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靜氣,是人生中的一種大氣,也是真正的貴氣,更是人生不可丟失的修養(yǎng),真正成大事的人,都有這種品質(zhì)。 有靜氣的人,才能做到換位思考,想他人所想,以平穩(wěn)的情緒待人,不失態(tài),不焦躁,不恐慌。 佛說:“靈臺則清靜,清靜則生慧,慧則能生智”。靜氣也是人生里修行最高的智慧。 靜氣,才能志存高遠,不為一時的成績驕傲,也不會因為一時的挫折而沮喪;靜氣,才能心態(tài)平衡,把握心里健康,明事理,榮辱不驚,心無旁騖;靜氣,說起來容易,修起來難。 諸葛亮說:“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靜,各種各樣,它也是短暫的,也是一時的心境,一時的感覺,一時的體悟。 心中無所欲,無喜亦無悲,平淡的冷看世界,是一種靜。 歷盡滄桑,閱過人間百態(tài),無論外界風吹云滾,勝似平靜如水,閑庭信步,是一種靜。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想想那靜美的山水間,田園風光十色,是大詩人王維的靜。 “獨到山下宿,靜向月中行。何處水邊碓,夜舂云母聲”是大詩人白居易的靜。 有人用微笑,來掩飾內(nèi)心的氣氛與惆悵,有人以靜,來掩飾靈魂的空虛。 有人用微笑,來掩飾內(nèi)心的彷徨與不安,有人以靜,來敘述困惑和茫然。 有人用微笑,來掩飾內(nèi)心的千瘡百孔,有人以靜,來表達內(nèi)心的憤怒和傷痛。 人有靜氣,才有福氣,心有多靜,福氣才有多深,欲速則不達,凡事慢慢來。 一個人只有在內(nèi)心安靜時,才能夠靜下來自修,聽聽內(nèi)心的回響,以一顆釋然靜氣的心,看世界的熱鬧,清風明月,花香意濃。 一個人的靈魂,只有在獨處中,才能洞察內(nèi)心的真實所求,才能盛享到生命的蓬勃與豐盈。 靜,有助于我們清醒頭腦;靜,可以避免發(fā)生沖突;靜,可以重新以理解,信任,寬容和認可的姿態(tài),再度進行交流。 古人說:“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所謂圣賢之人,心靜則明,越是遇到難辦的事情,越能靜下心來,沉著應對。 靜則清,清則明,人只有靜下來,才能聽到自己的聲音,才能豁然開朗,做最好的自己。 不管何時何地,都要讓自己靜心,一個人只有做到心靜如水,才能夠做到處事淡然,遇事坦然。 心靜了,喧囂就遠了;心近了,福氣就來了;一切福氣,都源于心靜。 人心簡單了,心也就無雜念了,心平和了,浮華得失也就看淡如塵了,人生本來無一物,都是貪念惹的禍,紅塵過客,注定來的匆匆又去的空空。 人生的路上,艱難的生活,復雜的人心,心靜了,才能處事不驚,萬物不侵。 當你面對世間的起起落落,平心靜氣,才能沉得住氣,得意時保持態(tài)度謙遜,不驕不躁,失意時保持心靜平和,不卑不亢。 以靜養(yǎng)心,才能心靜自然天地寬,靜的淡定,笑的從容,看庭前花開花敗,笑談自若。 一個人的貴氣,是一身的靜氣;一個人一身的靜氣,是一個人一身的福氣;靜是修行,也是福氣。 心靜的人,多一些善良,少一些紛爭;心靜的人,多一些福氣,少一些災禍。 進入靜的世界,才能真正領悟到人生的真諦;進入靜的世界,才能真正做生活的主人,品味生活的味道。 人有靜氣,才有福氣,心有多靜,福有多深。 | 
|  | 
來自: 漲樂喜歡中醫(yī) > 《詩詞、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