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成】當歸9g,白芍12g,川芎9g,蒼術12g,茯苓12g,澤瀉24g,炙甘草6g,吳茱萸9g,生石膏45g【功用】養(yǎng)血利水、養(yǎng)血活血,降逆化飲。 【適應證】神經性頭痛,血虛水盛,郁熱上擾,頭痛,頭暈、心悸,失眠。 【胡希恕醫(yī)案與臨證心得】葉某,女,43歲。初診日期1965年4月7日。反復發(fā)作左偏頭痛十幾年,常于疲勞、睡眠不好時發(fā)作,西醫(yī)診斷為“神經性頭痛”,多治無效,服止痛片或喝濃茶可暫緩其痛,近發(fā)作較頻,服止痛片多而出現惡心,伴見頭暈、心悸,常失眠,口干思熱飲,既往有卵巢、子宮切除史。舌苔白,舌質淡紅,脈沉細。證屬血虛水盛,郁熱上擾,為當歸芍藥散加生石膏吳茱萸方證:當歸9g,白芍12g,川芎9g,蒼術12g,茯苓12g,澤瀉24g,炙甘草6g,吳茱萸9g,生石膏45g。 結果:上藥服4劑,諸癥已。 【解讀賞析】此頭痛常發(fā)于頭部左側,并有頭暈、心悸、失眠等癥,知不但有血虛水盛,而且還有瘀血之征,因此用當歸芍藥散養(yǎng)血利水、養(yǎng)血活血。因病邪主要為里寒飲盛,故用大量蒼術、茯苓、澤瀉溫中利水,因飲盛久郁上沖,故加吳茱萸溫中降逆化飲。又因飲久化熱,故加生石膏佐清上熱,治療頭痛時常石膏、吳茱萸同用,這也是胡先生用藥的特點。 另,當歸芍藥散用治范圍十分廣泛。其方兩見于《金匱要略》,一見于《婦人妊娠病篇》,一見于《婦人雜病篇》。本方由當歸、芍藥、川芎、澤瀉、茯苓、白術組成,具有調和肝脾、活血利濕之效。本方是肝脾同治,但以治肝為主;亦為氣血同治,但以治血為主。 關于本方的應用,近年來用于治療婦科疾病,還可用于治療慢性胃炎、膽囊炎、慢性肝炎、泌尿系結石并感染、腸梗阻、痛風、心力衰竭水腫、腎病水腫、腦外傷后綜合征(眩暈)、梅尼埃病、腦血栓形成、舞蹈癥、冠心病心絞痛、坐骨神經痛、神經炎、過敏性鼻炎、慢性蕁麻疹等諸多疾病。正如《藥鑒》所謂:“病無常形,醫(yī)無常方,藥無常品,惟在人之善學善用耳。”據原文提示,可用于先兆流產、痛經。如《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謂:“婦人懷妊,腹中痛,當歸芍藥散主之。”《婦人雜病脈證并治》謂:“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這兩條原文雖很簡單,但一為妊娠“腹中疬痛”,一為雜病“腹中諸疾痛”,可見其著眼于“痛”字,且痛的部位都在腹中。引起痛的原因雖很復雜,但其總的病機,不外虛實二端或虛實夾雜。蓋實則經脈不通,血行不暢,即所謂“不通則痛”;虛則脈道不充,筋脈失養(yǎng)而痛;虛實夾雜則通而不暢,養(yǎng)而不榮,經脈失潤而痛。所以前人有“氣血以流通為貴”,即是指痛證而言。本方重用芍藥斂肝、和營、止痛,又佐以當歸、川芎以調肝和血,更配以茯苓、白術、澤瀉健脾滲濕。綜觀全方,有養(yǎng)血疏肝、健脾利濕之力,是寓通于補之方。凡是肝郁血虛、脾虛濕困,以致肝脾不和、氣血失調而發(fā)生的腹部疼痛,均可以此方加減治療。據原文,本方常用于治療先兆流產,除此之外,還可用于治療痛經等。 臨床并據肝經循行用于治療脅腹疼痛,當歸芍藥散是肝脾兩調之方,而肝脾兩調之中,又以治肝為主,因此可治肝脾不和,以肝經為主的病變。附件炎、闌尾炎、慢性肝炎等疾病在臨床上常見脅腹疼痛,此屬肝經循行部位,故可考慮用本方治療。 本方在臨床上,還可根據肝脾之間的關系應用本方治療內臟下垂。肝脾之間關系密切,肝藏血,主疏泄;脾統(tǒng)血,主運化而為氣血生化之源,肝脾二臟在生理上有密切的關系。脾胃的升降、運化,有賴于肝氣的疏泄。若肝之功能正常,疏泄調暢,則脾胃升降適度,運化健全;若肝之疏泄失職,就可影響脾胃之升降、運化,從而形成“肝胃不和”或“肝脾不和”之證候。反之,脾病也可影響于肝。若脾氣不足,消化吸收功能不健,則血無生化之源,或脾不統(tǒng)血、失血過多,均可累及于肝,形成肝血不足;若脾失健運,水濕內停,日久蘊而成熱,濕熱郁蒸,則肝膽疏泄不利,可形成黃疸。由此可見,肝病傳脾,脾病傳肝,肝脾二臟在病變上相互影響。如《素問·玉機真臟論》:“肝痹…弗治,肝傳之脾,病名曰脾風發(fā)癉,腹中熱,煩心出黃”,這是肝病傳脾之例。《素問·氣交變大論》“殆泄食減,體重煩冤,腸鳴,腹支滿……甚則忽忽善怒,眩暈巔疾”,這是脾病傳肝之例。《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后病篇》第1條即專論肝病傳脾,從此條可知,脾病不愈可從肝論治,反之肝病不愈亦可從脾論治。 當歸芍藥散是肝脾兩調之方,主要是從肝入手,兼入血分,可利濕。 根據臟腑之間的關系,本方可用于內臟下垂。內臟下垂,根據“陷者舉之”的原則,以補氣升提為主,但不能盡愈此病,有些患者服后有不舒之感。這是因為病情是千變萬化的,執(zhí)一方以治此證自然不會奏效。此類使用補氣升提類方劑不效的患者,究其原因,往往與肝病傳脾有關,當從肝論治,故可使用當歸芍藥散、逍遙散之類。 有些病,使用逍遙散不效,可改當歸芍藥散。如治療子宮下垂,子宮下垂雖與帶脈有關,但帶脈又屬脾,如唐容川《血證論》所言“帶脈下系胞宮,中束人身,居身之中央,屬于脾經”,故補中益氣湯用于子宮下垂屬脾虛中氣下陷者多效。子宮下垂雖與脾關系密切,但脾之病變,又可由肝傳來,故治脾不應,應考慮治肝,當歸芍藥散用于子宮下垂,就是由此推衍而來。此乃發(fā)前人之未發(fā)。俗話說“十女九帶”,帶下多與濕有關,故一般用逍遙散不效,而當歸芍藥散則較對證。 近年來,有報道以當歸芍藥散治療42例老年癡呆癥,平均年齡為80.3歲,皆為住院患者,每日服3次,每次2.5g,于4周和8周進行觀察,結果表明,在識別場地、時間、方位及遠期記憶方面改善率達73,8%。研究表明,本方能使老化大鼠恢復腦內具有乙酰膽堿和兒茶酚胺的神經細胞以及與之共存的膽堿、乙酰膽堿的功能,由此推論其恢復了海馬和大腦皮質的功能。.日本科學家實驗表明,將當歸芍藥散投喂經有早老年性癡呆的老鼠,結果發(fā)現老鼠中有60%的病情好轉。 以當歸芍藥散治不孕癥。據報道有人以此方治療本病138例,結果痊愈118例,有效11例,總有效率達93.5%。研究表明,當歸芍藥散能直接或間接地作用于下丘腦,對垂體-卵巢功能具有調節(jié)作用。動物實驗表明,當歸芍藥散能升高促黃體生成素(LH) 、促卵泡激素(FSH) 和黃體酮的分泌,但并不影響泌乳素(PRL) 的水平。 當歸芍藥散還有奇特降血脂的作用。高血脂是危襲心腦血管的危險因素之一。當歸芍藥散有良好的改善血脂作用。據報道有人以當歸芍藥散治療本病26例,于早飯2小時后服本方0.5g,1小時后檢測,表明全血黏度高切變率,血漿黏度高切變率和血漿通過的時間均明顯改善,紅細胞變形能力也有改善,眼球結膜小靜脈口徑增大,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增加,另有人觀察表明,給幾名健康人服本方1周后,結果全血黏度和血漿黏度均降低。 并對黃褐斑有顯效。黃褐斑多見于女性,面部出現黃褐色或深褐色斑片,常對稱分布于顏面的頰部呈蝴蝶形,常累及前額、顴部、鼻、口周或頦部,而用當歸芍藥散治療有良好效果。據報道,有人以本方加味內服治療本病235例,每日1劑。同時外用自制防曬潤膚活血祛斑霜(含人參、三七、紅花)涂面部。結果痊愈58例,有效87例,無效21例。研究表明,本方有良好的調節(jié)內分泌的作用,可促進色素斑的消退。如上經驗,俱可供臨床一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