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目總體包含兩大部分內容:第一是小腸經經氣有余或不足所主的病證;第二是這些病證的治療方法。 關于小腸經經氣有余或不足所主之病證,經文對此行文缺失,但關于手太陽小腸經所主病證的治則治法,經文曰:“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虛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p> 此條經文翻譯過來其大意是說,醫(yī)者臨床在治療治療上述小腸經病證時,凡見病屬經氣亢盛的就用瀉法,凡見病屬經氣不足的就用補法。但凡見病屬熱的就要用速針法,而屬于寒性的則就要用留針法。另外臨床見證屬于陽氣內衰以致脈道虛陷不起的就要用灸法;而既不屬于經氣亢盛也不屬于經氣虛弱,僅僅只是經氣運行失調的,則就要用本經所屬的腧穴來調治了。最后,對于那些屬于本經經氣亢盛的,其人迎脈的脈象要比寸口脈的脈象大兩倍;而那些屬于本經經氣虛弱的,其人迎脈的脈象反而會比寸口脈的脈象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