀,以此證明葉益是真“郡馬”,其實林慈、周太初譜序都沒有這樣的說法,只說葉益是“郡馬”。周太初說“每慨其故居,毀而未復(fù)?!薄岸闷湫聵?gòu)門閭?cè)绻??!币彩钦f元末葉錫故居被毀再建,并非說宋末“郡馬府”被毀再建,就是《世系表》里也沒有說葉益或他的子孫被誰追殺。這種說法最荒謬的是葉向高的《葉向高族譜序》(可以斷定作者是托名的),連葉益的孫子都已經(jīng)是元朝中后期的人了,還在宋末被元兵追殺。葉益父子在同安都安然生活,而且葉益夫婦都活到八十四歲,追殺葉益的孫子干什么呢? 佛嶺族譜《古序薈萃》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抄襲和托名偽造的,如宋代王十朋的文章是抄襲廈門“蓮溪堂”(本是“蓮溪堂”偽造的),明潘榮文章是抄襲蔡清的。 2、同安葉裔入籍南安的祖源確認(rèn) 南安金淘埔后、嶺后兩鄉(xiāng)系直親二人,由同安遷來者,曾旨高田敘族系,確認(rèn)嶺下系出關(guān)公,遂改定世系而引用高田字輩以迄于今。 埔后舉人乃豪,進(jìn)士祖瑞(名應(yīng)祥,凌云33世祖字輩)之父;舉人福釣、福銘之祖父也。乃豪中舉時到嶺下拜祖,與宗親紳耆長考敘嶺下譜系,發(fā)現(xiàn)已有記載“始祖三翁公、二世祖元公、三世祖關(guān)公?!痹诟咛锵墒牛坦嵊邶埮P山,二世祖妣楊氏隨幼子關(guān)到嶺下居焉。 因此高田祭祖則不知二世祖妣生卒年月日;嶺下祭祖則不知二世祖考生卒年月日。乃豪公即將二世祖元公卒于五月初四日抄送嶺下;二世祖妣卒于八月初八抄入高田族譜。此足證嶺下系出高田。 (同安不只有佛嶺一支宗派,佛嶺一派不能涵蓋整個同安) 3,葉向高與佛嶺世系無關(guān) 葉向高公絕非“佛嶺葉系”、不是“佛嶺二十世祖”“夏卿十二世孫”!進(jìn)而釜底抽薪地斷定、果斷地指明所謂向高公“撰并書”的一《序》一《記》完全是不地道者的杜撰偽作!于此且不說該《序》文中幾個“致命傷”的根本錯誤是判定其屬不地道者“杜撰偽作”的有力依據(jù)。 此外,由“黃閣重綸”坊聯(lián)系到“黃閣師臣”匾,可以看出,將這個并非“官銜”的“黃閣師臣”記入“任職”欄,是編修者的一時之誤:該匾的匾意所在亦如“黃閣重綸”的坊意,均屬“后人紀(jì)念”而為(有一說稱該匾系“萬歷欽賜”,但兩篇《向高年表》均未有記載;需待考)!說向高公1600年親自將匾送到佛嶺、掛進(jìn)祠堂,更是子虛烏有,也是不地道者對向高公人格官品的不尊重。 (俞達(dá)珠《關(guān)于“向高祖籍源流研究”的建議》)佛嶺譜原文一看就知道是偽托的,其原作者是沒有歷史知識、缺乏傳統(tǒng)文化培訓(xùn)的“半拉子”所為。例如,說葉向高官位職稱有“黃閣輔臣”的官職、“熹宗封‘首輔’”等等,連基本的歷史知識都沒有的人所提供的“文字資料”,也敢拿出來“爭論”。實在不堪一駁。 [明]葉向高。據(jù)《明史》等記載:葉向高(1559—1627)字進(jìn)卿,號臺山,福清人,曾兩度出任內(nèi)閣首輔大臣。又據(jù)《明代首輔葉向高》等書籍記載,葉向高15世祖葉文值。 云山葉文值: 于宋徽宗大觀年(1107—1110)前后; 佛嶺葉益: 于宋度宗咸淳年(1256—1274)前后,兩者間相差5代人150多年。 《家譜宗伍傳》中說:“宜興公七世孫,曰大者,洪武九年(1377)摘充鎮(zhèn)東衛(wèi)(在福清??阪?zhèn))軍籍”?!都易V宗伍傳》中提到“始祖宜興公,文值公嗣子”;又說:“自公以上,居云山”??芍谝伺d以前葉氏就定居后葉。以此往上推算,當(dāng)在南宋末年(約于1230—1260之間),后葉葉氏當(dāng)在南宋末年就遷入云山居住。葉向高在《家譜列傳》中還說:“宜興公……壽九十余,論其世,其宋之末造歟?!?/span> 然而,佛嶺葉氏:“至明萬歷間,有葉朝榮以宦入閩,居福清后葉村。”就是說,他們認(rèn)為,福清后葉葉氏是明萬歷年間有葉朝榮者因為被派到福建當(dāng)官、“以宦入閩”,才遷居福清后葉村的。這與葉向高自己說的相去十萬八千里。這還需要深探細(xì)究嗎? 葉向高在《家譜列傳》中記載:其14世祖是葉公定、13世祖是葉元秀、12世祖是葉志材、11世祖是葉君德。因此,葉文值和葉益是兩個派系之人。葉向高到佛嶺、葉向高到佛嶺宋郡馬府認(rèn)親,寫有譜序,稱是佛嶺葉益次子“夏卿12世孫”。那不過是民間認(rèn)親的一種自愿屈尊謙卑的托詞而已,卻不可真的把葉向高列為宋葉益的嫡裔!因葉向高12世祖是葉志材,并非真正是“夏卿12世孫”! 五、凌云三世葉關(guān)才是佛嶺堂的始祖 葉關(guān),祖籍南安凌云。嶺下瑤市(頭)葉族鄉(xiāng)間的人們一直認(rèn)為,祖來自凌云派出?,F(xiàn)在他們雖然沒有早期的譜籍記載,但歷史上凌云、嶺下族裔間的往來不斷,同宗同源同根生,代代相傳豈會斷失遺忘? 明代嘉靖年間的族《敘世錄》明成化年間的譜記,真實地記述:“元公季子曰關(guān),正月十七日忌,住凌云山頭,后遷居同安”。譜述明確告訴同安葉裔:關(guān)在凌云已與兄長分家自立,后外遷同安;辭世后子孫曾返祖報備,500年后的譜述續(xù)前次記載,方能知道他的忌日;未記述卒年與生年,說明譜籍真實:后世不知道,能缺不謬。延續(xù)兩地葉裔往來的,清康熙28年【魁躔葉氏宗支世次圖注】更是明確記載:關(guān),行三,元公季子,卒年正月十七日,住山頭后遷居同安嶺下;明隆慶(1567—1572年)間有二生曰日炳日新者,詣臨祠宇認(rèn)族時,以明元科第出身,欲豎旗于祠宇;眾訝:彼此有軍,恐詒后禍,堅執(zhí)不肯,但禮接甚厚焉;至清順治八年(1651),二十四世孫諱獻(xiàn)論,預(yù)鄉(xiāng)薦,九年壬辰科射中南宮同榜,諱先登者,籍雖長泰派出嶺下,遂因敘族義,呼論為兄。從此而來往,贈答甚繆;癸卯科(1663年)嶺下諱孚晉者,中式鄉(xiāng)榜又來拜祖,幾信宿而去?!?/span> 民國前的佛嶺人都保持與南安凌云和古瀨大宗的聯(lián)系,這在佛嶺族譜和凌云族譜及古瀨其它支派族譜,都有大量的歷史記錄可查的。佛嶺與凌云的聯(lián)系,最早可追溯到明朝隆慶四年,沒有記載的當(dāng)然更早。據(jù)佛嶺、凌云族譜記載分析,佛嶺在清朝初期還沒有大宗祠堂,必須翻山越嶺到高田去祭祖,取得舉人、進(jìn)士功名的佛嶺人都要到凌云去豎旗拜祖。 本篇部分摘自葉阿輝,葉水平,葉立俊感謝指導(dǎo)! 【?路坂尾葉氏淵源】 ▼ 根 深 葉 茂 萬 代 芳 ! !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