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電商平臺之間流量爭奪戰(zhàn)從未停止,而今年火起來的“直播+網紅”已成風口,占據流量的半壁江山。 媒體訓練營11月3日報道 文|高春亮 2016年雙十一與往年相比,不同點之一在于娛樂化氣息更濃,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直播+網紅”成各家電商平臺標配。 經過8年的發(fā)展,阿里巴巴雙11的交易額數字從2009年的0.5億到2015年的912.2億,不斷被刷新的數字代表電商的崛起、傳統(tǒng)行業(yè)的沒落;從阿里“自嗨”到全民狂歡,參與群體和參與形式的改變說明消費與娛樂的邊界正在模糊。 阿里雙十一期間直播總場數超過6萬場;蘇寧易購111名網紅連續(xù)3天3夜現場直播“笑傾城”盛況。 直播為什么會火 據統(tǒng)計,截止到2015年底,中國在線直播平臺數量高達200多個,網絡直播的用戶數量已達2億,直播市場規(guī)模突破90億。與此同時,直播市場蛋糕也會不斷擴大,預計到2018年直播市場規(guī)模超過150億。 強大的市場源于用戶需求、網絡環(huán)境的變化及其資本的驅動。首先,直播是一種實時的互動,是一種社交方式,是一種娛樂方式,擊中了人性,切合用戶需求。第二,光纖的普及、4G的發(fā)展,帶寬費用的降低大大刺激了視頻行業(yè)的發(fā)展。同時,在智能手機的便捷,讓直播的門檻越來越低。第三,2015年在O2O逐漸回歸理性的時候,資本開始尋找新的方向。 直播的最佳商業(yè)模式 與移動閱讀大戰(zhàn)相同,直播平臺大戰(zhàn)是網紅明星與用戶的爭奪戰(zhàn)。當然網紅與明星是重點,因為他們自己本身就是IP,自帶粉絲和流量。當各大平臺費盡心思、用巨資挖掘網紅,流量具有一定規(guī)模后,最直接的問題便是如何變現? 從羅輯思維“內容+電商”模式被引爆之后,“直播+電商”成為大家推崇變現方式,甚至被認為是繞過BAT的機會。 首先,直播的立體展示,不僅可以增加觀眾的消費沖動,更能通過立體的展示,即時的交流,最大化地促進下單轉化。其次店主與品牌通過直播展現的風格與態(tài)度,也容易“吸粉”,增加好感度。 流量、轉化、客單價是電商交易額的三要素,目前直播擁有巨大流量,同時具備高轉化的特點,為兩者的結合提供了商業(yè)化的可能。 直播+網紅緣何成電商標配 雙十一造勢的背后,本質上是流量的爭奪戰(zhàn),而從2014年起,搜索、導航、視頻等線上流量變得越來越貴。做為平臺的阿里,只有給賣家?guī)ジ嗟牧髁坎拍苤慰沙掷m(xù)的商業(yè)生態(tài)。目前而言,網紅+直播成為線上流量很大的一部分,2016年618電商大戰(zhàn),蘇寧招募一大波網紅,在蘇寧下線門店進行直播導購。直播期間蘇寧易購頁面流量同比增長280%,直播互動數達30萬條。 隨著電商的日益成熟,似乎拐點以至,在剛剛結束的云棲大會上,馬云稱:“從明年起,阿里巴巴將不再提到電子商務這個標簽,進入新零售時代。”而11月3日,阿里巴巴公布2017財年第二季度財報,營收為人民幣342.92億元(約合51.42億美元),同比增長55%。值得一提的是,繼阿里上市至今,首次未在財報中提到GMV數據。這或許意味著阿里去電商化的真正開始。 筆者認為,有兩層原因:第一,線上流量越來越貴,線上線上融合成趨勢;第二,未來的流量爭奪戰(zhàn)將演變?yōu)樯鷳B(tài)之戰(zhàn),比如文娛版塊、金融版塊,所有有用戶的領域都會被集中融合。 電商+直播,今年玩法值得期待。
|
|
|
來自: 新用戶6646Rwa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