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菏澤市地處山東省西南部,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帶,東與濟寧市相鄰,東南與江蘇省徐州市、安徽省宿州市接壤,南與河南省商丘市相連,西與河南省開封市、新鄉(xiāng)市毗鄰,北接河南省濮陽市。菏澤市下轄牡丹區(qū)、定陶區(qū)、曹縣、成武、單縣、巨野、鄆城、鄄城、東明縣共2區(qū)7縣。 菏澤市地處黃河下游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古代一共有十一個國家在此建都,現(xiàn)在進行一一詳解。 商朝: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商湯率方國于鳴條之戰(zhàn)滅夏后,在亳都建立商朝。商朝國都頻繁遷移,曾五次遷都。商王祖乙在位時期,將都城從相遷至邢。后因邢發(fā)生河患,于是再次遷都于庇。商都庇城遺址在今山東鄆城北肖堌堆古文化遺址。 三鬷國:三鬷國是夏朝的東方方國,忠于夏朝,在定陶一帶。商湯起兵伐夏,夏桀曾逃亡實至三鬷國,借助三鬷國的力量對付商湯。后商湯在鳴條大敗夏軍后,并帥師討伐三鬷國,滅亡了夏朝的最后一支力量,三鬷國亡。 莘國:莘國是夏商時期的古國,在山東省曹縣。商湯曾娶有莘氏之女。 顧國:夏朝時,昆吾氏子孫被封于顧國,在今山東省鄄城縣北。顧國是夏代的同盟國家。夏朝末年,商湯率軍攻夏,首先滅掉夏的屬國葛、顧、昆吾等國,剪除了夏朝的羽翼,最后才在鳴條之野大敗夏桀,滅掉夏朝。 黎國:商朝黎國在今山東鄆城縣西,商末為周朝所滅。 曹國:西周初年,周武王伐紂滅商,周文王嫡六子曹叔振鐸被封于曹國,建都陶丘,在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qū)。曹國疆域大致在今山東省菏澤、聊城市,河南濮陽市南部地區(qū)。西周時期,曹國與魯國共守王朝東土,與晉、魯同為十二諸侯之一。春秋時期,曹國淪為二流諸侯國。公元前487年,宋景公出兵進攻曹國,晉國坐視不救,曹伯陽被殺,曹國滅亡。 茅國:西周初年,周武王伐紂滅商,周公之子茅叔被封于茅國,在今山東省巨野縣與金鄉(xiāng)縣之間。茅國與魯國關(guān)系密切。春秋時期,魯國攻伐鄒國,邾隱公打不過魯國,被迫進貢賠禮。鄒國在惱羞成怒之下,隨即攻滅了緊鄰的茅國,茅國滅亡。 郜國:西周初年,周武王伐紂滅商,周文王第十一子郜叔被封于郜國,都城郜城,在今山東省成武縣。郜國西臨曹國,東臨魯國,周邊都是姬姓諸侯國,相安無事。春秋初期,郜國成為宋國附庸,后被宋國吞沒。 貫國:貫國歷經(jīng)夏、商、周三朝,至春秋時期被滅。夏商貫國在今山東省曹縣。 單子國:西周時,周成王封其少子臻于單,為單子國。春秋初期,被宋國吞并,后又成為魯國的單父邑。 劉邦分封梁國:公元前202年,彭越和劉邦在垓下會師,大敗楚軍,使得項羽在烏江邊自刎。事后,劉邦封彭越為梁王,建都定陶,在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qū)。公元前196年,彭越被以謀反罪誅殺,并遭滅族。 公元前202年,劉邦擊殺西楚霸王項羽,贏得楚漢之爭,統(tǒng)一天下,于定陶汜水之陽稱帝,后來定都長安,建立西漢。但是漢朝不能算是定都于定陶,所以暫沒列進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