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孩子. 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讓孩子受益一生,每個家長都想讓寶貝隨自己的意愿養(yǎng)成好的習慣,但往往實施起來有些困難,比如我的寶寶就一直不肯在飯桌上吃飯,總是在整個房間里來回跑著吃,真不知道如何加以糾正,光單純的說教對于他好像不起作用。請專家指點迷津。 答:寶寶就一直不肯在飯桌上吃飯,總是在整個房間里來回跑著吃——這是父母教出來的,如果孩子“整個房間里來回跑”你不去喂他,他就不會再有類似現(xiàn)象出現(xiàn);如果吃飯時間孩子只顧跑不吃,那么,下一餐之前就讓他餓個半死——下一餐前不給任何食物,讓他體驗到任性地亂跑的后果,多次如此操作后,孩子吃飯時間就會乖乖地吃飯。 B孩子 孩子比較挑食。女兒將近5歲了,但是,高蠻高,但比較瘦。而且,挑食。不過,發(fā)現(xiàn)要是有別的小孩與她共同用餐,原來她不吃的東西也吃得津津有味。 答: 1.許多孩子的偏食與父母,特別是與母親的偏食有關(guān)。一般來說,偏食的孩子在家不喜歡吃的食物,許多也是他母親不喜歡吃的。在喂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家長總是有意無意地將自己的飲食習慣,甚至偏食習慣“傳染”給孩子。如母親不喜歡吃牛肉,其家也就很少,甚至根本不買這類食品,或者經(jīng)常有意無意地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對該食品的厭惡情緒,久而久之,耳濡目染,孩子也就厭惡這種食品而形成偏食。 2.變花樣 如,有個孩子不喜歡吃茄子,父母就把茄子切成片,把肉夾到里邊;有時候還將茄子做成炸片…… 3.家長做好榜樣: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某種食物的厭惡情緒,相反,在孩子面前對任何食物我們都表現(xiàn)出良好的胃口,以我們的良好食欲帶動孩子的食欲…… C孩子 我家女兒三歲三個月了,吃飯不好。如果在幼兒園,早上一般不吃用勺子吃的稀飯面條,只吃饅頭,中餐也從不吃完,即便是這樣晚餐到家了也吃得少,大人喂的話吃得多。如果在家的話,早上吃得不多,中晚餐自己吃就吃得不多,總要大人督促在旁邊,還喜歡挑食,大人喂的話很聽話也認真。對她吃飯的問題,很頭疼,總不能總要大人喂吧?再說,有的小孩在家吃飯大人喂都調(diào)皮,可是在幼兒園卻很聽話的吃,可能別的小孩怕老師,我問了我兒女,她說只有一點點怕老師。 答:加大孩子的身體活動量,以便孩子有饑餓感;讓孩子自己吃——孩子不吃,就讓“不吃”的自然后果教育她。 案例 在孩子無理取鬧時,我們也可以通過自然后果來教育孩子。如,孩子早已學會了獨立吃飯,但在某一天來性子時,非要父母喂(有時甚至只要母親喂)才吃;或者本來孩子應該按時吃飯,但在某一天來性子時,無論你如何說他也不聽,尤其當他以此來要挾成人來滿足他不合理的要求時,那就讓饑餓這種自然后果來懲罰他,讓他知道吃飯的意義,使他從經(jīng)驗中知道做了不負責任的行為是要付出代價的。比如,有一次午飯時分,我的孩子曉曉突然提出要吃肯德基,她媽媽說可以星期天去吃,但曉曉卻堅持“不去吃肯德基就不吃飯”,她氣急敗壞地將筷子扔到地上……,一家人吃飯完了,曉曉仍堅持自己的態(tài)度,我耐心地說:“你不吃午飯,我們就要收拾碗筷了?!睍詴源蜷_電視就看,壓根就不理我的話。她媽媽收拾完桌子,上班去了,我也不再理會曉曉而埋頭寫作去了。饑腸轆轆的曉曉背起書包上學去了,她被饑餓折磨了整整一個下午,回家后主動認錯,并打開冰箱自取食品,狼吞虎咽,從那以后,曉曉再也不敢輕易提出不合理要求了,并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D孩子 日常的不良習慣如何改正?我兒子由于經(jīng)常換環(huán)境,又在奶奶家,又在姥姥家,而兩家的生活習慣又大不相同,孩子就學了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比如說吃飯要人喂,不愛和人打招呼,不愛運動,比較懶惰,該如何引導呢? 答: 吃飯要人喂,不愛和人打招呼——上面已有答案。這里不再贅述。 不愛運動——父母要做榜樣,全家人都愛運動,孩子也會被感染的。不用講太多的大道理,以自己“熱愛運動”去帶動孩子也熱愛運動。同時,讓孩子在運動的過程中獲得快樂,比如,在運動過程中進行一些游戲,進行一些“比賽”等。 E孩子 莫老師:孩子在家吃飯總是很慢,可據(jù)他說在幼兒園總是吃得挺快的,并且沒吃過的菜任你怎么勸他都不會嘗試,用什么辦法可以克服這種障礙呢? 答:孩子在幼兒園總是吃得挺快——那是因為幼兒園對吃飯速度有明確的不容置疑的速度要求,在家里吃得慢,那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吃飯沒有固定的時間要求。明確時間要求,并且堅決執(zhí)行。讓孩子感覺到吃飯慢的“壞處”——不得吃飽,下頓飯之前餓得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