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魚腥草 01 分布 產(chǎn)于江蘇、浙江、江西、安徽、四川、云南、貴州、廣東、廣西等 02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腥臭氣。莖下部伏地,生根,上部直立。葉互生,心形或闊卵形,先端漸尖,全緣,有細(xì)腺點(diǎn),脈上被柔毛,下面紫紅色;托葉條形,下半部與葉柄合生成鞘狀。 03 性味歸經(jīng) 辛、微寒;歸肺經(jīng) 04 功效 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 05 用法用量 15-25g,不宜久煎;鮮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搗汁服。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熏洗患處 06 相關(guān)配伍 1、外感風(fēng)寒,痰熱喘咳:配桑白皮、黃芩等。 2、肺癰吐膿:單用或配冬瓜子、桃仁、鮮蘆根、桔梗、甘草等。 3、痔瘡墜痛:煎湯熏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