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中國,游在中國 (本篇是根據(jù)2017年10月在浙江杭州學(xué)習(xí)期間拍攝的照片、隨行日記和有關(guān)資料編制完成的,系“浙江之旅”系列之四。)(浙江省下轄兩個副省級市——杭州市、寧波市,9個地級市——溫州市、紹興市、湖州市、嘉興市、金華市、衢州市、舟山市、臺州市、麗水市。)(杭州市行政區(qū)劃圖。杭州市下轄10區(qū)——拱墅區(qū)、西湖區(qū)、上城區(qū)、下城區(qū)、江干區(qū)、濱江區(qū)、蕭山區(qū)、余杭區(qū)、臨安區(qū)、富陽區(qū),2縣——淳安縣、桐廬縣,以及建德市。)(杭州市行政區(qū)劃圖。杭州市下轄10區(qū)——拱墅區(qū)、西湖區(qū)、上城區(qū)、下城區(qū)、江干區(qū)、濱江區(qū)、蕭山區(qū)、余杭區(qū)、臨安區(qū)、富陽區(qū),2縣——淳安縣、桐廬縣,以及建德市。)(杭州市的核心城區(qū),即拱墅區(qū)、西湖區(qū)、上城區(qū)、下城區(qū)、江干區(qū)、濱江區(qū)。)(西湖公園牌坊——此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一. 走近西湖西湖,位于杭州市西部,是中國主要的觀賞性淡水湖泊,也是中國首批國家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 西湖三面環(huán)山,面積約6.4平方千米,東西寬約2.8千米,南北長約3.2千米,繞湖一周近15千米。 湖中被孤山、白堤、蘇堤、楊公堤分隔。 按面積大小,分別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 蘇堤、白堤越過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個人工小島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與寶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島、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2011年6月,杭州西湖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西湖美景——雷峰夕照)(西湖美景)二. 歷史上的西湖西湖最早稱“武林水”。 《漢書·地理志》云:“錢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東入海,行八百三十里。” 后又有錢水、錢唐湖、明圣湖、金牛湖、石涵湖、上湖、瀲滟湖、放生池、西子湖、高土湖、西陵湖、龍川、銷金鍋、美人湖、賢者湖、明月湖諸般名稱。 但是,只有兩個名稱為歷代普遍公認,并見諸文獻記載: 一是因杭州古名錢塘,湖稱錢塘湖。 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 最早出現(xiàn)的“西湖”名稱,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和《杭州回舫》這兩首詩中。 北宋以后,名家詩文大都以西湖為名,錢塘湖之名逐漸不為人知。 蘇軾的《乞開杭州西湖狀》,則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這個名稱。 (西湖美景)三. 西湖美景之“一山”(孤山)孤山位于北側(cè)外西湖中,海拔35米,面積約0.22平方公里,為棲霞嶺的支脈,也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 南宋咸淳《臨安志》卷二十三云: “一嶼聳立,旁無聯(lián)附,為湖山勝絕處?!?/div> 今山上林木蔥蔚,多歷代人文古跡留存。 孤山東西分別以白堤和西泠橋與湖岸相連,且島上名勝古跡甚多,因此杭州人將“孤山不孤”,與“斷橋不斷”“長橋不長”并稱西湖三怪。 孤山上主要的景觀包括中山公園、浙江省博物館、文瀾閣、西泠印社、放鶴亭、秋瑾墓、俞樓、慕才亭(蘇小小墓)等。 中山公園原為清代行宮御花園,1927年,為紀(jì)念孫中山先生,公園命名“中山公園”。 公園進門迎面石級上書有“孤山”兩大字,其中孤字沒有一點,人們猜測其意為“孤山不孤”。 放鶴亭在孤山東北角,為紀(jì)念宋代以“梅妻鶴子”聞名的林逋而建。 浙江省博物館在孤山南麓,現(xiàn)有各類文物藏品10余萬件,2004年1月1日起,開始對公眾免費開放。 文瀾閣在浙江省博物館內(nèi)西北角,清乾隆年間,為存放《四庫全書》,仿北京故宮文淵閣格式改建。 西泠印社創(chuàng)辦于1904年,因地近西泠橋而得名,是中國近代著名的金石書畫藝術(shù)團體。 島內(nèi)還有杭城老字號飯店“樓外樓”,以在西湖活養(yǎng)的草魚烹制“西湖醋魚”而聞名。 (西湖美景)四. 西湖美景之“二塔”:雷峰塔、保俶塔雷峰塔,原名皇(黃)妃塔,又名西關(guān)磚塔,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頂上,為吳越國王錢俶(chù)為祈求國泰民安而建。 雷峰塔原是一座八角形、五層的磚木結(jié)構(gòu)的樓閣式塔,后遇火只留下了磚體塔身。 由于傳說雷峰塔的塔磚可以用來驅(qū)病強身或安胎,長期有人從塔磚上磨取粉末、挖取磚塊。 1924年9月25日下午,幾乎挖空的塔基再也不堪重負,突然全部崩塌。 2002年10月25日,重建的雷峰塔落成,建在舊雷峰塔的原址之上,舊塔座部分成為遺址的展示廳,并有許多的文獻資料供人參觀。 保俶(chù)塔位于西湖北側(cè)寶石山山頂,由元至明、清,保俶塔六次毀壞,六次重建。 現(xiàn)存的磚塔,為六面七級,是1933年按明末以后的原式樣重建的,并在1996年更換了朽壞的塔剎構(gòu)件。 保俶塔是西湖寶石流霞景觀所在,與雷峰塔隔西湖相對,素有“雷峰似老衲,保俶如美人”“一湖映雙塔”之說。 (西湖美景)五. 西湖美景之“三島”: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一)小瀛洲(三潭印月) 小瀛洲(三潭印月),在外西湖西南部水域,包括小瀛洲及其南側(cè)三座葫蘆狀石塔,以賞月和水上園林著稱。 全島面積約7公頃,水面占60%。 小瀛洲前身為水心保寧寺,也稱湖心寺,北宋時為湖上賞月佳處,其園林建筑和景物布局,在18世紀(jì)初已基本形成。 清《湖山便覽》卷三云: “萬歷三十五年,錢塘令聶心湯請于水利道王道顯,繞灘筑埂,成湖中之湖,以為放生之所。三十九年,令楊萬里繼筑外埂,至四十八年而規(guī)制盡善?!?/div> 從空中俯瞰,全島如一個特大的田字,構(gòu)成了“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奇景。 島上主要景點包括浙江先賢祠、九曲橋、九獅石、開網(wǎng)亭、亭亭亭、竹徑通幽和我心相印亭。 湖面三塔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蘇軾浚湖期間,所在位置與當(dāng)今不同。 據(jù)清初文獻記載,今三塔系清代康熙年間所建。 三石塔頂為葫蘆狀,塔身呈球狀,高出水面2米,中空,環(huán)塔身均勻分布5個小圓孔,塔基為扁圓石座。 三塔呈等邊三角形分布,每邊長62米。 (二)湖心亭 湖心亭在外西湖中心。 清雍正《西湖志》卷九: “亭在全湖中心,舊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時,寺與塔俱毀?!?/div> 聶心湯《縣志》稱: “湖心寺外三塔,其中塔、南塔并廢,乃即北塔基建亭,名湖心亭。復(fù)于舊寺基重建德生堂,以放生之所。據(jù)此,則舊湖心寺乃今放生池,而今之湖心亭,乃三塔中北塔之基地。” 《湖山便覽》 卷三: 明“萬歷四年按察僉事徐廷裸重建,額曰‘太虛一點’,司禮監(jiān)孫隆疊石四周,廣其址,建喜清閣,但統(tǒng)稱曰‘湖心亭’。國朝重加葺治,左右翼以雕闌,上為層樓……?!?/div> 清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帝御書“光澈中邊”額。 抗日戰(zhàn)爭后,喜清閣舊址先后改建為財神殿和觀音大士殿。 1980年,在島上刻置“蟲(異體字,為繁體字“風(fēng)”的中間部分)二”太湖石碑一塊,意指“風(fēng)月無邊”。 (三)阮公墩 阮公墩在外西湖中,位于湖心亭西。 清嘉慶五年(1800年),浙江巡撫阮元疏浚西湖時以所挖葑泥堆疊成島,俗稱“阮灘”。 島南北長34米,東西寬33米,面積0.57公頃,長期以來島上無建筑,雜樹荒草叢生,成為候鳥棲息地。 1952-1958年間疏浚西湖時,島四周加添亂石護岸,面積稍有拓寬。 1977年,島四周駁墈,再次擴大面積并加填客土。 1981年,又在島上添土1000余噸,建“環(huán)碧小筑”。 島上有憶蕓亭(阮元號“蕓臺”)、云水居等建筑。 1982年,島上開辟西湖第一處垂釣區(qū),游人可登島品茗、垂釣。 1984年起,島上舉辦“環(huán)碧莊”仿古旅游,在西湖夜游活動中頗受歡迎,現(xiàn)叫生態(tài)島。 (西湖美景)六. 西湖美景之“三堤”:白堤、蘇堤、楊公堤(一)白堤 在唐即稱白沙堤、沙堤,其后在宋、明又稱孤山路、十錦塘。 古時白堤以白沙鋪地,后改為柏油路面,兩側(cè)廣種碧桃翠柳,是欣賞西湖全景和周邊諸山的最佳觀賞點。 (二)斷橋 斷橋位于白堤東首,民間故事《白蛇傳》中,斷橋為白素貞與許仙邂逅之處,因而在西湖諸橋中最享盛名。 錦帶橋位于斷橋西,又稱涵碧橋。 清雍正《西湖志》卷八云: “錦帶橋舊架木為梁,圣祖仁皇帝(指康熙帝)臨幸孤山,御舟由此轉(zhuǎn)入里湖。” 民國三年(1914年)重修。 1921年,與斷橋同時改筑加設(shè)水泥混凝土拱券。 為了保護斷橋和錦帶橋不受來往車輛重壓和撞擊,現(xiàn)自斷橋至平湖秋月一段路面禁止機動車通行。 所有來往孤山的車輛必須通過西泠橋出入。 (三)蘇堤 蘇堤舊稱蘇公堤,南起南屏山麓南山路,北至岳王廟東,橫貫湖中,堤長2797米,寬30-40米。 蘇堤上共有六座石拱橋,從南往北分別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據(jù)考證,疑為“束浦”之訛)、 跨虹。 南宋咸淳《臨安志》卷三十三云: “元祐中,東坡既奏開浚湖水,因以所積葑草筑為長堤,起南訖北,橫跨湖面,綿亙數(shù)里,夾道雜植花柳,中為六橋,行者便之……后十年郡守呂惠卿奏毀之。咸淳五年,朝廷給錢命守臣說友增筑?!叨?,袤七百五十丈,廣皆六十尺,堤舊有亭九,亦治新之,仍補植花木數(shù)百本?!? 清《湖山便覽》卷三云: “國朝雍正二年與白沙堤同時修筑,五年同植花木?!?/div> 《西湖新志》卷四云: “今乃滿植桑株所謂蘇堤楊柳,斫伐都盡。” 1950年,有關(guān)部門加高加寬堤身,并修筑沿湖游步道,設(shè)置座椅。 現(xiàn)蘇堤禁止機動車(電動旅游車除外)通行。 (四)楊公堤 楊公堤又稱“西山路”,其走向基本平行于蘇堤,從棲霞嶺西側(cè)起,繞丁家山直至南山的長堤。 楊公堤在西湖西進工程中,恢復(fù)了相對于蘇堤的“里六橋”:環(huán)碧、流金、臥龍、隱秀、景行和浚源。 現(xiàn)楊公堤路面較寬,設(shè)有雙向單車道,中間加以綠化隔離帶,沿路主要為賓館及療養(yǎng)院等設(shè)施。 主要景致有蓋叫天墓、郭莊、劉莊、烏龜潭、茅家埠等。 (西湖美景) (西湖美景)七. 西湖十景“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山水畫。 南宋祝穆《方輿勝覽》、吳自牧《夢粱錄》均有記載,當(dāng)時的文人詩詞也多有提及。 十景皆傍近西湖或在湖中,最初的十景景目為: 平湖秋月、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鐘、曲院風(fēng)荷、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兩峰插云。 至清代,康熙帝南巡至杭,為西湖十景題字,并將“兩峰插云”改為“雙峰插云”;“雷峰落照”(或稱“雷峰夕照”)改為“雷峰西照”;“南屏晚鐘”改為“南屏?xí)早姟薄?/div> 但是“西照”與“曉鐘”兩個名稱卻未被人們接受,后人仍沿用南宋舊名至今。 此后當(dāng)?shù)毓倮魧⒖滴醯塾P所書,刻石立碑,建亭恭護,至此,西湖十景石碑成為景點標(biāo)志。 乾隆帝南巡杭州,就十景各賦詩一首,鐫刻于碑石陰面,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廣為人知。 (西湖美景)(一)平湖秋月 杭州西湖,歷來是最佳賞月之地。 在白堤西端,就有一處月白風(fēng)清的地方,那就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景區(qū),它背靠孤山,面臨西湖的外湖,景觀沿湖一排敞開,包括御碑亭、水面平臺、四面廳、八角亭、湖天一碧樓等建筑。 由于它伸出水面的平臺非常寬廣,視野十分開闊,所以成為一流賞月勝地。 歷史悠久的平湖秋月,可以稱得上是風(fēng)水寶地。 唐代建有望湖亭,明代改建為龍王祠,清代康熙三十八年,又在龍王祠的舊址上建“御書樓”。 這里不僅百姓愛來,連皇帝也十分中意。 康熙六次南巡,五次光臨此地。 清朝被推翻后,1918年,這一帶又被“外商”看中,猶太富商哈同將它霸占了十年,成了他夫人羅嘉琳的私人別墅,取名“羅苑”,直到1927年才被收回,改作國立藝術(shù)院(即現(xiàn)在中國美術(shù)學(xué)院的前身)的校園。 如今,這里辟為西泠書畫院,為湖山勝景增添了一份書卷之氣。 平湖秋月三面臨水,在此眺望湖光山色,無論春夏秋冬、晴雨陰晦,都會令人覺得趣味盎然。 真可謂“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二)蘇堤春曉 蘇堤春曉,西湖十景之一。 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為“六橋煙柳”而列入錢塘十景。 “蘇堤春曉”景觀是指寒冬過后,蘇堤報春的美妙景色。 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里。 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gòu)筑而成。 后人為了紀(jì)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它命名為“蘇堤”。 長堤臥波,連接了南山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fēng)景線。 (三)斷橋殘雪 斷橋殘雪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時遠觀橋面若隱若現(xiàn)于湖面而稱著。 斷橋殘雪是欣賞西湖雪景之佳地,中國著名的民間傳說《白蛇傳》,為斷橋景物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西湖美景)(四)雷峰夕照 雷峰夕照位于西湖湖南、凈慈寺前的夕照山上。 因晚霞鍍塔,佛光普照而聞名。 (五)南屏晚鐘 南屏晚鐘指南屏山凈慈寺傍晚的鐘聲。 南屏山在杭州西湖南岸、玉皇山北、九曜山東。 主峰高百米,林木繁茂,石壁如屏,北麓山腳下是凈慈寺,傍晚鐘聲清越悠揚。 (六)曲院風(fēng)荷 曲院風(fēng)荷位于西湖西側(cè)、岳飛廟前面。 南宋時,此有一座官家釀酒的作坊,取金沙澗的溪水造曲酒,聞名國內(nèi)。 附近的池塘種有菱荷,每當(dāng)夏日風(fēng)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因名“曲院風(fēng)荷”。 總占地面積12.6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68000萬平米。 (七)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是由花、港、魚為特色的風(fēng)景點,地處蘇堤南段西側(cè)。 1964年擴建后,占地面積達20公頃。 全園分為紅魚池、牡丹園、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個景區(qū)。 與雷峰塔、凈慈寺隔蘇堤相望。 紅魚池位于園中部偏南處,是全園游賞的中心區(qū)域。 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島,池上架設(shè)曲橋,倚橋欄俯看,數(shù)千尾金鱗紅魚結(jié)隊往來,潑刺戲水。 (八)柳浪聞鶯 柳浪聞鶯是位于西湖東南岸、清波門處的大型公園。 分友誼、聞鶯、聚景、南園四個景區(qū)。 柳叢襯托著紫楠、雪松、廣玉蘭、梅花等異木名花。 南宋時,這里是京城最大的御花園,稱聚景園。 當(dāng)時園內(nèi)有會芳殿和三堂、九亭,以及柳浪橋和學(xué)士橋。 清代恢復(fù)柳浪聞鶯舊景,有柳洲之名,其間黃鶯飛舞,競相啼鳴,故有“柳浪聞鶯”之稱。 (九)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被譽為“西湖第一勝境”。 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風(fēng)景秀麗,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明月的景觀享譽中外。 主要景點“開網(wǎng)亭”“閑放臺”“先賢祠”“迎翠軒”“花鳥廳”“我心相印亭”“曲橋”“九獅石”等。 岸上金桂婆娑,柳綠花明,與雕欄畫棟的建筑相映成趣。 具有湖中有島,島中有湖,園中有園,曲回多變,步移景新的江南水上庭園的藝術(shù)特色。 人民幣一元紙幣的背面采用三潭印月的盛景,可見三潭印月在我國風(fēng)景名勝中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標(biāo)志性作用。 (西湖美景——此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西湖美景) (雪封西湖)八. 西湖漫步 (杭州天長小學(xué))杭州天長小學(xué),創(chuàng)辦于1927年,歷史悠久,底蘊豐厚,人才輩出,是學(xué)生騰飛的搖籃,教師成長的沃野。 它坐落于美麗的西子湖畔,占地6400平方米,環(huán)境優(yōu)美,精致亮麗。 它是杭州市實驗小學(xué),浙江省文明單位,浙江省先進單位,浙江省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全國紅旗大隊,全國百所名校之一。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杭州舊址紀(jì)念館)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杭州舊址紀(jì)念館,位于杭州西湖邊長生路55號,有三個展廳。 1910年,日本吞并朝鮮,大批抗日志士流亡中國。 1919年,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上海成立,韓國獨立運動志士們在中國境內(nèi)、朝鮮半島、日本國內(nèi)從事著艱苦卓絕的抗日復(fù)國斗爭。 1932年4月29日,尹奉吉在上海虹口公園投擲炸彈炸死日本上海派遣軍總司令白川義則大將等要員,震驚世界。 此后,在日寇大肆搜捕下,韓國臨時政府的成員們得到中國進步人士的幫助,輾轉(zhuǎn)來到浙江杭州、嘉興,繼續(xù)開展斗爭。 當(dāng)年,杭州的長生路湖邊村、學(xué)士路思鑫坊、清泰第二旅社等處,都留下了臨時政府要員活動的足跡。 在杭州三年時間里,韓國臨時政府召開國務(wù)會議,發(fā)行獨立黨機關(guān)報,保存了抗日力量,由小到大成長為國際反法西斯陣營中的重要一員。 他們的抗日復(fù)國斗爭得到了杭州人民的同情、支持和幫助。 為了紀(jì)念這段歷史,杭州市政府撥出巨資,投入五年時間,在原韓國臨時政府用作辦公處的長生路55號湖邊村,修建了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杭州舊址紀(jì)念館。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杭州舊址紀(jì)念館)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杭州舊址紀(jì)念館)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杭州舊址紀(jì)念館)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杭州舊址紀(jì)念館) (杭州市歷史建筑之“湖邊村建筑群”) (湖邊村酒店) (游客在西湖邊擺POSE,好像不是白娘子的造型啊?。?/h5> (縉云燒餅,也稱為桶餅。)縉云燒餅,也稱為桶餅,是浙江省縉云縣傳統(tǒng)小吃。 據(jù)說,有650余年的歷史。 縉云燒餅以面粉、鮮豬肉和梅干菜為主要原料制成餅坯,經(jīng)燒餅桶炭火烘烤制成。 (蔥包檜)蔥包檜:蔥包檜的“檜”,據(jù)說是指秦檜。 公元1142年,民族英雄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害,杭州百姓十分痛恨秦檜夫婦。 相傳,杭州一家賣油炸食品的小店,捏了兩個人形的面塊比作秦檜夫婦,將他們捏到一起,用棒一壓,投入油鍋里炸 ,嘴里還念道“油炸檜”。 ——這就是油條的來歷。 后來在此基礎(chǔ)上發(fā)展為杭州風(fēng)味小吃蔥包檜。 烹調(diào)時,選用上等白粉制成春卷皮,再裹上油條、蔥段,在平底鍋上反復(fù)壓扁,直至烘烤到金黃色,再抹上辣醬或甜醬即成。 (湖畔居,依湖而建的居所,傍湖而居,環(huán)境優(yōu)美。 這里是指一家餐飲店的名稱叫湖畔居。) (湖畔居,依湖而建的居所,傍湖而居,環(huán)境優(yōu)美。 這里是指一家餐飲店的名稱叫湖畔居。) (在西湖邊還是得留個影。) (湖畔居的茶壺不算小啊?。?/h5> (古“錢塘門”標(biāo)志碑。)錢塘門,杭州十個古城門之一,位于西湖隧道北口,慶春路與湖濱路交叉口。 它是被收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的杭州西湖24處核心景點之一。 錢塘門位于杭州舊城的西面,從南往北數(shù),第三座城門,小車橋附近。 錢塘門因西湖而得名,西湖舊稱錢塘湖,而錢塘門因為是杭州古城最西側(cè)的門,正對著錢塘湖而得名“錢塘門”。 (古“錢塘門”碑記。) (意式風(fēng)情街) (西湖國貿(mào)大廈) (杭州歷史建筑之達三里建筑) (杭州歷史建筑之“梅鶴堂林界”之界碑) (杭州歷史建筑之“梅鶴堂”) (浙江省文化館) (海外海通信大廈,杭州學(xué)習(xí)期間入住的酒店。)九. 夜色西湖 (“杭州味道”:土特產(chǎn)專賣店) (“杭州記憶”:西湖美食) (夜色西湖) (夜色西湖) (留下夜色西湖的記憶) (西湖藕粉)西湖藕粉,杭州地區(qū)名產(chǎn)之一。 其風(fēng)味獨特,富含營養(yǎng)。 杭州艮(gèn)山門外到余杭縣一帶是西湖藕粉主產(chǎn)地,舊時是專為皇家提供的“貢粉”。 服用時只需先用少量冷水調(diào)和,再用開水沖調(diào)成糊狀即可,沖泡后的藕粉晶瑩透明,口味清醇,有生津開胃、養(yǎng)血益氣的功效,是極適用于嬰孩、老人、病人的滋補品。 (杭州市歷史建筑之“圣塘路別墅群”) (夜色西湖) (夜色西湖) (夜色西湖) (夜色西湖) (夜游西湖的游客正在登船。) (位于湖邊的“滬松戰(zhàn)役國軍八十八師陣亡將士紀(jì)念碑”)淞滬戰(zhàn)役陣亡將士紀(jì)念碑,位于杭州西湖區(qū)湖濱路學(xué)士路口附近四公園。 紀(jì)念碑建于1934年,由杭州畫家周天初等發(fā)起籌款,著名雕塑家劉開渠親手創(chuàng)作,旨在紀(jì)念在淞滬抗戰(zhàn)中犧牲的國民革命軍將士。 民國時期在今學(xué)士路口曾建有此碑。 2003年,按原址原貌重新復(fù)建。 紀(jì)念碑歷史背景: 1932年1月28日,日本在上海發(fā)動了淞滬事變。 駐扎在上海的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十九路軍奮起抗戰(zhàn)。 為支援十九路軍,駐浙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八十八師與駐京第八十七師組建成為第5軍,在張治中將軍的率領(lǐng)下馳援上海。 在2月20日至22日的廟行鎮(zhèn)防御戰(zhàn)中,八十八師與友軍配合,血戰(zhàn)兩晝夜,重創(chuàng)日軍,創(chuàng)造了淞滬抗戰(zhàn)中我軍最輝煌的戰(zhàn)績。 是役八十八師傷亡官兵近兩千名。 1934年,全國抗日運動風(fēng)起云涌,著名雕塑家劉開渠在抗日運動的鼓舞下,為1932年“一·二八”淞滬杭戰(zhàn)犧牲的將士創(chuàng)作了“淞滬戰(zhàn)役國軍第八十八師陣亡將士紀(jì)念碑”,當(dāng)時的杭州市政府將其立于湖濱學(xué)士路口。 碑頂樹兩人立像,臺座鑲嵌四塊浮雕,表現(xiàn)愛國志士英勇抗敵和人民對殉難者哀悼的情景。 這是我國第一座表現(xiàn)抗日戰(zhàn)爭的紀(jì)念碑。 (滬松戰(zhàn)役國軍八十八師陣亡將士紀(jì)念碑) (西湖燈光秀正在“上演”。) (燈光秀西湖) (燈光秀西湖) (燈光秀西湖) (燈光秀西湖) (燈光秀西湖) (燈光秀西湖) (燈光秀西湖) (燈光秀西湖) (燈光秀西湖) (燈光秀西湖) (燈光秀西湖) (燈光秀西湖) (燈光秀西湖) (燈光秀西湖) (燈光秀西湖) (燈光秀西湖) (燈光秀西湖) (燈光秀西湖) (燈光秀西湖) (燈光秀西湖) (燈光秀西湖) (燈光秀西湖) (燈光秀西湖) (燈光秀西湖) (位于西湖邊的“惜別白公”——送別白居易銅制群雕) (位于西湖邊的“惜別白公”——送別白居易銅制群雕) (位于西湖邊的“惜別白公”——送別白居易銅制群雕)“惜別白公”群雕,描述的是當(dāng)年杭州百姓萬眾夾道送別白居易離開的依依惜別的情景。 群雕表現(xiàn)了白居易對杭州的戀戀不舍和與杭州父老息息相通的的心情。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是杭州的父母官,他在杭州政績斐然,有口皆碑,也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西湖山水經(jīng)由白公妙筆點化,更添藝術(shù)魅力,成為西湖文化的璀璨瑰璧。 有贊云:“杭州若無白與蘇,風(fēng)光一半減西湖?!?/b> 大唐長慶四年(公元824)五月,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滿,奉詔離杭奔赴洛陽之際,出現(xiàn)了“杭老遮車轍”的送別場面。 白公身材高大,躬身施禮,抱拳秉手,目光中有關(guān)愛,有依戀,更有不舍。 他的對面是一位老者,老人須髯飄飄,深深地作揖,深深地感戴,更有深深的挽留。 老人右邊是一個孩子,捧著盛滿瓊漿玉液的酒壺。 老人后邊是一個中年人,他雙手把酒舉起,臉扭向一邊,眼中分明含滿了熱淚;如果他正對白公的話,他淚水一定會像決堤的西湖水一樣傾瀉而下。 而白居易身后的仆人正牽著一匹馬,那馬正蕭蕭鳴叫,前蹄高高抬起,在催促主人趕快上路呢! (夜色西湖) (我已經(jīng)來到了斷橋邊。) (美麗的斷橋) (美麗的斷橋) (“斷橋殘雪”御碑,由清帝康熙題寫。碑陰有乾隆皇帝的題詩。)每當(dāng)瑞雪初霽,站在寶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銀裝素裹,白堤橫亙雪柳霜桃。 斷橋的石橋拱面無遮無攔,在陽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駁的橋欄,而橋的兩端還在皚皚白雪的覆蓋下。 依稀可辨的石橋身似隱似現(xiàn),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橋面灰褐形成反差,遠望去似斷非斷,故稱斷橋。 佇立橋頭,放眼四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給人以生機勃勃的強烈屬深刻的印象。 (西湖十景之“斷橋殘雪”) (西湖十景之“斷橋殘雪”) (“藻思天成”亭) (“云水光中”亭) (西湖三堤之白堤) (夜色西湖) (夜色西湖)![]()
最美中國,游在中國
3.9萬篇內(nèi)容 44.1萬人參與 更新于 06-20 來自華東之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