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雪落無塵 生活中,我們在穿衣打扮上,往往會跟著潮流走,若是今年服裝流行藍色系列,那大街上保準是清涼的一片藍。 而流行個詞,現(xiàn)在不僅僅只顯現(xiàn)在穿著裝飾上,就連人們的相處方式也因流行而渲染,比如:夫妻“分房”。 現(xiàn)如今,越來越多的夫妻,晚上都是各睡各的,甚至還把“分房”當作了一種潮流。 有人還因此自編了一句順口溜:“一等夫妻分房,二等夫妻分床,三等夫妻同床”。 關(guān)于“分房”,大家也是各抒己見,有的人說:“分房”可以讓兩人的婚姻始終保持著新鮮感,也有的人說:“分房”會讓夫妻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淡。 那么,夫妻間,女人選擇“分房”,是為了什么?聽聽她們的說法。 01 李女士,35歲:夫妻最好不要“分房”,時間長了容易出問題。 李女士和丈夫結(jié)婚8年,去年老公和她提出“分房”。因為李女士每天都要起早提貨,所以為了不影響老公的睡眠,她就同意了。 剛開始“分房”時,李女士還覺得這樣挺好的,誰也不打擾誰休息,可是后來發(fā)生的一件事,讓她又改變了想法。 有一天晚上,李女士肚子不舒服,半夜起來上廁所,看到老公房間床頭的燈還亮著,就想著進去幫他關(guān)燈,沒想到,卻看到老公抱著手機在跟別人聊天。 她一把奪過老公的手機,才知道老公其實是在跟一個女人聊天,雖然內(nèi)容上并沒有曖昧的字眼,但都深更半夜了,兩人還在熱聊,說明他們的關(guān)系不一般。 后來,老公說那是他同事,因為這兩天心情不好,他就想勸解一下。 但是,李女士卻不這么認為,她當晚就和老公提出,以后再也不許“分房”,而且回到家里,除了工作上的事情,不允許和其他異性在微信上聊天。 李女士說,幸虧她發(fā)現(xiàn)及時,不然以后還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一樣,如果自己睡不著,就會想著跟人聊天,也許剛開始也沒什么,可是聊多了就容易出問題。 李女士說得也很有道理,畢竟現(xiàn)在外面的誘惑也多,如果夫妻“分房”,一方若是出現(xiàn)了問題,另一方肯定不會輕易察覺。 但是,夫妻在一個房間,那就不一樣了,但凡有點情況,隨時都可以發(fā)現(xiàn)。 02 林女士,30歲:“分房”能睡得安穩(wěn),但會讓男人不滿。 林女士和丈夫結(jié)婚三年后離婚了,原因就是她習慣一個人睡,因為那樣能讓自己更放松,能睡得更安穩(wěn)。 結(jié)婚后,她就和老公說了自己的習慣,老公不同意,說哪有夫妻不在一起的。沒有辦法,她只能每晚忍耐著老公雷鳴般的呼嚕聲。 第二年,女兒出生了,她以晚上要照顧女兒為由,怕吵著老公休息,和女兒搬到了另一間臥室。后來,婆婆來幫他們帶孩子,她每天還是和女兒一個屋。 時間長了,老公有些不高興了,讓她晚上回屋一起,但是她說女兒還太小,等女兒大一點再說。 就這樣,兩人長期不在一起,老公說他受不了這樣的婚姻,就和林女士提出了離婚。 離婚后,林女士又談了兩個男朋友,但都沒有成,因為一聽林女士說,她有“分房”的習慣,都不愿意繼續(xù)和她交往下去。 林女士無奈地說,其實“分房”對睡眠有利,但是會讓男人不滿。沒辦法,我的習慣也改不了,余生,只能期望遇到一個和我一樣習,慣“分房”的男人。 03 夫妻長期“分房”,最后會怎樣?女人的感受很真實,可以說是有利有弊。 夫妻相處,本就在不斷的磨合之中,是選擇“分房”還是同一張床,都看個人怎么去想了。 每天在同一張床上,但是卻同床異夢,那感情也早晚會分崩離析;而即使每晚“分房”,但是彼此始終一心一意,那感情非但不會受影響,偶爾膩在一間屋,也會有小別勝新婚的感覺。 劉若英和老公結(jié)婚9年之久,但婚后跟老公一直是分房而居的。在她寫的《我敢在你懷里孤獨》一書中,細致描繪了他們婚后的生活狀態(tài)。 他們共用廚房和餐廳,但卻都有各自獨立的臥室和書房,兩人一起從外面回家,進家后卻一個往左走,一個往右邊進。 劉若英在一次采訪中說,和老公“分房”,在她看來,是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彼此的獨立和自由。 的確如她所說,夫妻之間也要給彼此留有一定的空間,因為愛情想要開始很簡單,但是婚姻要想持久卻很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性,每對夫妻也都有各自不同的相處模式。 不管“分房”這種模式是否正確,最關(guān)鍵的還是,夫妻兩人的心是緊密相連的,只有彼此都能理解信任,才能找到讓對方都感到舒服的相處模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