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花園去了,不弄得一身綠不回來?!?br>我仿佛躲在窗臺下,咬著舌頭聽過這些話,然后輕輕地躡足走進房間里,用一個笑等待被發(fā)現(xiàn)。忽然從背后抽出一枝花。我喜歡紅花,但是抽的一枝玉色的,我的頭發(fā)亂了,我得去梳,頭發(fā)軟軟的,說明一切感覺。 我想我開始留意呵,應是在我們那個花園里。我記不起什么時候我第一次走到花園里去。但我覺得我那一身綠。我到花園里去,并非想去得到些什么,好像我就只為了到那里面去。我知道那是我們的家的一部分,而那邊卻不住人,我就得去,像許多以過程為完成的探險家一樣。我也不知道我在里面做些什么,可是一進去,就是半天。我們所玩的事物無非還是在家里玩的,但是在家里玩就不會需要那么些時候?!簧砭G,一身綠,那是千真萬確的。小孩子對于草的興趣遠比對于花的大得多。草是床,是凳子,可以從心所欲作為一切的東西。我的肘彎膝蓋,凡是衣服容易破的地方,沾染草汁尤其甚多。巴根草帶紅色的莖很頑強,把我的鞋底磨得很滑,還發(fā)青黑色的光,我老懷疑巴根草里有鐵。但他們不會注視我的鞋底。 摘自《汪曾祺經(jīng)典 · 游蹤行旅亦有趣》 汪曾祺 著 主編 陳其昌 顧問 汪朗 譯林出版社 鳳凰壹力 2020-7 游蹤行旅,人生百味, 大江南北,風土人情。汪曾祺用質樸的語言將自己所走過的北京、昆明等地的所見所聞所想,以獨到的審美娓娓道來。植于一方水土,涵蓋人生百態(tài),堪稱一部“文化小說”,每一處都透露著他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和對人生深入透徹的思考。中國文人的別樣記錄,溫柔的心靈撫慰。 內容簡介 《游蹤行旅亦有趣》為《汪曾祺經(jīng)典》叢書之六,其內容有敘事的、抒情的、釋理的,文筆手法細膩,結構順暢,條理清晰,內容豐富多彩,語言流暢優(yōu)美。汪曾祺先生的大部分作品都傾注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江蘇高郵這一方土地,本書中他也用質樸的語言將自己所走過的北京、香港、昆明等地的所見所聞所想,以獨到的審美娓娓道來。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生于傳統(tǒng)士大夫家庭,從小飽受詩書字畫熏陶,抗戰(zhàn)初考入西南聯(lián)大中文系,師承沈從文,被稱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金庸譽之為“中國味”的作家之一。 他的文字干凈而傳神,諧雅兼具,植于一方水土,涵蓋人生百態(tài),堪稱一部“文化小說”,每一處都透露著他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和對人生深入透徹的思考。他的娓娓道來,在那個風云巨變的時代是中國文人的別樣記錄和溫柔的心靈撫慰。 主編陳其昌,現(xiàn)任汪曾祺研究會秘書長,曾擔任高郵市文聯(lián)駐會主席,市文化局副局長。長期從事教育、宣傳、文化、文藝工作,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發(fā)表文學作品,著有《煙柳秦郵》《新民灘的悲歡》《朱葵藝術傳》《熊緯書傳》等著作。 顧問汪朗,汪曾祺長子,散文作家、資深媒體人,曾任經(jīng)濟日報社國際部主任。作品有《刁嘴》《衣食大義》《食之白話》《我眼中的父親——汪曾祺》《四方食事·胡嚼文人》《老頭兒汪曾祺:我們眼中的父親》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