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腰椎超聲解剖 1. 第1腰神經發(fā)自腰1腰2椎間孔;第5腰神經發(fā)自腰5骶1椎間孔。 2. 腰神經根的出行根從椎間孔上緣發(fā)出,位于橫突下緣。 3. 腰椎旁區(qū)域:位于橫突間,即椎間孔外口向外走行約2cm處,當穿刺針突過橫突間韌帶時,阻滯的并不是腰神經根,是腰椎旁阻滯。 4. 腰叢:位于橫突尖端,是不同的腰神經在腰段脊柱中段(腰2腰3水平)匯聚。腰叢發(fā)出不同的分支:從上到下依次是髂腹下神經、髂腹股溝神經、生殖股神經、閉孔神經、股外側皮神經、股神經。 5. 腰大肌間溝:神經再向外走行至腰大肌與腰方肌之間,此處為腰大肌間溝阻滯。 小結:腰神經剛出椎間孔,為選擇性腰神經根阻滯→當其向前向外走行2cm至橫突間時,為腰椎旁阻滯→再向外走行至橫突尖部(腰2、3水平),為腰叢阻滯→再向下外走行(腰4/5水平),發(fā)出分支,走行到腰大肌間溝,為腰大肌間溝阻滯。如下圖: 二 超聲掃描及穿刺技巧 1. 腰神經根的掃描分為:后路掃描和側路掃描 2. 后路掃描解剖回顧:腰神經根出口位于橫突根部下緣,橫突根部在椎板的外側切記。再次強調離中線最近的是椎板外側切記神經根阻滯→橫突中部腰椎旁阻滯→橫突尖部腰叢阻滯→腰大肌間溝阻滯。且從后路穿刺時,穿刺針深度會越來越深,因為神經根向前走行。 3. 后路掃描及穿刺技巧:短軸掃描橫突切面,顯示“貓臉征“或”駝峰航線2”→探頭向足側移動至橫突下緣,當橫突消失時,到達橫突下切面,顯示“駝峰航線1”,在后外側行平面內穿刺→穿刺針碰到椎板時,滑過椎板進入椎間孔,阻滯腰神經根。 謹記三句話口訣“掃描橫突足側移,橫突消失打椎板,椎板滑過進椎孔”。 
 
 
 
 4. 側路掃描及穿刺技巧:探頭放在外側正對橫突,顯示“大拇指征“→探頭向足側移動,顯示橫突尾側的椎間孔,此時椎間孔正對著探頭,猶如“平地上出現(xiàn)的井”。 
 
 
 
 上切面意義重大: 1)可做 2)可實時引導椎間孔徑套管植入 3)可做腰交感神經阻滯,腰交感神經位于椎體前緣、腹主動脈旁 此處武老師提到了“一石二鳥”,在此切面可做選擇性腰神經根阻滯,也可做腰交感神經阻滯。 穿刺技巧: 1)腰神經根阻滯:后外側入路進針,第一次觸及骨質是橫突,針向橫突的足側移動,第一次突破為橫突間肌,到達椎間孔??偨Y“一次骨質,一次突破” 。 2)腰交感神經阻滯:把穿刺針從椎間孔往外側移動,第二次觸及骨質椎體側緣,再向前第二次突破腰大肌,到達腰交感神經??偨Y為“兩次骨質,兩次突破”。 三 腰交感神經阻滯 1. 解剖:腰交感神經共5對交感神經節(jié),交感鏈位于椎體前側方,前方是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腰大肌前方。腹主動脈在腰4水平分為雙側髂總。 
 2. 腰交感結阻滯分為上段和下段,下段涉及到腹主動脈分叉。下段雙側交感干阻滯(腰4腰5,腰5骶1)經椎間盤入路阻滯雙側;上段腰交感神經因腹主動脈沒有分叉,需雙側入路。穿刺時需注意腎臟、腎動脈、后腹膜、腹主動脈、下腔靜脈、輸尿管及生殖股神經。 3. 交感神經和腰段脊神經是被腰大肌分割的,故后外側入路“一石二鳥”,“一次骨質,一次突破”的腰神經根,“兩次骨質,兩次突破”的腰交感神經。 4. 交感神經阻滯位置:椎板內側切跡,椎體前側緣,椎體前1/4但不能到達前緣,如下圖: 
 四 超聲掃描Workshop 1. 復習腰椎長軸掃描征象:佛指征、馬頭征、駱駝征、餐叉征 
 
 
 2. 復習腰椎短軸切面:棘突巫師征、椎間隙貓臉征 
 
 3. 腰神經后內側支靶點,上關節(jié)突及橫突的交界點 
 4. 駝峰航線2:三個峰:棘突、關節(jié)突、椎體后外側緣;兩個谷:椎板、椎間孔外口。在椎間孔外口處可見腰神經根,此處進行選擇性神經根阻滯。 
 5. 豎脊肌、腰方肌、腰大肌構成的“三葉草”,橫突尖端回聲增強的腰叢,腰大肌及腰方肌之間的肌間溝: 
 6. 側方掃描“大拇指征” 
 7. 側方掃描椎間孔切面,也稱“放倒的駝峰航線” 
 8. 腰交感神經:可見腹主動脈、椎間孔 
 9. “一石二鳥“穿刺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