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有作為消費者的憤慨和警醒,也有張桓是滴滴D輪融資的小投資人,被自己投資的平臺司機打的反差,還有雙方各執(zhí)一詞,情節(jié)不斷反轉(zhuǎn)的羅生門劇情。 4月29日,張桓在其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發(fā)文稱,乘坐滴滴快車被司機毆打,導(dǎo)致眼部軟組織挫傷。 據(jù)張桓說,他叫滴滴快車,20多分鐘還沒到,就電話過去問,對方說對不起,他拉錯了人,讓張桓等一下他。 張桓說北京那么堵,哪知道你什么時候回來,決定再叫第二部車,但司機就是不取消訂單,讓他無法叫第二部車。 就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那部車到了,司機確認了他的身份后,一拳頭就打在了他左眼角。 張桓說司機罵罵咧咧說他投訴自己,張桓則表示冤枉,說閑得蛋疼才投訴你,他只是想抓緊打第二部車而已。 司機打完人就跑了,張桓打滴滴客服電話沒人接,只好打110,去派出所做了筆錄。 更諷刺的是,張桓曾經(jīng)通過某投資公司投了100萬美金參與了滴滴的D輪融資,結(jié)果被自己投資的平臺司機給打了。 于是張桓在公眾號發(fā)文,質(zhì)疑滴滴平臺對司機管控力度不夠,處理問題拖泥帶水,文章很快瀏覽量超過10萬+。 滴滴發(fā)表公開信回應(yīng),稱正在調(diào)查核實訂單及司乘沖突詳情,司機賬戶已被凍結(jié)。
隨后事件發(fā)生了反轉(zhuǎn),滴滴方面向經(jīng)濟觀察網(wǎng)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 張桓曾“侮辱”司機,雙方在21:53 到22:01這段時間,通過號碼保護進行了5次聯(lián)系。 在22:01最后一通號碼保護錄音中,司機稱“我給你取消訂單吧,不收你費用”,乘客則表示要舉報司機,并帶有侮辱性詞匯,導(dǎo)致沖突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方面還公布,在22:38左右,涉事司機在線投訴乘客醉酒對其辱罵。 究竟是張桓說的,司機不取消訂單,讓他無法叫第二部車,他沒有投訴。 還是司機說的愿意取消訂單,不收費用,乘客表示要舉報,并帶有侮辱性詞匯呢? 雙方各執(zhí)一詞,事件還在調(diào)查中,但對我而言,最大的感慨不是真相如何,而是一定要遠離垃圾人,不要激發(fā)垃圾人心中的惡。 什么是垃圾人呢?就是那些負能量爆棚,戾氣十足,一言不合就不顧后果大打出手的人。 張桓遇到的司機正是這樣的人,他拉錯了人,犯錯在先,即使被投訴,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通話中張桓用了侮辱性詞匯,司機也可以對投訴申辯,通過正當渠道解決,而不是直接大打出手。 張桓在這件事中的表現(xiàn)我們每個人都能理解。 如果我被司機這樣放了鴿子,多等這么長時間,肯定也氣不打一處來。 多半說幾句重話,比如投訴你,或者真的投訴也是很正常的,心里惱火嘛。 但這種做法會激發(fā)出對方心中的惡,特別是如果滴滴是這位司機的主要收入來源時,事件自然會向極端方向發(fā)展。 有些人可能覺得不就是投訴一下嘛,何況你犯錯在先,至于打人嗎? 但司機可能覺得,這就是讓我丟了工作,斷了我的收入,毀了我的生活。 挨一頓打雖然已經(jīng)看起來很嚴重了,但和其他遭遇垃圾人的事件相比,張桓可以說幸運多了。
2017年5月,28歲的《陳翔六點半》藝人劉潔,帶未婚夫去醫(yī)院看望生病的外婆。 在住院部樓下遇到一名醉漢,只因不小心碰了一下,醉漢就罵罵咧咧態(tài)度極其惡劣,于是,這對情侶和醉漢理論起來。 結(jié)果醉漢二話不說,突然抽出刀子,沖著女孩連捅兩刀,一刀心臟、一刀脾臟,隨后追著劉潔未婚夫一路砍殺,導(dǎo)致其未婚夫在逃命中腿部被砍三刀…… 2016年6月,濟南一男子在網(wǎng)上訂了外賣,買的早餐,卻中午才到,由于送餐時間超時,男子不僅打了差評,還瀟灑地留言吐槽發(fā)泄不滿。 結(jié)果飯店老板看到之后勃然大怒,竟然帶著菜刀追到他住處,在樓道里將男子頭部、手臂全身多處砍傷,縫了數(shù)十針。 2017年2月,武漢市一家面館,來了一位男子,點了4塊錢的素寬粉,結(jié)賬時被告知漲價1塊錢,這位男子就是不給,老板便與他爭吵起來,雙方甚至大打出手。 沖動之下,這位男子跑進廚房,拿起菜刀砍下了老板的頭,扔進了垃圾桶…… 只是一個差評,一個投訴,撞了一下后的理論,或者區(qū)區(qū)一塊錢,都有可能導(dǎo)致嚴重的后果。 社會上有不少人內(nèi)心充滿了負能量和危險,隨著負能量的積累,他們需要發(fā)泄出來。 如果正好有人這時和他們產(chǎn)生哪怕再小的摩擦,都可能迸發(fā)出無比可怕的后果。 所以對生活中的各種矛盾摩擦,一定要多一點寬容和忍讓,退一步海闊天空。 如果一定要投訴或差評,最好在匿名或確保對方找不到自己的情況下,畢竟自身安全還是第一位,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再考慮發(fā)泄心中的怒火。 如果張桓在交涉過程中,態(tài)度再溫和一些,愿意退一步,哪怕吃一點虧,和現(xiàn)在的結(jié)果比都好的多。 為什么一定要和垃圾人論長短,甚至激發(fā)他們心中的惡呢? 有句老話叫“惹不起躲的起”,許多人覺得這就是慫,膽小怕事,但這其實是一種避其鋒芒的睿智。 就像那個老虎與瘋狗的故事,瘋狗沖老虎叫,老虎趕緊躲開了。 兒子追問:“父親,你敢與獅子廝殺,與獵豹打斗,為何要怕一只瘋狗?” 老虎笑著回答:“不是誰都配做你的對手,打敗一只瘋狗不光榮,但被瘋狗咬到一口卻很倒霉?!?/span> 下次再遇到類似的事,一定要提醒自己多想想這個故事,遠離垃圾人,惹不起躲的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