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時期,有一個非常喜歡對對子的縣令,正逢喜得貴子,他便準備在滿月宴會中大顯身手。他在大家的擁簇中,拿起筆墨紙硯,揮揮灑灑的寫下了兩句話:“子當承父業(yè),臣必報君恩?!?不僅寄托了對兒子的期望,順便還彰顯了縣令對皇帝的忠心,眾人看后紛紛拍手稱贊,縣令也十分滿意自己的這個佳作,于是還特意命人將其給貼在了大門口。 第二天一個窮秀才路過此地,他看到縣令門前的這副對聯(lián),竟然當場哈哈大笑起來,于是門衛(wèi)讓他進去面見縣官,不過窮秀才并沒有表現(xiàn)出害怕的意思,竟然還時不時的笑兩聲,縣令特別生氣,于是叫人杖打他。秀才趕緊連連道歉,大人,您聽我說,這副對聯(lián)將父業(yè)放在了君恩前面,如果皇帝知道了,您才是真的大禍臨頭呀??h令瞬間恍然大悟,趕緊將其松綁,并讓他將對聯(lián)改為了“君恩臣必報,父業(yè)子當承”。 同樣的事情還發(fā)生在明代才子祝枝山的身上,因為他太出色了,所以縣令邀請其為自己作一副對聯(lián),祝枝山隨手寫下這樣兩句話,“明日逢春好不晦氣,終年倒運少有余財”,然后就派下屬給縣令送過去了,誰知沒一會兒縣令便帶著衙役趕過來了,祝枝山還以為是來感謝他的,連忙出門迎接,結(jié)果迎面而來的卻是一頓五花大綁,縣令破口大罵,你一個秀才也太猖狂了,本官誠心誠意邀請你寫對聯(lián),你卻如此辱罵我,我定不會饒了你。 祝枝山瞬間蒙圈了,他連忙詢問怎么回事,縣令將那副對聯(lián)扔到他面前,祝枝山瞬間明白了。他叫人拿來一支筆添上兩個標點,再呈于縣令,只見縣令瞬間喜笑顏開趕緊放了他。原來祝枝山寫完對聯(lián)忘了加標點符號,他原意本是“明日逢春好,不晦氣;終年倒運少,有余財”,不愧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啊。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