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中國古代詩詞學的流派,花間派算是其中比較特別的一種。因其來源于《花間集》,故而得名花間派,其詞作內(nèi)容多是歌悲歡離合,旅愁閨怨,傷愁感思,也有著男女之間的情感。說到這花間派,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詞人就是“溫韋”,即溫庭筠和韋莊。而我們今天講到的這位男子,就是其中的晚唐詩人,韋莊。說到韋莊,其留下來膾炙人口的詩句也有非常多,例如這首《菩薩蠻》: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  這首詩是《菩薩蠻五首》中的第二首,其中描寫了江南水鄉(xiāng)的風景和人物,韋莊在表達自己對江南水鄉(xiāng)依戀之情的同時也對自己在漂泊的愁苦。 韋莊的畫像 韋莊,字端己,京兆郡杜陵(今陜西西安)人。韋莊是晚唐時期的詩人、詞人也是當時的儒客大家。提到這韋姓詩人,曾有一山水田園派詩人韋應物寫下了《滁州西澗》,其中的“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至今還時常為世人所稱贊。而韋莊就是韋應物的四世孫。但是韋家到了韋莊這一代的時候家道早已中落,再也沒有了昔日的繁榮昌盛,然而雖家境貧寒,韋莊卻自幼聰慧過人,十分好學。 韋莊的作品 但是即便韋莊多么學富五車,卻不幸在長安應舉不第,此時的韋莊已經(jīng)年過四十。而韋莊并沒有放棄,不久后就再一次參加了考試,但是這一次韋莊沒有等到金榜題名,而是等到了黃巢軍。在黃巢軍攻入長安后,韋莊就和弟弟妹妹失散在了戰(zhàn)亂之中,就此和家人分離。唐中和二年,韋莊奔赴洛陽,誰料戰(zhàn)火也蔓延到了洛陽,此時的韋莊已年近半百。在這樣的情況下,韋莊就開始游歷廣地,開始了自己四處漂泊的生活。 韋應物的畫像 韋莊在后來顛沛流離的生活之中,每每看見美景和一路所見所聞,心中皆是思緒萬千。后來韋莊借一位逃難的婦女之就口,描述了當時黃巢起義社會的混亂局勢,隨即就創(chuàng)作了《秦婦吟》: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陽城外花如雪。東西南北路人絕,綠楊悄悄香塵滅。路旁忽見如花人,獨向綠楊陰下歇。鳳側(cè)鸞欹鬢腳斜,紅攢黛斂眉心折。……”  這首詩一出,就頗受人們的欣賞和贊美,韋莊也因此獲得了“秦婦吟秀才”的稱號?!肚貗D吟》還和《孔雀東南飛》、《木蘭辭》并稱為“樂府三絕”。而韋莊即便有了如此雅稱,卻也難逃繼續(xù)四處漂泊的結(jié)局,后來他來到了江南。 江南水鄉(xiāng) 韋莊一到江南,就被江南的景色深深吸引住了,江南的美景仿佛撫慰了他一顆孤獨無依的心靈。韋莊在江南一呆就是十年,而在這十年之間,韋莊在詞風上也有了巨大的改變,并且也寫下了很多關(guān)于江南的詩詞。如《江南送李明府入關(guān)》、《寄江南諸弟》,以及晚年時期的《菩薩蠻》五首。在其中,韋莊感嘆道:“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以及“勸君今夜須沉醉,尊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p> 《菩薩蠻》五首 在韋莊為江南所作的這些詩詞之中,他仿佛覺得再多華麗的辭藻,再優(yōu)美的詩句,都無法比喻出江南的美好。江南對于韋莊來說,相當于第二個故鄉(xiāng),所以在《菩薩蠻》五首之中,每一首都表達了韋莊對于江南的思念。894年,此時年近六十歲的韋莊,回到了自己的故鄉(xiāng)洛陽。也正是在這一年,韋莊終于中了進士,隨后就被朝廷任命為了校書郎,然而這卻并不代表著局勢就此平定。896年,韋莊奉命入蜀,受到王建的賞識,兩人也建立了很深的友誼。在899年,被任為左補闕的韋莊和兄弟韋藹共同編著了《又玄集》,收錄了“才子一百五十人,名詩三百首”。 江南美景 900年,朝廷之中的宦官發(fā)動了宮廷政變,韋莊面對如此局勢無可奈何選擇投靠了好友王建,被王建任命為掌書記。韋莊在投靠王建之后,一直盡心盡力,兢兢業(yè)業(yè)的輔佐王建。后來在韋莊的建議下,眾人擁戴王建登基,建國號蜀。韋莊也官至宰相,并且蜀之開國制度很多也是由韋莊所制定。最后,漂泊了大半生的韋莊,于910年8月逝世于成都的花林坊,享年七十五歲。 王建畫像 韋氏一族好似有著魔力,即使到了韋莊這一代已經(jīng)家道中落,然而韋莊在最后還是讓韋氏一族成功成為了豪門大族??稍陧f氏光鮮亮麗的背后,是韋莊大半生的坎坷,大半生的漂泊,也是韋莊大半生的身不由己和無可奈何。不得不說,韋莊的一生是傳奇的,是感人的,《唐才子傳》中,有著對于韋莊的如此評價:  “莊早嘗寇亂,間關(guān)頓躓,攜家來越中,弟妹散居諸郡。西江、湖南,所在曾游,舉目有山河之異,故于流離漂泛,寓目緣情,子期懷舊之辭,王粲傷時之制,或離群軫虎,或反袂興悲,四愁九怨之文,一詠一觴之作,俱能感動人也?!? 【來源:印晴講娛樂】 聲明:轉(zhuǎn)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作者持權(quán)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