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純中墓志》,全稱《宋故徐純中墓志銘》,北宋元祐七年(1092)刻立,黃庭堅撰并書。志長74厘米,寬65厘米,小行楷,共24行,548字。1988年出土于江西省修水縣,現(xiàn)藏修水縣黃庭堅紀念館。 
徐純中墓志碑拓 《徐純中墓志》為黃庭堅48歲所書,此碑小行楷充分體現(xiàn)了黃庭堅開張奇崛、清秀瘦勁、跌宕多姿的書風,為近年出土的黃庭堅行楷書法精品之作。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幼穎悟,讀書數(shù)過即能成誦。英宗治平四年(1067)舉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太和知縣、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國史編修、宣州知州等職。哲宗朝,黃庭堅任《神宗實錄》檢討官,紹圣初,新黨謂其所編《實錄》多誣,被貶為涪州(今重慶涪陵)別駕,黔州安置,后移戎州(今四川宜賓)?;兆诔酰b管宜州(今屬廣西),卒于貶所。謚“文節(jié)”。
江西修水縣黃庭堅紀念館 黃庭堅是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也是江西詩派的開山之祖。他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游學蘇軾門下,天下稱為“蘇門四學士”。黃庭堅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 開一代風氣。詩與蘇軾并稱“蘇黃”,有《豫章黃先生文集》。書法精妙,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黃庭堅書法早年學周越,但未脫盡俗氣,經(jīng)過不斷學習,并受蘇軾的影響,黃字的挺拔拓展的風姿,完全融會了蘇軾書法精神,他求變創(chuàng)新,博采眾長,走向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黃庭堅楷書很見造詣,初學唐代褚遂良、薛稷,后學顏魯公,他謂之“楷法欲如快馬入陣”,所以他楷書饒有生氣,無絲毫板滯氣, 行筆穩(wěn)健、雄放飄逸、結(jié)體嚴謹。小字行書以《嬰香方》、《王長者墓志稿》、《瀘南詩老史翊正墓志稿》 等為代表,書法圓轉(zhuǎn)流暢, 沉靜典雅。
黃庭堅《王長者墓志銘稿》,紙本,書約于元祐元年(1086),30.3×78.5l厘米,33.5×65.3厘米,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大字行書有《蘇軾黃州寒食詩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風閣詩》 等,都是筆畫遒勁郁拔,而神閑意秾,表現(xiàn)出黃書的特色。 《經(jīng)伏波神祠》,北宋黃庭堅行書,紙本,33.6 × 82.6厘米,凡16行,166字。日本東京細川護立氏藏。 草書有《李白憶舊游詩卷》、《諸上座帖》 等,結(jié)字雄放瑰奇, 筆勢飄動雋逸, 在繼承懷素一派草書中, 表現(xiàn)出黃書的獨特面貌。 黃庭堅書法長卷《諸上座草書卷》,約書于元符三年(1100年),紙本,草書。凡九十二行,四百七十七字,33X729.5厘米。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黃庭堅在書法美學和書法理論上,也提出了很多獨特的見解,對中國書法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反對食古不化,強調(diào)從精神上對優(yōu)秀傳統(tǒng)的繼承,強調(diào)個性創(chuàng)造,“隨人做計終后人” “自成一家始逼真”,“我之為我,自有我在。古人之須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注重心靈、氣質(zhì)對書法創(chuàng)作的影響,“自然天工,筆圓而韻勝”,“若使胸中有書千卷,不隨世碌碌,則書不病韻”;在風格上,反對工巧,強調(diào)生拙。 黃庭堅書《黃處士墓志》,元祐八年(1093)刻立。篆書5字,楷書16行322字。40cm*57cm。2008年出土于修水縣溪口鎮(zhèn)二、《徐純中墓志》的主要內(nèi)容及黃庭堅祖籍問題從志文內(nèi)容可知,墓主徐純中,系黃庭堅姑母之子,為黃庭堅之表兄,而其妻則是黃庭堅堂叔之女,故又可稱為黃庭堅之堂姐夫。其家世清貧,懷才不遇, 黃庭堅撰書此墓銘,帶著濃重的悲傷與同情,一氣呵成,前后貫注,極富藝術(shù)感染力和穿透力。據(jù)《中國書法家全集》《黃庭堅年表》,“宋哲宗元祐七年,48歲,正月,護母樞抵家。五月,叔父黃廉歿于京師。從黃龍系僧人晦堂和尚游。七月,書《青原山詩刻》。九月,書《書贈余莘老》。十一月,書《徐純中墓志》?!秉S庭堅于元祐七年正月護母柩由師抵家。此志當是在修水老家所撰寫的。墓志銘領(lǐng)款題為“金華黃庭堅”,在黃庭堅自書題款中極少見。據(jù)黃庭堅在《叔父和叔墓碣》《故給事中黃公行狀》兩篇文章中說,其六世祖黃贍系自浙江金華遷至分寧雙井,故黃庭堅的作品,一般署款多為“雙井黃庭堅”、“豫章黃庭堅”等(分寧縣從漢至唐先后五次被稱為豫章縣)。可能是因替近親題寫,加之為丁母憂期間,官號等不便加上,而題金華或亦寓不忘其祖之意。 《戒石銘》在宋代是一件具有廣泛影響的書作。它是南宋紹興二年(1132)高宗趙構(gòu)以所得黃庭堅書攽布天下郡縣者。 近有學者考證,黃庭堅祖籍浙江金華浦江縣。上海圖書館藏有光緒五年(1879)木刻活字本《黃氏五族總譜》,為黃氏江南五大族的總譜。據(jù)《五族總譜》所載,雙井黃氏始祖為黃玘,其父為黃浩,伯父黃洪,祖父黃縈,黃縈是一位隱士。唐末為避亂,黃玘諸兄弟四散遷徙,其中黃玘隨其子黃贍遷至分寧。黃贍移居分寧后,傳至第五代,有黃向、黃昉二人,相約返回祖居地浦江?!段遄蹇傋V》中保留的《向府君墓志銘》一文有詳細記載。此文首先介紹了黃向五世祖黃贍由金華遷居分寧的過程,再由黃贍而下一代代介紹到黃向。而后記述了黃向與黃昉商量返回浦江的理由:“因思金華故居,追先世之廢祀?!庇衷疲骸胺謱幠烁改干B(yǎng)之邦,金華則祖宗肇基之處。”于是黃向與堂弟黃昉相率回到浦江,卜居東市,開黃氏東市一派,黃向因而成為東市派之祖。現(xiàn)在浦江縣浦陽街道東街柏樹里,即古時東市,仍有黃氏的祖廳堂樓,名“理和堂”,為明代建筑遺址,是浦江現(xiàn)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詳見方勇《黃庭堅祖籍在浙江浦江》,《光明日報》2017年2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