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版《西游記》是觀眾心里永遠無法被超越的經(jīng)典。 這部劇老少皆宜,一經(jīng)播出就創(chuàng)造了89.4%的收視率神話。 時至今日,《西游記》已經(jīng)完成了3000多次重播,年年霸占暑期檔,影響了好幾代人。 老話常說:人最難戰(zhàn)勝的往往是自己,這句話在楊潔導(dǎo)演身上得到了完美詮釋。 2000年,《西游記續(xù)集》在萬眾期待之下問世。 故事以唐僧回到長安為開端,用倒敘的方式補充了86版《西游記》缺失的劇情。 經(jīng)過14年的打磨,《西游記續(xù)集》的劇情更加精彩,打斗場面也更加華麗,讓觀眾大飽眼福。 01如果讓觀眾評選出《西游記續(xù)集》中最精彩的劇情,那一定非“真假美猴王”莫屬。 在一定程度上,這段劇情已經(jīng)超越了86版《西游記》,成為西游故事的標(biāo)簽。 六耳獼猴假扮的孫悟空以假亂真,把唐僧師徒耍了個團團轉(zhuǎn)。 為了分出真假,孫悟空帶著它一路從觀音菩薩處鬧到了地府,都無可奈何。 最后不得已到了西天,才憑借如來佛祖把六耳獼猴收服。 但其實,六耳獼猴“欺騙”的不止是唐僧師徒四人,還有我們這些觀眾們。 相信很多看過“真假美猴王”劇情的朋友們都會有這樣一段記憶: 你望著電視機里的兩個正在打斗中的孫悟空問母親:“媽媽,這兩個孫悟空是一個人演的嗎?” 媽媽斬釘截鐵的問答你說:“對,全都是六小齡童演的?!?/strong> 你“不甘心”的追問媽媽:“一個人怎么同時演兩個人?” 媽媽卻“自信”的告訴你:“拍完一個再拍一個,合在一起就好啦!” 正是很多觀眾都有著這樣的童年記憶,才造成了大家都以為《西游記》的六耳獼猴是六小齡童飾演的。 但其實,“六耳獼猴”的扮演者并不是六小齡童,而是一位叫丁健的演員。 丁健也是一個實力派,“猴戲”拿捏的非常到位,可是在《西游記》之后,他用了5年才走出了六小齡童的“陰影”。 02丁健1963年出生在河北省滄州市。 他自幼便拜師學(xué)習(xí)京劇,尤其擅長猴戲,不僅是六耳獼猴的扮演者,還是六小齡童的替身。 可惜,應(yīng)楊潔導(dǎo)演的要求,片尾的字幕只能留下六小齡童一個人的名字,才造成了他的籍籍無名。 丁健和六小齡童的體型身高都極其相似,并且在對“猴戲”的把握也完全不輸后者。 無奈都是,在丁健“猴戲”出師的時候,六小齡童已經(jīng)是圈內(nèi)知名的“美猴王”,名氣遠遠在他之上。 如果當(dāng)年是丁健獲得了孫悟空的角色,想必他的成就一定不會低于六小齡童。 因為大部分觀眾都以為六耳獼猴是電腦合成出來的。 所以即便丁健在“真假美猴王”這么精彩的劇情里留下了身影,還是名不見經(jīng)傳。 人們只知道六小齡童而不知道丁健,后者一直處在前者的“陰影”之下無法抬頭,直到五年之后。 2005年,丁健的事業(yè)終于迎來了轉(zhuǎn)機。 他參演了熱播劇《寶蓮燈》,雖然主角是沉香,但是丁健終于能夠堂堂正正的飾演一次孫悟空,這讓他感到非常的興奮。 電視劇播出之后,這個胖胖的甚至有點“萌”的孫悟空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2008年,《寶蓮燈》原班人馬一起參演了電視劇《魔幻手機》,丁健第二次飾演了孫悟空。
2009年,《寶蓮燈前傳》播出,丁健又一次過了把演孫悟空的癮。 可惜的是,和他合作的劇組仿佛有“毒”,像曹駿、舒暢、陳創(chuàng)等演員都是劇紅人不紅。 這之后,丁健再也沒有過出名的作品,只能輾轉(zhuǎn)于這個龍?zhí)捉巧g。
如今,已經(jīng)出道20年的丁健依然籍籍無名。 可最讓他寒心的并不是自己的實力得不到認可,而是六小齡童的言論。 032018年,六小齡童在一條社交動態(tài)里提到: 拍攝西游記的艱辛,遠遠超過西游記中的九九八十一難,三十年前拍攝技術(shù)相對現(xiàn)在相當(dāng)落后,只有一臺機器,而且當(dāng)年也沒有任何替身,再艱難的戲,都是親自上,但卻是很寶貴的經(jīng)歷和回憶。 這一句“當(dāng)年也沒有任何替身”,直接將丁健的努力打入了十八層地獄。
這些年,六小齡童無處不在的宣傳自己就是唯一的孫悟空。 他對別人的孫悟空形象總是指指點點,挖苦諷刺,這其中甚至包括周星馳的經(jīng)典電影《大話西游》。
不過打臉的是,根據(jù)相關(guān)爆料我們可以得知除了丁健以外六小齡童還有3位替身。 他們分別是徐霆雷,任鳳坡和劉江發(fā)。 六小齡童一句話,剝奪了這些幕后人員所有的付出。
結(jié)語:楊潔導(dǎo)演曾對“唐僧師徒四人”說: 你們四個,請你們不要忘記,是大家的努力,托起了你們四位。 如今看來,這句話早就已經(jīng)被六小齡童拋之腦后。
但是我們作為觀眾必須明白一點: 真正的“九九八十一難”,不只是這師徒四人一起度過的,這背后還有很多像丁健一樣沒有留下姓名的工作人員。 他們應(yīng)該被銘記,他們必須被銘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