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硬分幣,也就是壹分、貳分、伍分硬幣,俗稱“ 鋼镚 ”。是我國從1951年開始發(fā)行,至今仍在流通的人民幣,屬于 第二套人民幣 。 第一套人民幣是從1948年開始發(fā)行的,面值從1元到5萬元,當時舊幣制1萬元相當于1元,第一套人民幣100元就相當于1分錢,所以也就不需要小面值貨幣了。 從第二套人民幣開始,發(fā)行了壹分、貳分、伍分紙幣,但考慮到流通使用等情況,還是發(fā)行了硬分幣。 1955年,沈陽造幣廠由前蘇聯(lián)專家合作建廠,并鑄造新中國第一批鋁銅合金硬分幣(1957年以后改為 鋁鎂合金 ),1955年只鑄造發(fā)行了壹分、伍分硬幣。1956年壹分、貳分、伍分硬幣都發(fā)行。隨后的年份里,按市場存量及金融考慮,以及其它原因,國家有計劃地選擇年份發(fā)行硬幣,例如1957年就未發(fā)行貳分硬幣,1960年未發(fā)行壹分、伍分硬幣,而1965年至1970年,壹分、貳分、伍分硬幣均未發(fā)行。 對于這些發(fā)行情況,一般老百姓很少得知,個別搞收藏的人知道一些。如果你見到了1957年的貳分硬幣,當年就沒有發(fā)行,那就一定是假的臆造幣。 硬分幣由于發(fā)行量的原因,有一些硬分幣收藏難度大,市場價格也比較高,主要有三類: 1、“五大天王”。指1979年(伍分)、1980年(貳分、伍分)、1981年(壹分、伍分)。這五枚硬分幣在你自己家里一般找不到,當年這五枚硬分幣發(fā)行后,基本都裝幀成套,贈送或賣給了外國,國內很少,后來隨著國內收藏熱,部分從國外回流,但價格很高。 2、“四小龍”。指1955年(壹分)、1957年(壹分)、1992年(壹分、貳分)。當年鑄造量小,社會上存量少,家里翻翻,也許能找到。 3、“十小金剛”。硬分幣從1992年停止發(fā)行,后來由于銀行結算需要,從2005年到2015年(2014年除外)共10年,發(fā)行10枚壹分硬幣。 以上三類“鋼镚”價格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鋼镚”來說,收藏市場價格并不高,現(xiàn)在也就是論斤,一斤大約六、七十元吧。很多人家里都有,以為是多大的寶貝,其實不是。 歡迎喜歡收藏的朋友關注、點評。 下面附“鋼镚”發(fā)行年限,供收藏愛好者留存。(價格僅供參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