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 星 眾所周知,“書圣”王羲之愛鵝,但對王羲之愛鵝愛到什么程度,恐怕就鮮有人知了?!短接[》一書中記有王羲之愛鵝的兩則趣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王羲之愛鵝幾乎到了癡迷的程度。 《太平御覽》是我國宋代一部著名的類書,為北宋李昉、李穆、徐鉉等學(xué)者奉敕編纂,共一千卷,初名為《太平總類》。書編成之后,宋太宗日覽三卷,用一年時間讀完了該書,所以更名為《太平御覽》。全書以天、地、人、事、物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謂包羅古今萬象。書中共引用古書一千多種,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獻(xiàn)資料,而其中十之七八己經(jīng)散逸,這就使該書顯得尤為珍貴,被稱作輯佚工作的寶山。 《太平御覽》卷七百四十七 《工藝部四》中載有如下內(nèi)容: 《晉書》……又曰:王羲之,山陰有道士好養(yǎng)鵝,羲之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群相贈耳?!濒酥廊粚懏?,籠鵝而歸。 引文說的是,王羲之見到山陰一位道士所養(yǎng)的鵝后,因為內(nèi)心喜歡,非要買他的鵝,但道士就是不賣,而是向王羲之提出:你若給我書寫一篇《道德經(jīng)》,我就把整群鵝都送給你。王羲之聽后,就高高興興地拿自己書寫好的《道德經(jīng)》,去換了道士的鵝回來。顯而易見,這位喜好養(yǎng)鵝的道士肯定知道王羲之愛鵝,也肯定知道王羲之的書名,并且喜愛王羲之的書法,否則他也不會不肯賣鵝給王羲之,而是提議王羲之用書法作品來換鵝了。“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一語,可以說讓王羲之當(dāng)時的那種高興、滿足的情狀躍然紙上。 《太平御覽》卷九百一十九《羽族部六》中,可見到王羲之愛鵝的另外一則記載: 《世說》曰:會稽有孤居老姥,養(yǎng)一鵝,鳴喚清長。時王逸少為太守,就求市之,未得。逸少乃攜故親,命駕共往觀之。姥聞二千石當(dāng)來,即烹以待之。逸少既至,殊喪往意,嘆息彌日。 引文所說的是,會籍一位獨居的老太太所養(yǎng)的一只鵝,叫聲清亮悠長,當(dāng)時在會稽任會稽內(nèi)史、領(lǐng)右將軍的王羲之得知后,就想去把它買回來,但沒有買成。王羲之于是就讓老太太的故親陪著自己去老太太那里看鵝,誰知老太太一聽說父母官要上門來,就把鵝殺了,燒好鵝肉,準(zhǔn)備用來招待貴客。王羲之到了后,得知自己想看的鵝已成盤中之餐,不由得興味索然,為此嘆息了一整天?!?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殊喪往意,嘆息彌日”一語,令因見不到欲見之鵝而垂頭喪氣、嘆息不已的王羲之如在我們眼前。 買不到內(nèi)心喜歡的鵝,就甘心情愿用自己的書法作品去換;買不到叫聲好聽的鵝,就想方設(shè)法跑到養(yǎng)鵝人家里去看!如此愛鵝之人,從古到今,除了書圣王羲之,怕是再也找不出第二人了吧? |
|
|
來自: jinxingw6qc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