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xiàn)在很流行胎教,于是很多人以為胎教是新時代的新鮮產(chǎn)物,甚至以為是從國外傳來的新醫(yī)學(xué)觀念。事實上,中國在西周時期就已經(jīng)有胎教。 周王室在尚未取代商王朝之前,已經(jīng)是一個文明程度很高的宗族。據(jù)《史記》記載:“太任之性,端一誠莊,惟德能行。及其妊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生文王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識百。卒為周宗,君子謂,太任為能胎教?!痹谥芪耐醯哪赣H太任懷孕的時候,非常重視胎教的作用。她在孕期不看不雅的場景,不聽淫逸無禮的聲音,不講傲慢自大的言語,言行端莊,所以文王生下來就非常聰明,圣德卓著。太任教他一,他就識得百。君子贊嘆說,這都是因為太任的胎教做得好。文王能夠成為圣德的先君,奠定周朝800年不衰的基業(yè),這與母親太任給予的良好胎教是分不開的。 武王妃邑姜也很重視胎教。成王的母親邑姜孕育成王的時候,站立時從不一腳支地,坐著時從不歪著,一個人獨處時也不散漫放肆,生氣時從不出口罵人。中國人歷來重視開端、伊始,所以在子嗣方面,尤其重視胎教。據(jù)《大戴禮記.??`》記載,從“胎教之道,書之玉板,藏之金柜,置之宗廟,以為后世戒”。周朝有明確規(guī)定:“王后有身瑞,七月而就蔞室。太史持銅而御戶左,太宰持升而御戶右。此三月者,王后所求聲音非禮樂,則太師撫樂溫瑟而稱不習(xí);所求滋味非正味,則太宰倚升而言曰:‘不敢以侍王太子?!庇捎谕鹾蟪袚?dān)著生產(chǎn)“王子”的重任,吃飯時左有太師彈奏音樂,右有太宰侍奉菜肴。如果王后因懷孕而心情不好來點非禮樂或者辛辣生冷的口味時,太師會以“不習(xí)”謝絕,太宰干脆以“不敢”搪塞。西漢學(xué)者劉向認(rèn)為,胎兒能夠感知母體內(nèi)外的一些刺激,因此孕婦的身心愉悅對胎兒的發(fā)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胎教的目的在于“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過人矣”。因此,母親懷胎后要注意“慎所感”,以防胎兒通過母體對外界事物產(chǎn)生不良感應(yīng)。他說:“妊子之時, 必慎所感,感于惡則惡。人生肖萬物者,皆其母感于物,故形音肖之?!彼J(rèn)為人的本性與世間萬物是相通的,因此女子在懷孕的時候,一定 要注意自己所想和所做的。言語行為如果與善相應(yīng),就生出良善的孩子,如果與惡相應(yīng),就生出不善的孩子。兒女的性情容貌和萬物相像的,都是母親與萬物相感的結(jié)果。 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在《論衡》中認(rèn)為,人之性所以有賢愚善惡,并非天意所致,而是人在受胎時所稟受的天性有厚有薄,“故性有善有惡也”。他說:“稟得堅強(qiáng)之性,則氣渥厚而體堅強(qiáng),堅強(qiáng)則壽命長,壽命長則不天死;稟性軟弱者,氣少泊而贏窳,羸窳則壽命短,壽命短則早死?!睋?jù)此,他提出:“稟受其氣故巧于御?!敝鲝堅谑芫珣烟r就要使胎兒“稟得堅強(qiáng)之性”,否則“生子不備,必有大兇,聾,盲、氣遭胎傷,故受性狂?!薄!额伿霞矣?xùn)》在首篇中就開個見山教子孫如何胎教:“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斜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jié)之。書之玉版,藏諸金匱?!彼f,按照古代圣人的做法,懷孕三個月,胎兒定型了,就將孕婦單門獨院地安排一個環(huán)境,孕婦所見所聞所食用,都是“綠色”的、健康的,墻上最好掛此名言警句,房里最好擺放上文房四寶、經(jīng)典名著,給孕婦營造一個好的人文環(huán)境。 歷代醫(yī)著和醫(yī)家對于“胎教”的內(nèi)容也有很多記述?!?nbsp;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曾談到孕婦七情過激造成嬰兒先天性“胎病”的內(nèi)容;北宋時醫(yī)家徐之才撰寫《逐月養(yǎng)胎法》,從醫(yī)學(xué)的角度正式提出胎教的內(nèi)容并對其加以解釋;隋代時巢元方等所撰《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一“妊娠候”中也有許多關(guān)于胎教的內(nèi)容;唐代時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對胎教的內(nèi)容做了較為全面的介紹和論述;宋代陳自明撰著《婦人大全良方》,其中卷三十用一卷專篇來論述“胎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