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右任《秋瑾墓志銘》釋文:秋先烈紀念碑記 中華民國十六年春,國民革命軍勘定浙江,士庶歡樂。追念成功所自,莫不歌頌諸先烈之首犯大難有以啟之。而吾鄉(xiāng)先烈,自徐先生錫麟與陶先生成章而后,以秋先生瑾為最著。民國之初,徐先生祠于西郭,陶先生祠于東湖,各有瞻仰之所;惟秋先生迄今無表彰,隆禮闕然。于是邑人王君世裕等,慨念興起,議建祠筑亭,永昭功烈;具狀政府,言其事,并請款。會中央有不立專祠之決議,旋奉國民政府令,依內(nèi)政部議,準建風(fēng)雨亭及紀念碑,其經(jīng)費由省政府會縣估定籌撥。令既下,邑人之心大慰。乃遂相度地勢,眾意咸謂軒亭口為先生正命之地,宜建紀念碑;臥龍山之地巔近西南處,可下瞰先生當(dāng)年拘系之典史署,宜建風(fēng)雨亭。鳩工庀材,不日事成。亭取‘秋風(fēng)秋雨’之句以為名。詠其詩,想見其為人,流連憑吊,情不自已。而軒亭口人口稠密,往來肩摩,睹紀念碑之矗立,尤足以感動群情,廉頑立懦。蓋必有后人繼起建設(shè),而先烈之勇往犧牲,始不虛。然則是碑與亭,固為革命締造之光,實以群眾興奮之劑,宜與徐、陶紀念鼎分輝映云。十九年三月蔡元培記,三原于右任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