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志》 原著:陳壽(晉) 注:裴松之(南朝宋) 領讀者 姬叔小白 08-04 漢季余暉 曉亮 走進后主(傳),相當于進入了后劉備時代,季漢在丞相諸葛亮及其部屬和同僚的治理下繼續(xù)向前進! 章武三年,劉禪襲位,時年十七歲。此后,劉禪遵照父親的遺訓:視諸葛亮為父;諸葛亮以劉禪未閑于政,于是自己“總統(tǒng)”內(nèi)外。劉禪繼位的第二年春天,推行了一項政策:“務農(nóng)殖谷,閉關息民”。本質就是休養(yǎng)生息。 諸葛亮在世的這段時間,季漢的政治不算太壞??梢哉f劉禪做到了充分的授權,他與諸葛亮實現(xiàn)了真正的分工合作,即所謂的“政由葛氏,祭則寡人”。 孔明在北伐中去世后,劉禪任用蔣琬“總統(tǒng)”國事。諸葛先生對蔣琬的評價是:“社稷之才”,“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修飾為先”。換言之,蔣琬有治國之才,而且比較務實。 在蔣琬傳中寫道:“亮數(shù)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給?!睋?jù)歷史記載,楚漢之爭時蕭何對于劉邦的最大功勞便是做到了“足食足兵”,支援前線。 在這里,蔣琬也起到了如蕭何一般的作用。 蔣琬先后任尚書令、大將軍、大司馬,而且被授權“開府”??梢娖浔恍湃蔚某潭?,應該說在季漢當中,除諸葛亮之外,無人可出其右。 蔣琬之后,劉禪方才自己處理國事。同時他又任用費祎為大將軍,從而接替了蔣琬的位置。費祎有辯才,并與汝南人許叔龍、南郡人董允齊名。 當軍師魏延與長史楊儀交惡時,費祎常為二人諫喻,兩相匡護,以盡其用。在費祎主政期間,執(zhí)行了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為季漢的發(fā)展盡心竭力。 費祎性格謙恭真誠,家無余財。延熙十五年,費祎也被授權“開府”,深受后主倚重。然而,他卻沒有善終,而是在次年舉辦歲首大會時被魏國的降將(郭循)所殺,死于非命。 費祎之后,姜維才開始獨掌軍權,繼續(xù)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曾經(jīng)多次交手。 在姜維主導軍事期間,季漢的軍事防御體系發(fā)生了一些重大改變。在劉備和諸葛亮的時代,都采用了“實兵諸圍”的方式來抵御曹魏方面的進犯。 讀姜維傳的時候,看到是姜維后來改變了劉備、諸葛亮時期的軍事部署和守圍方式——由原來的“實兵諸圍”調整為“斂兵聚谷”。 景耀元年(258年),鎮(zhèn)軍將軍陳祗病死,宦官黃皓開始干預政事。姜維因為忌憚黃皓而不敢回成都。五年后,魏司馬昭派遣鐘會、鄧艾、諸葛緒等數(shù)道并進、大舉伐蜀,姜維做出的那次戰(zhàn)略調整的部署并沒有證明它的有效性,劉備、劉禪的季漢政權還是亡了。 當魏將軍鄧艾兵臨成都城北之時,蜀兵本可一戰(zhàn),劉禪卻聽從了譙周的獻策,并自縛上身、背負梓板向鄧艾投降。 歷史真是驚人的相似。劉璋是原益州牧劉焉的繼任者,劉禪是季漢皇帝劉備的繼任者。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進兵包圍成都;當時成都城中尚有精兵三萬,史稱“吏民咸欲死戰(zhàn)”,然而劉璋選擇了出城投降。 景耀六年(263年),時隔49年,都不到50年,劉備自己的兒子也被他人兵臨城下,被迫出城投降。當年的劉備,可曾想過有這么一天嘛? 子易 問:劉禪為什么這么喜歡大赦天下? 答:緩和矛盾,沒有辦法的辦法 問:還有一個問題,劉禪為什么要引用宦官專權?是圖省事兒,還是平衡權利?感覺姜琬費祎他們沒有專權吧? 答:這是仨問題,最后一個仁者見仁吧;第一個解釋過了,宦官是皇權的附庸,宦官專權實際是皇帝欲望膨脹的體現(xiàn);第二個問題沒有史料直接表述,能自圓其說就可以。 問:所以說,劉禪是死了父親,死了教父,老臣也都駕鶴西去,所以開始膨脹了? 答:人長大了,都想自己拿主意,何況當一個好皇帝很累。 問:要是可以換屆,劉禪愿意辭職嗎? 答:怎么能換屆呢,你樂意,底下人也不樂意啊,已經(jīng)投靠你了,你不干了,我怎么辦。黃袍加身必定有存在基礎 問:忽然很想知道劉禪是如何下定決心投降的。做過皇帝的人,應該很難放棄手中的權利,是什么讓他能夠放下手中的權利,甘為人臣,是對生死的恐懼嗎? 答:對啊。我這么說有點武斷,不過對劉禪來說打下去也很無聊。反正劉禪想要的就是吃喝玩樂,沒必要拼命。 本周關注的,不是哪位英雄做了什么功德無量的事兒,而是一個資質平凡的后主,干的平凡事兒。 實話實說,我自己就是一個平凡人,若干年后的記載現(xiàn)在的史書上,一定沒有我的名字。 那么作為一個普通人,應該怎樣生活呢?或者說,一個普通人的人生追求是什么呢?或許就是在活著的時候能夠做多一點讓自己感覺幸福的事兒,最后落個善終, 如果從這角度來講,劉禪就是平凡人的典范了。 劉禪就是一個普通人,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有各種各樣的標簽。但我也是普通人,所以我關注他,也希望能像他一樣,生能略享福,逝能善終,努力過好平凡的一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