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藍夢島主 原創(chuàng)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歷史真實中的紀曉嵐,不僅有鐵齒銅牙,更有絕世才華,而且,他的才華不僅體現(xiàn)在枯燥學問上,更體現(xiàn)在生活趣味中。《雨窗消意錄》評價他:“喜詼諧,朝士多遭侮弄?!?nbsp;《履園叢話》亦有言:“獻縣紀相國善諧謔,人人共知。”大致意思都是說,紀曉嵐幽默詼諧,愛開玩笑,朝野上下大小官員,大多都被他捉弄過。 無論是在坊間傳聞中,還是在史料記載里,都不乏關于紀曉嵐才思敏捷的有趣故事。如下試舉幾例。 (紀昀,字曉嵐,畫像) 故事一:暗諷和珅 《清朝野史大觀》記載,一次和珅府中新修了一座涼亭,特地請大才子紀曉嵐題匾。紀曉嵐本來不愿意為貪官效力,但稍微琢磨后又答應了,提筆寫下了“竹苞”二字。 “竹苞”典出《詩經·小雅·斯干》,原文是:“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惫艜r候人們常用“竹苞松茂”形容華屋落成,祈福家族興旺。如此看來,紀曉嵐為和珅新亭題字“竹苞”倒也十分應情應景。和珅因此大悅,拜謝后命人高懸于新亭之上。 不久后,乾隆皇帝應邀來到和珅府邸,見到紀曉嵐題寫的“竹苞”二字,不禁掩面大笑,對和珅說:“紀昀在罵你呢!”原來,紀曉嵐利用書法技巧,故意將“竹苞”拆解,分開來讀就是“個個草包”。和珅吃了啞巴虧,氣得半死。 (紀曉嵐與和珅劇照) 故事二:調侃太監(jiān) 紀曉嵐捉弄太監(jiān)的故事尤為家喻戶曉,比如最經典的一段:宮里的小太監(jiān)經常纏著紀曉嵐講故事,于是紀曉嵐就說:“從前啊,有個太監(jiān)……”說到此處便戛然而止,小太監(jiān)欲知下文急忙催促:“下面呢?下面呢?”紀曉嵐則笑道:“下面沒有了??!”這個雙關語,至今仍被不斷引用。 又有一次,紀曉嵐到南書房當差,當時正值隆冬,他卻手拿折扇以示文雅。此情此景下,太監(jiān)總管操著一口濃重的南方口音調侃道:“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曾讀否?”紀曉嵐聞言倒也不惱,張口對出一則下聯(lián):“老總管,生南方,來北地,那個東西還在么?”好吧,紀曉嵐,算你狠。 (紀曉嵐劇照) 故事三:巧罵同僚 據說紀曉嵐擔任禮部侍郎時,官高一級的尚書和御史曾來府上拜訪。紀曉嵐素日里最愛打趣同僚,尚書與御史此番有意來“報仇雪恨”,于是指著院中的狗問道:“你瞧,是狼(侍郎)是狗?”紀曉嵐瞬間就聽懂了弦外之音,當即回答道:“區(qū)分狼與狗的方法有二,其一是看尾巴,下垂是狼,上豎(尚書)是狗;其二是看飲食,狼非肉不食,狗則喂肉吃肉,遇屎(御史)吃屎?!奔o曉嵐一語雙關,一箭雙雕,把尚書和御史一塊罵了。 (乾隆與紀曉嵐劇照) 故事四:智答乾隆 乾隆皇帝有兩大愛好,其一是游山玩水,其二是附庸風雅。一次,乾隆出游,群臣相伴,路遇懸崖峭壁,怪石嶙峋,又有一樹枯木倒掛其間,乾隆靈感突現(xiàn),脫口而出:“山石巖下古木枯,此木是柴?!?/p> 上山下石為“巖”,左木右古為“枯”,此加木為“柴”,如此絕妙拆字聯(lián),隨行群臣紛紛拍手稱贊,唯有紀曉嵐看了一眼遠處泉邊的洗衣少女,唱和道:“白水泉邊女子好,少女最妙!”上白下水為“泉”,左女右子為“好”,少加女為“妙”,紀曉嵐的這則下聯(lián),正好完美對應了乾隆的上聯(lián),真不愧為乾隆朝第一才子也! 拆字和對聯(lián),都是古人常玩的文字游戲,紀曉嵐的段位,屬實是高人一等,他有如此風雅,靠的不僅是淵博的知識,另有風趣的靈魂,這才是最難得的地方。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朝野史大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