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樓夢里的夢 還要迷亂一次 桃花扇上的桃花 還要繽紛一次 …… 1 小時候,我最喜歡跟著村子里娶媳婦的隊伍跑,看那喜慶的場面,聽那熱鬧的嗩吶聲聲,嘴里嘻嘻哈哈地亂喊 “嘟嘟哇,嘟嘟哇,你家有女嫁我家……”后來讀書了,才知道這大概是《樂府》里面流傳下來的詩歌,原文是“誰家有女嫁誰家?” 姑娘是哪一家的?姑爺又是哪一家的? 再后來,青澀的青春不期而至,讀任洪淵先生的詩《她,永遠十八歲》,讀到“歷史都會有一次青春的沖動/紅樓夢里的夢/還要迷亂一次/桃花扇上的桃花/還要繽紛一次……”的時候,瞬間癡了! 大學的時候,讀《詩經(jīng)?桃夭》,讀到“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時,忽然想起小時候跟著娶媳婦隊伍亂跑的情景,想起了故鄉(xiāng)三月的原野上,桃花漫原,燦若云錦。于是在潛意識里,總是把新娘和桃花畫上了等號。 …… 成年以后,這些與桃花有關的駁雜的記憶,總是在春夜夢回之際,驀然綻放在寂寥的心頭。于是就突發(fā)奇想,要是在所有的花兒中選一種又俗又雅的花兒,該選什么呢? 我覺得應該選桃花。 桃花的特點是艷。說桃花俗,是因為她艷,太艷,艷到泛濫,所以就有了“俗艷”、“爛桃花”的說法;說桃花雅,也是因為她艷,太艷,艷到浪漫,所有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們,題詠桃花的名篇佳句不勝枚舉。 桃花不是名花貴草,不像梅蘭竹菊,牡丹、玫瑰那樣,被人賦予了特定的文化意蘊。她甚至都不應該寫作花,而應該寫作華?!墩f文解字》對“桃花”二字的解釋是:桃,木部,果也。華,榮也,樹木開花謂之華。 說桃花是爛桃花、俗艷的人,是天天與桃樹打交道的人。他們是果農(nóng)或者底層的各色人等。果農(nóng)種桃樹志在賣錢,它更關心的是桃子而不是桃花,所以,我常??吹皆谔一ㄊ㈤_的季節(jié)里,果農(nóng)們拿著棍棒或者鞭子,抽打桃樹枝丫,讓桃花落英繽紛,紅雨漫天。不明就里的看客以為浪漫,熟知內(nèi)情的農(nóng)人見怪不怪。這是疏花,類似于莊稼間苗一樣,讓大部分桃花飄零成泥碾作塵,使得枝頭僅剩的花朵得到更多的養(yǎng)分,以保證桃子的品質(zhì)。 大概因為太熟悉了,農(nóng)人就覺得她凡俗。陽春三月,桃花爛漫,農(nóng)人們看夠了桃花。疲勞了,就覺得她不足為貴,俗花一朵而已。 然而,同樣是桃花的爛漫,在另一些人眼里,就是大雅。這些人里面,有寫《桃花扇》的孔尚任,寫《桃花詩》的唐伯虎,還有寫桃花潭的李白,寫人面桃花的崔護,以及很多很多來不及說的文人墨客。桃花之于他們,是夢中的情人,詩里的靈魂,春天的饋贈,慷慨的感恩。是他們訴說的起點和終點,心靈中一抹永世不忘的紅顏……
2 崔護的桃花詩大概是古今最有名的了吧!跟李白那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有一拚。絕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人面桃花相映紅”這句詩,卻未必知道詩歌背后的故事。同樣,許多人知道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卻未必知道李白和桃花潭以及汪倫的淵源。 宋代《太平廣記》記載,崔護年輕時,到京城長安科舉考試,名落孫山。郁郁之際,游逛到京城南郊的一個地方。當此時也,春風拂面,桃花燦爛。燦若云霞的桃花園中,有一位貌若桃花的妙齡少女倚門而望,“人面桃花相映紅”。落第少年的心突然間春潮萌動了……第二年,這位曾經(jīng)落魄的士子終于進士及第。春風得意之際,他想到了那個讓他春心萌動的桃花少女,于是,他在春風駘蕩的三月里,專門故地重游,期望能找到那位桃腮妖嬈的少女??墒牵旎?,“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首《題都城南莊》的桃花詩,就這樣惆悵而浪漫地流傳了下來。 崔護后來的官做得很大,嶺南節(jié)度使,相當于現(xiàn)在的廣西廣東那一大片地區(qū)的軍區(qū)司令吧。詩也寫的不少,但都沒有這首桃花詩流響深遠。而美女嬌娃,他應該早已“看盡長安花”了吧!唯一讓她念茲在茲的,大概還是這一面之緣的桃花女了吧! 哦,美麗的桃花呀,依舊在春風中艷麗而搖曳!我心上的人??!你在哪里? 和崔護的故事有點相似,唐代的另一位大詩人劉禹錫與桃花的淵源也頗具意味。貞元年間,洛陽才子劉禹錫因為參與政治變革失敗而被貶朗州(今湖南常德),十年后撥亂反正,奉調(diào)回京做官。此間,他聽說玄都觀里的桃花盛極一時,于是焉,劉郎欣然而往并有感而發(fā),作《游玄都觀》詩一首,盛傳一時。“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道觀里美麗的千樹桃花啊,怎么都是我老劉被貶官之后才栽種的呢?這句贊美桃花,感嘆命運的詩句,愣是被人從桃花里挑出了反骨,從贊美和感慨里看出了嘲諷和不滿,于是乎,再貶,而且比上次更遠。有人說貶到了連州(廣東清遠附近),有人說是播州(遵義),反正都是未開化的“南蠻鴃舌”之地吧。 一晃又十幾年過去了,皇帝也換了幾個。垂垂老矣的劉禹錫終于二落二起,再次被召回長安。抵皇都,謁玄都觀,想尋找那片與他的命運轉(zhuǎn)折息息相關的桃花林。然而,桃花蕩然,菜花嫣然。道觀里一望無際的油菜花邈邈艷艷。劉禹錫感慨萬端,又賦《再游玄都觀》一首:“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卑忱蟿⒔裉煊只貋砝?!可是,桃花呢?種桃花的道士呢?怎么就變菜花了呢? 一股崢嶸之氣,鼓蕩在詞句之間。老劉不服氣?。?/span> …… 崔護兩次去看城南莊的桃花,是為了心中的妙齡少女;劉禹錫兩次去看玄都觀的桃花,是為了表達胸中的塊壘。桃花何辜?成為了詩人們表達惆悵或愛情,冷嘲或熱諷的對象;桃花何幸?藉兩位天才詩人的詩歌而艷麗千古!
3 那年春天,在安徽涇縣,細雨濛濛中我走進桃花潭賓館。拉開房間的窗簾,打量著這座安靜的皖南小城。在蒼翠的群山襯托下,她如小家碧玉一般。我說什么也不相信,李白筆下“深千尺”的桃花潭,會在這樣一個地方。 這里,有新四軍“皖南事變”紀念館。有宣紙工業(yè)園。酒店的前臺小姐說,桃花潭在桃花潭鎮(zhèn),此去尚有三四十公里,那是青弋江流經(jīng)萬村峭壁下形成的那一汪深潭。這,就是詩仙筆下萬古流芳的桃花潭?我有些弱弱地表示懷疑。 桃花潭其實并無桃花,也沒有千尺深潭。說白了就是青弋江水在懸崖峭壁下減緩流速,形成的一片水潭而已。清代袁枚《隨園詩話》里記錄了一個故事。李白在宣城的時候,涇縣“豪士”汪倫非常想結交他,于是,在高人指點下,汪倫給李白修書一封,辭曰:“先生好游乎?此處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李白是誰?自稱臣是醉中仙啊。豪飲、賦詩、賞風景,游仙、美女、處處情。于是乎,接讀汪倫信函,欣然赴約。到了桃花潭,不見桃花園。舉目向四野,酒肆在哪邊?這時候,汪倫告訴他,信中所言盛景桃花者,潭水名也,并無十里桃花;萬家酒店者,開酒店的主人姓萬,并非有萬家酒店。按理說,汪倫如此忽悠,李白該勃然大怒才是,怎么可能賦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呢?這當然得益于“豪士”汪倫接待周到??!吃喝玩樂一條龍,據(jù)說李白離別時,汪倫不僅僅是踏歌相送 ,人家除了儀仗隊之外,還有實實在在的禮品呢!“名馬八匹、官錦十緞?!睋Q成今天的行情,怎么著也是幾輛豪車,百萬行頭。如此看來,汪倫之情,深于桃花潭,這一句是實實在在紀實而非修辭! 桃花潭沒有桃花,那么,桃花塢呢?桃花島呢? 一首相傳是唐伯虎所作的《桃花詩》寫到:“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qū)馳我得閑。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span> 痛快!瀟灑!
4 桃花作為一種悲劇美的象征,出現(xiàn)在舞臺上并打動人心的,當屬《桃花扇》。 《桃花扇》是清代著名戲劇家孔尚任的代表作。通過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表現(xiàn)了清初漢族知識分子內(nèi)心深處悲切的亡國之痛。 清初,在明朝遺族知識分子眼里,大清朝是異族政權對漢族的侵凌和統(tǒng)治。這是正統(tǒng)的儒家思想不能接受的奇恥大辱!所以,很多著名的漢族知識分子,避世不出,軟抵硬抗,誓死不和大清朝合作??咨腥螌憽短一ㄉ取?,除了總結南明亡國的歷史教訓,也有痛恨南明的官吏貪污腐敗,不思進取,把大好江山斷送與異族之手的意思。而那把李香君鮮血浸染的桃花扇,作為一個藝術符號,既象征著愛情的純粹和熱烈,也訴說著亡國的悲切和決絕!正如詩人總結的那樣—— “秦淮無語話斜陽,家家臨水映紅妝。春風不知玉顏改,依舊歡歌繞畫舫。誰來嘆興亡!青樓名花恨偏長,感時憂國欲斷腸。點點碧血灑白扇,芳心一片徒悲壯,空留桃花香?!?/span> …… 當代作家王安憶在《黃土的兒子》里,寫到他和路遙的一段對話。她說:“當我們聞說陜北的貧困閉塞之時,就對路遙提出這樣一個科學大膽的建議:為什么不把人們從黃土高坡遷徙出去?這話其實是刺傷了路遙的心,他呈現(xiàn)短暫的一怔,然后臉上露出溫和寬容的微笑,他說:這怎么可以?我們對這土地是很有感情的啊!初春的時候,走在山里,滿目黃土,忽然峰回路轉(zhuǎn),崖上立了一枝粉紅色的桃花,這時候,眼淚就流了下來。 后來我們親眼目睹了崖上的桃花,它總是孤零零的一棵,枝條疏朗,那點點粉紅幾乎要被洶涌澎湃的黃土顏色淹沒。黃土上的天空是格外的藍,似乎專為了照耀這黃土,使這荒涼更加觸目驚心。我不明白在這樣荒涼蒼茫的土地上,為何能迸發(fā)出如此姣嫩的粉紅桃花。它好像是抽空了生命中所有純潔如處子的情感,用盡全力,開放了花朵。如果沒有路遙的提示,我們不會注意到它,它從黃土與藍天的濃郁背景上只是輕描淡寫的一筆,而它是路遙眼中永遠傷及心肺的景色。” 洶涌的黃土高原,寂靜的春天,藍天白云,粉嫩孱弱的一枝桃花,激蕩出滾燙的熱淚……我必須承認,當年我讀著這文字的時候,眼里的淚水止不住就下來了。 然而,讓我青春迷亂的,依然是任洪淵先生的那句詩:“紅樓夢里的夢/還要迷亂一次/桃花扇上的桃花/還要繽紛一次……” 這是多么美妙而豪邁的愛情宣言?。∈藲q,經(jīng)歷過二百一十六輪滿月的浸潤,當二百一十六輪滿月同時升起的時候,姑娘青春的心,潮涌了,雪崩了。桃花繽紛,春夢迷亂,青春的力和血,性和詩,都在醞釀著一次歷史的沖動! 于是,在三月里,我們看到周原之南的土地上,桃之夭夭,妁妁其華。子之于歸,宜其室家。 于是,在三月里,我們看到滿村的桃花開了,鄰家的姑娘嫁人了…… 2017年3月3日 黃淮春早,桃花夭夭。 攝影家簡介 張同春,(微信號ztc13903742887)1952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禹州市。1971年開始從事攝影,經(jīng)常在報刋雜志上發(fā)表攝影作品,多次參加攝影大賽獲獎;出版攝影畫冊五本。出版發(fā)行過“許昌春秋樓”郵資封郵票;《許昌塔文化博物館》圖片被中央電視臺入選,于2016年元月至8月每天早上7點55分天氣預報欄目央視1套綜合頻道和13套新聞頻道播報天氣時同時播出長達8個月。曾任《交通與社會》雜志攝影記者;巜中國藝術報》特邀攝影記者;香港巜大公報》攝影記者?,F(xiàn)為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攝影家協(xié)會第四屆、第五屆理事;高級攝影師。《大地菲芳》文學微刊特聘首席攝影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