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科刺桐屬,喬木或灌木。南方多種植,北方基本無。 枝干多長刺,小心手接觸。羽狀三片葉,葉色為濃綠。 總狀花序長,花軸數(shù)朵簇。花瓣鮮紅色,鮮艷尤顯目。
2、龍牙花5621C 龍牙花,盛花在初夏。 總狀花序一串長,恰如懸掛紅月牙。 阿根廷國花。
3、雞冠刺桐5621C
雞冠刺桐喜高溫,耐寒能力也不低。 落葉灌木小喬木,莖和葉柄具皮刺。 初夏花與葉同出,頂生總狀花序枝。
刺桐屬植物簡介 一、刺桐屬 1、形態(tài)特征 喬木或灌木,常有刺;葉互生,有羽狀小葉3片;小托葉腺體狀;花通常大,排成總狀花序,在花序軸上數(shù)朵簇生或成對著生;萼常偏斜或2唇形;花瓣鮮紅色,極不相等,旗瓣闊或狹,翼瓣短,有時極小或缺,龍骨瓣遠較旗辯短?。恍廴?0,單體或二體(9+1)子房具柄,有胚珠多數(shù);莢果具長柄,線形,于種子間收縮成念珠狀。 2、分布:
刺桐屬,分布區(qū)域布于全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有200種,我國有6種,產(chǎn)西南至南部。其中刺桐E. 二、南方常見品種——龍牙花和雞冠刺桐 (一)龍牙花 龍牙花花紅綠葉扶疏,初夏開花,深紅色的總狀花序好似一串紅色月牙,艷麗奪目,適用于公園和庭院栽植,若盆栽可用來點綴室內(nèi)環(huán)境。是阿根廷國花。 中文學名:龍牙花
拉丁學名Erythrina 別稱:象牙紅、龍芽花、烏仔花、英雄樹、珊瑚刺桐、珊瑚樹 1形態(tài)特征 龍牙花是灌木或小喬木植物,高3-5米。干和枝條散生皮刺。羽狀復葉具3小葉;小葉菱狀卵形,長4-10厘米,寬2.5-7厘米,先端漸尖而鈍或尾狀,基部寬楔形,兩面無毛,有時葉柄上和下面中脈上有刺。頂生小葉較側(cè)生小葉為大,側(cè)生小葉基部略偏斜;小葉菱狀卵形或菱形,頂端尾狀或漸尖而鈍,基部寬楔形或近截形或近圓形,基部有一對腺體,全緣,兩面無毛,有時背面的中脈上具小皮刺,長約4-10厘米,寬約2.5-8厘米;小葉柄無毛及中脈上有刺,長約3-5毫米;小托葉腺體狀。 總狀花序腋生,長可達30厘米以上;花深紅色,具短梗,與花序軸成直角或稍下彎,長4-6厘米,狹而近閉合;花萼鐘狀,萼齒不明顯,僅下面一枚稍突出;旗瓣長橢圓形,長約4.2厘米,先端微缺,略具瓣柄至近無柄,翼瓣短,長1.4厘米,龍骨瓣長2.2厘米,均無瓣柄;雄蕊二體,不整齊,略短于旗瓣;子房有長子房柄,被白色短柔毛,花柱無毛。 莢果長約10厘米,具梗,先端有喙,在種子間收縊;種子多顆,深紅色,有一黑斑。花期6-11月。 2主要價值 樹皮:作麻醉劑和止痛鎮(zhèn)靜劑。
(二)雞冠刺桐
雞冠刺桐(雞冠豆、巴西刺桐、象牙紅)是蝶形花亞科、刺桐屬植物。雞冠刺桐喜光,也耐輕度蔭蔽,喜高溫,但具有較強的耐寒能力。原產(chǎn)于南美巴西、秘魯、南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地。
雞冠刺桐,別
拉丁學名Erythrina
形態(tài)特征 雞冠刺桐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莖和葉柄稍具皮刺。 羽狀復葉具3小葉;小葉長卵形或披針狀長橢圓形,長7-10厘米,寬3-4.5厘米,先端鈍,基部近圓形?;ㄅc葉同出,總狀花序頂生,每節(jié)有花1-3朵;花深紅色,長3-5厘米,稍下垂或與花序軸成直角;花萼鐘狀,先端二淺裂;雄蕊二體;子房有柄,具細絨毛。莢果長約15厘米,褐色,種子間縊縮;種子大,亮褐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