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晏殊《浣溪沙》 晏殊一生所作據(jù)說超過萬首 如果都保存下來 那應該僅次于乾隆 成為詩詞創(chuàng)作群中的榜眼 但會寫詩不算本領 寫得好才顯功夫 什么樣的意外讓晏殊嘗到人生中挫折的滋味 賦一曲新詞而竟千年流傳? 是什么因素使他慨嘆“無可奈何花落去” 卻又欣喜于“似曾相識燕歸來”? 為什么說詩詞與才相關 與學相關 更與性情相關? 為什么說晏殊是一個具有真性情的人? 為何有真性情才能寫得出真詩詞? 請聽湖北之聲《煒煒道來》 “人間美詞”第三期:《無可奈何花落去》 “宰相詞人”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mp3 24:44 來自湖北之聲 王新才博士,教授,武漢大學圖書館館長。教育部高校圖工委副主任,湖北省高校圖工委副主任兼秘書長,武漢珞珈詩派研究會會長。 1. 晏殊七歲就獲神童之譽 十四歲就與一班進士并試朝廷 且一點也不怯場 成功獲賜同進士出身 廷試復試考詩賦時 晏殊發(fā)現(xiàn)賦題正是不久前剛做過的題目 便立即請求更換考題 他的誠實不欺深得皇帝欣賞 而其新所作賦 皇帝一讀之下也連連稱善 他因而被任命為秘書省正字 晏殊被任命之后 真宗派人暗中考察 發(fā)現(xiàn)館閣臣僚無不整天嬉游燕賞 只有晏殊杜門不出在家苦讀 因為晏殊的刻苦用功 后來真宗為太子挑選導師 很自然地就相中了晏殊 王新才:任命后,晏殊在回復皇帝時說話也照樣質樸天真,誠實可愛。他說:“臣不是不喜歡燕游,只是因為太窮,做不到。”可見他是一個具有真性情的人。 原本因為這種性情和機遇 他的仕途肯定是一帆風順的 但事實并非如此 在仁宗上臺之初 掌權的是在簾后聽政的章獻太后 晏殊這時剛升官卻不審時度勢 這讓太后老大不高興 宋仁宗天圣五年正月 他嫌一位從幸玉清昭應宮的持笏的跟隨來晚了 因而拿過笏板就打了過去 一不小心將小跟隨的牙齒打折了 引來了主管官風吏治的御史的彈奏 他就被貶黜到宣州 這一次情急隨手 使晏殊嘗到了人生中挫折的滋味 他不免有些借酒澆愁 《浣溪沙》也就在這段時間應運而生 2. 詩詞與才相關、與學相關 更與性情相關 有真性情才能寫得出真詩詞 而逆境 正是考驗一個人真性情的熔爐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p> “一曲新詞酒一杯” 何以要填新詞?何以要飲酒? 晏殊在這首《浣溪沙》中皆不明言 只承以“去年天氣舊亭臺” 一處亭臺,某種天氣 天氣是像去年那樣的天氣 亭臺是曾經(jīng)有過故事的亭臺 一個“去年”,一個“舊” 時間跨度雖只一年 而這一年里因了這一次動手的轉折 不免有了入心的感受 “夕陽西下幾時回?” 流連在那充滿過歡樂的亭臺 看著夕陽西下 感受著那些曾經(jīng)的快樂 也一并西沉 太陽落后有再升的日子 而那些快樂呢?它們何時能再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p> “無可奈何花落去” 這世間最讓人無奈的事 是一切美好事物都不長久 就像枝頭繁花 稍開即逝,轉瞬即消 去時無法可挽,去后無跡可尋 與之相類的還有我們的青春 那些年輕的時光像流水一般一去不回 縱有通天富貴 也買不回那似水流年 晏殊的仕途算是順利的了 但一切說來就來,而說去也就去了 落日樓閣,向晚亭臺 一位謫官,萬片飛花 “無可奈何”可以說是 晏殊此際內心最生動的寫照 “似曾相識燕歸來” 這一對句的高妙在于 “無可奈何”體現(xiàn)了一種人類面對造化的無力感 暗含著無盡的憂傷 但春燕的飛舞卻在這悲情的無邊幽暗之中 增添了一道明麗的色彩 給心以溫暖,給人以信心,給人間以希望 而且這燕還“似曾相識” 一方面使人頓生親近之感 一方面照應上片之“去年”和“舊” 草蛇灰線,遙遙相應 王新才:晏殊要去杭州,路經(jīng)維揚,在大明寺休息的時候,就讓侍史誦讀掛在壁間已題寫上板的詩。詩能上板掛壁,通常意味著要么作詩者有名,要么詩寫得好。壁上詩倒是不少,但很少有詩能讓閉目養(yǎng)神的晏殊聽完。他聽侍史誦讀的絕招之一就是,不許說出作詩者的姓名、官爵和鄉(xiāng)里(爵里)。最終有首詩打動了他,讓他主動打聽起作者來,并邀請這位作者江都尉王琪共進晚餐。 飯后兩人閑步池上,時落花紛飛。晏殊說:有時候我得了一句詩,常常年余都對不上。比如“無可奈何花落去”這句,就一直想不出下聯(lián)。王琪聽后應聲而答:似曾相識燕歸來。王琪的敏捷與才華很是讓晏殊欣賞,就將他征聘,辟為僚屬,也就是所謂辟置,并找機會給他推薦館職。 “小園香徑獨徘徊?!?/p> 黑夜將臨 燕子雖已成雙飛來 而人卻是孤獨地徘徊于黃昏 晏殊此調雖毫不言愁 但彌漫其中的一種悵惘之情 卻如夜幕一般籠罩 輕易揮之不去 3. 晏殊一生相對順暢 年少科第,年輕高官 以至于一些年紀與他差不多 甚至還稍年長于他的人像范仲淹、孔道輔 都是他的學生輩 晏殊喜評詩 喜歡從詩句中看一個人有沒有富貴氣象 比如“老覺腰金重,慵便枕玉涼” 腰纏黃金,頭枕寶玉 在晏殊看來,“未是富貴語” 而“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 這才是富貴人家才有的景象 中國傳統(tǒng)詩詞 多表現(xiàn)孤獨困苦憂患 而晏殊作詞不蹈襲人語,善狀景寫情 氣度閑雅,類多風流蘊藉 他的詩中的這種富貴氣象 是因為他人生的相對成功所致呢 還是其成功因這種自然性情所致? 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 王新才:晏殊這樣一種富貴氣象應該是得之于心靈的一種修為。他從小就顯示出一種氣度,以誠待人,以真性情處世,以平常心看待萬事萬物,因此雖處逆境而不放恣,從而能自振起。所以,他雖然會慨嘆無可奈何花落去,但更能看到似曾相識燕歸來。 一花一世界 一詞一情懷 湖北之聲《煒煒道來》“云成長”系列 一起走進“人間美詞” 每周六推出 共9期 策劃、主持:劉煒 制作:高路一、楊旭宇 新媒體編輯:邱婧純(實習) 審核:劉開莫、梁延 【來源:湖北之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