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法庫老故事】遼代北府宰相有6位出自法庫

 公眾號遼河記憶 2020-07-18

編輯制作:康平法庫微同城

(微信:daqian200012)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
  


沈陽法庫,被譽(yù)為“大遼福地,宰相故里”,在遼王朝長達(dá)二百多年的統(tǒng)治中,究竟有多少位宰相?他們來自哪個家族?任職于何朝代?下面,我們就《遼史》等相關(guān)資料,梳理一下這個問題。

根據(jù)《遼史》等文獻(xiàn)和遼墓出土的資料及考古專家的研究成果表明,法庫地區(qū)在遼代是蕭氏后族的領(lǐng)地和分支家庭分地的一部分。按葉茂臺圣跡山16號遼墓蕭義墓志銘和柏家溝鎮(zhèn)前山村蝴蝶山蕭袍魯墓志銘及馮永謙研究員等專家對渭州(葉茂臺鎮(zhèn)西二臺子古城址)、遼原州(包家屯鎮(zhèn)南土城子古城址)、遼福州(包家屯鎮(zhèn)三合城古城址)等20多座州城的考據(jù),居住在法庫境內(nèi)的遼蕭氏后族,主要有兩大支系。一是國舅小翁帳,即淳欽皇后述律平同母異父兄蕭敵魯家族的后人;二是國舅少父房,即淳欽皇后述律平弟肖阿古只家族的后人。

蕭敵魯和肖阿古只同屬遼太祖耶律阿保機(jī)時期北府宰相和開國功臣,著名軍事將領(lǐng)。在遼太祖稱汗、平叛、攻城略地、統(tǒng)一諸部、建立契丹(遼)王朝的歷次征戰(zhàn)中,充分展現(xiàn)了他們的才華,睿智英勇,忠貞果敢、不畏強(qiáng)敵、驍勇善戰(zhàn),為契丹(遼)國的開創(chuàng),立下赫赫戰(zhàn)功,被遼太祖視為左膀右臂,喻為“手”和“耳”。因其功勛卓著,蕭敵魯于太祖四年秋(公元910年)出任遼北府宰相,“后族為相自始開始”。遼北府宰相一職,便基本被蕭氏后族所包攬,其中,出自國舅少父房、小翁帳家族的不勝枚舉。

總覽《契丹國志》《遼史》(標(biāo)點本、脫脫本)中所記載的蕭氏遼北府宰相,前前后后加起來有40多位,但經(jīng)仔細(xì)核對,發(fā)現(xiàn)有的名字雖不同,但實則是同一個人,排除這一因素,粗略統(tǒng)算,還有32位(不含二度為相者)。按任職先后,分別為:蕭轄剌(實魯)、蕭敵魯、肖阿古只、蕭霞的、蕭塔剌葛、蕭哈里(瓈)、蕭干(斡)、蕭思溫、蕭繼遠(yuǎn)(先)、蕭排押、蕭孝穆、蕭浞卜(紹業(yè))、蕭孝先、蕭樸(普古)、蕭孝忠(孝惠)、蕭惠、蕭革(格)、蕭阿剌(知足)、蕭孝友(辰賚)、蕭塔列葛、蕭虛烈(實剌)、蕭阿速、蕭烏爾古納(兀古匿)、蕭九哥(玖格)、蕭術(shù)者(珠展)、蕭余里也、蕭撻不也、蕭袍魯(里)、蕭兀納、蕭義(常哥)、蕭乙薛、蕭德恭。

上述遼北府宰相中,屬于蕭敵魯族系,亦即小翁帳的4位:蕭敵魯、蕭斡、蕭袍魯、蕭義;屬于肖阿古只族系,亦即少父房的15位:肖阿古只、蕭排押、蕭孝穆、蕭孝先、蕭樸(普古)、蕭孝忠(孝惠)、蕭惠、蕭阿剌(知足)、蕭孝友(辰賚)、蕭虛烈(實剌)、蕭阿速、蕭烏爾古納(兀古匿)、蕭術(shù)者(珠展)、蕭乙薛、蕭德恭。

按遼后族在各自封地、分地上建立頭下軍州私人故里的“分地而居、合族而處”規(guī)制,每一族系近親的分地都應(yīng)相距不遠(yuǎn)。這一點,從遼福州駙馬都尉蕭排押分地,遼原州蕭排押弟弟蕭恒德分地,遼渭州蕭恒德兒子蕭匹敵分地的相鄰關(guān)系上,已經(jīng)得到證實。

法庫境內(nèi)22座遼代古城址,目前有6座名有所屬,眾多州城足以說明還有很多未被考證的宰相大臣、王公貴族等居住在這里。蕭袍魯墓志記載:“自遙輦氏建國已還,洎太祖開國而下,文武奕代,將相盈門”。又載:“以大安六年三月十九日,歸葬祺州娘子莊,從合祔也?!边@說明法庫當(dāng)是蕭袍魯先世居地,因而他死后歸葬故里。蕭義墓志所記,“其先迪烈寧,太祖姑表弟,應(yīng)天皇后之長兄也。”迪烈寧,亦蕭敵魯?!啊嵊谶|川之右,圣跡山陽,祔先塋也?!毕葔L,即祖墳。《遼史?太祖紀(jì)上》記載:“以后兄蕭敵魯為北府宰相,后族為相自此始”。。如是斷言,200多年的大遼國時期,法庫作為故里,蕭氏后族將相盈門,代代輩出不知有多少宰相大臣、皇族貴戚從這里走出,逝后又歸葬故里。

遼北宰相中,至少有6位出自法庫。其中,屬于蕭敵魯、蕭阿古只兩支族系的至少有5位;另一位是宰相韓德讓。

據(jù)馮永謙研究員所考證的四家子古城址,為遼代“宗州”?!哆|史?地理志》二載:“宗州,耶律隆運(yùn)以所俘漢民置。圣宗立為州,隸文忠王府。王薨,屬提轄司?!币陕∵\(yùn),本名韓德讓,以功賜國姓,統(tǒng)和十二年(公元994年),為北府宰相,旋為總理北南院的大丞相。


出自法庫的6位遼代宰相生平事跡簡介如下:


蕭排押
蕭排押,又名蕭巴雅爾、曷寧、韓隱(寧)。生年不詳,卒于太平三年1023年)。遼圣宗朝北府宰相,蘭陵郡王,進(jìn)豳(bin)王。國舅少父房蕭阿古只的四世孫,遼代著名將領(lǐng)、太師蕭撻凜(覽)之子。統(tǒng)和七年(公元989年)娶魏國長公主(景宗兒女長壽女,睿智皇后蕭綽生),拜駙馬都尉,加同政事門下平章事。利用南征所俘漢民建私人頭下州城“福州”(今法庫包家屯鎮(zhèn)三合成村古城址)。

蕭排押,為人機(jī)智果敢,多謀略,善騎射。討阻卜、攻宋、征高麗……。幾經(jīng)戰(zhàn)陣,屢建戰(zhàn)功。統(tǒng)和初,為左皮室詳穩(wěn),討伐阻卜,初次臨陣,斬獲豐厚,建立功勛。統(tǒng)和四年(公元986年),破宋兵于望都(今河北望都縣,保定市西南)。復(fù)又攻克山西諸州縣,改南京(今北京市)統(tǒng)軍使。十三年(公元995年),任北、南院宣徽使。據(jù)實條陳時政得失及賦役法,深得皇上嘉賞,多被采納。十五年(公元997年),加政事令,遷東京(今遼寧省遼陽市)留守。二十二年(公元1004年),又攻宋,父親蕭撻凜死后,專任南面事。達(dá)成與宋議和,為北府宰相。二十八年(公元1010年),率軍以偏師合攻高麗(今朝鮮),攻克開城(今朝鮮開城),封蘭陵郡王。圣宗開泰七年(公元1018年),又率兵攻高麗,兵敗免官。太平三年(公元1023年),復(fù)封豳王,不久病逝。

韓德讓

韓德讓,賜名耶律隆運(yùn)。生于會同四年(公元941年),卒于統(tǒng)和二十九年(公元1011年)。圣宗朝北府宰相,初封楚王、徙晉王,謚文中王。西南面招討使韓匡嗣之子。統(tǒng)和十九年(公元1001年)賜名德昌;統(tǒng)和二十二年(公元1004年),賜姓耶律;統(tǒng)和二十八年(公元1010年),賜名隆運(yùn)。

自幼受家庭影響和父輩熏陶,智略過人,深明治國道理。景宗朝,以謙恭勤政聞名,任東京奉官,補(bǔ)樞密院通事,轉(zhuǎn)上京皇城使,遙授彰德軍節(jié)度使。代父為上京留守,權(quán)知上京事,成為一方權(quán)臣。乾亨元年(979)七月,代父守南京。九月,宋軍攻打南京,韓德讓臨危不懼,登城指揮守軍抵御15晝夜,待援兵趕到,內(nèi)外夾擊,大敗宋兵于高梁河(約在今北京外城一帶),史稱“高梁河之役”。韓德讓因功授遼興軍節(jié)度使。乾亨四年(公元982年),遷升南院樞密使,成為漢臣中權(quán)勢最大者。

是年秋,遼景宗病危,德讓與耶律斜軫俱受顧命大臣。他與承天皇后蕭綽密議,隨機(jī)應(yīng)變,剝奪了覬覦皇位的各路諸侯兵權(quán),立12歲的梁王隆緒為皇帝,是為遼圣宗,尊圣宗生母蕭綽為皇太后,攝國政。韓德讓以擁立功總理宿衛(wèi)事,參決朝政。

統(tǒng)和元年(983),加封韓德讓開府儀同三司,兼政事令。統(tǒng)和四年(公元986年),宋將曹彬、米信率十萬大軍犯遼,韓德讓伴駕隨蕭太后御敵,凱旋,加守司空,封楚國公。還朝后,與北府宰相室昉共執(zhí)國政。韓德讓在蕭太后支持下,團(tuán)結(jié)契丹貴族和漢族中有治國才略之人,實施選官任賢,不分藩漢,考核官吏;確立科舉制度;清理遼世宗以來的滯獄;減免遭受戰(zhàn)爭、自然災(zāi)害災(zāi)民的賦役等改革措施,使遼代中期出現(xiàn)了興旺繁榮局面。六年(公元988年),率師伐宋、圍沙堆,宋軍乘夜來襲,隆運(yùn)嚴(yán)陣以待,偷襲不成敗走,封楚王。統(tǒng)和十二年(公元994年),代為北府宰相,仍領(lǐng)樞密使,兼修國史,賜興化功臣,加守太保、兼政事令。統(tǒng)和二十二年(公元1004年)九月,韓德讓從蕭太后南下攻宋,參與訂立了“澶淵之盟”,師還,徙晉王,賜姓耶律,取消奴隸身份官至大丞相,總知南北院樞密使府事,集軍、政大權(quán)于一身。成為契丹貴族。后遼圣宗賜名耶律隆運(yùn),圣宗對其“至父事之”,賜鐵券幾杖,入朝不拜,上殿不趨,左右特置護(hù)衛(wèi)百人。

統(tǒng)和二十九年(公元1011年)正月,韓德讓從圣宗伐高麗,還師后,病逝于軍中。享年71歲。贈尚書令,謚“文忠”,并為之舉行國葬,墓室葬在蕭綽陵的旁側(cè)。

韓德讓一生無子嗣,為此朝廷為其作出特殊規(guī)定,皇室每一代都貢獻(xiàn)一位親王作為韓德讓的后嗣。第一位后嗣是圣宗兒子耶律宗業(yè);又無子,清寧三年(公元1057年),以魏王貼不(宗范)子耶魯為嗣;天祚朝,以皇子敖盧斡繼之。

蕭惠

蕭惠,字伯仁,又作貫寧、管寧,小字脫古思,生于統(tǒng)和元年(公元983年),卒于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興宗朝北府宰相。國舅少父房阿古只五世孫,蕭排押侄兒。興宗十七年(公元1048年),尚興宗姐秦晉國長公主,拜駙馬都尉。封鄭王、徙趙王、更齊王、進(jìn)韓王、終魏國王。

初為國舅詳穩(wěn)。統(tǒng)和二十八年(1010),隨圣宗攻高麗,破高麗軍于奴古達(dá)北嶺,攻開京(今朝鮮開城),以軍律整肅聞名,授契丹行宮都部署。開泰二年(1013),改南京統(tǒng)軍使。六年(1017),為右夷離畢(契丹官名,掌刑獄),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知東京留守事,尋改西北路招討使,封魏國公。太平六年(1026),奉命西征甘州回鶻。與阻卜軍戰(zhàn)于可敦城(今蒙古哈達(dá)桑東)西南,失利。七年,任南京侍衛(wèi)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六月,奉命再討阻卜。十年(1030)十一月,遷南京統(tǒng)軍使。興宗即位,知興中府,歷順義軍節(jié)度、東京留守、西南面招討使、檢校太師,兼侍中,封鄭王。重熙六年(1037)五月,復(fù)為契丹行宮都部署,加守太師,徙趙王。十一月,拜南院樞密使,更齊王。力促興宗南下伐宋,與太弟率師壓宋境,追宋歲增銀十萬兩、絹十萬匹,罷兵維持和議。以功進(jìn)韓王。十二年(1043)正月,兼北府宰相,同知元帥府事。十月,為北院樞密使。十三年九月,為先鋒從興宗征西夏,敗夏軍于賀蘭山北,繼為西夏軍敗,議和。十七年(1048),尚興宗姐秦晉國長公主,拜駙馬都尉。次年,再征西夏,先敗后勝。翌年五月,西夏請降稱臣。十九年(1050)十二月,告老,封魏國王。道宗清寧二年(1056)卒,遺命家人薄葬。


蕭烏爾古納

蕭烏爾古納,又名兀古匿,生年不詳,約在統(tǒng)和中后期,約卒于太康初年(公元1075年)。道宗朝北府宰相。國舅少父房魏國王蕭惠次子。

蕭烏爾古納出生于國舅世家,父貴子榮,從小便跟隨父親和祖父在軍隊中磨礪,熟悉軍事。重熙年間,隨父兄出兵西夏、征高麗,幾次征伐,建有功業(yè),升任北院大王,遷契丹行宮都部署。咸雍三年(公元1067年),出任北府宰相。

蕭烏爾古納子早亡,孫子蕭蒲離不打小便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祖孫倆的感情特別深厚。蒲離不13歲那年,烏爾古納病故。爺爺?shù)耐蝗浑x世,使蒲離不一下子沒有了依靠。無情的打擊,讓蒲離不更早的成熟起來,變得更為堅強(qiáng),更為懂事。他立志要靠自己的力量謀取生活,自食其力。于是,他奮發(fā)讀書,自強(qiáng)不息,詩文書畫,無不精通。乾統(tǒng)間,皇上招他入朝為官,他辭而不就,常與親朋好友游獵于山水間。晚年,謝絕人事,隱居抹古山中,過著神仙般的生活。最后,無疾而逝。

蕭袍魯

蕭袍魯, 又名蕭袍里、蕭伯里。生于遼圣宗開泰七年(公元1018年),卒于大安五年(公元1089年)。遼道宗朝北府宰相。為蕭敵魯四世孫,曾祖父蕭割輦(蕭敵魯),祖父蕭解里,很有才學(xué)。父親蕭奧干,任過遙輦克。蕭袍魯?shù)拇蠓蛉藶闄M帳節(jié)度使耶律曷盧女,早亡。繼室二夫人,是北大王帳靜江節(jié)度使耶律辰家奴女,亦早亡。三夫人為二夫人妹妹,也先于蕭袍魯過世。蕭袍魯有二子、二女。長子蕭達(dá)烈,北面護(hù)衛(wèi);次子蕭俞都姑。大女兒渤魯里,嫁給遙輦耶律豬兒;二女兒移信,嫁給北面護(hù)衛(wèi)耶律王七。孫子五人,長為蕭延口,次為蕭和尚,三為蕭鳥奪刺,四為蕭割只哥,五為蕭落姑。孫女二,長為蕭特里得,次為蕭鳥者。

蕭袍魯青年時代就有遠(yuǎn)大抱負(fù),常談管(仲)、樂(毅)之才,孔明之謀,倍受遼興宗賞識,不到20歲便擔(dān)任皇宮衛(wèi)士。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任殿中司指揮,在隨興宗同西夏的戰(zhàn)斗中,雖然遼軍失利,但蕭袍魯率領(lǐng)的家兵和殿中司一行兵馬,卻連挫敵銳,長居在先,充分顯示了他的卓越軍事才能,因功授本府上使。被譽(yù)為“第一個打敗西夏王李元昊大將軍”。之后,不斷得到提拔重用,先后歷任左金吾祥穩(wěn)、松山州刺史、歸州觀察使、遙領(lǐng)靜江軍節(jié)度使和匡義、彰圣、開遠(yuǎn)、臨海等軍節(jié)度使?!巴污E,所至有稱”。蕭袍魯每到一地都受到軍士和老百姓的歡迎。道宗清寧九年(公元1063年)任湯河女直詳穩(wěn)、授太子太傅。大安元年(公元1085年)十一月,拜北府宰相。大安五年(公元1089年)因病死于跟隨皇帝出游的行帳,享年72歲。病逝后,皇帝為之輟朝,詔贈潞州節(jié)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公元1090年3月19日,歸葬祺州娘子莊(今法庫縣柏家溝前山村北蝴蝶山)。

蕭義

蕭義,字子常,又名常哥、常格,生于遼興宗重熙八年(公元1039年),卒于天慶元年(公元1111年)。遼朝天祚帝時期北府宰相。蕭義是遼太祖時首任宰相蕭敵魯?shù)暮笕?,和蕭干同屬一支。其祖父蕭恭,在遼圣宗時,被丞相韓德讓舉薦為林牙(文秘),后升至夷離畢、平章事等官職。父親蕭實老(宗石),才德兼?zhèn)?,英年早逝,死后贈中書令。母親陳國太夫人耶律氏,北府王室遷之姊,生蕭義弟兄三人,蕭義為弟。長兄蕭重,燕國右宣徽使,保信軍節(jié)度使;二哥蕭輔,東京四軍兵馬都指揮使。夫人耶律氏,大王耶律團(tuán)寧之女,封陳國夫人,生有一子三女。子蕭沖之,燕國王初誕,拜左奉宸,繇牌印班入仕,為州刺史,娶南王帳大王仲達(dá)之孫,南王永孚即其從叔父。長女出家為尼;次女即天祚帝德妃;第三女嫁予皇家宗室南面丞旨耶律圭。有孫子三人,孫女二人。

蕭義少年老成,魁武寡言,不善言辭,持重有恒,有志向有抱負(fù),道宗時任扈從巡狩,三十歲時被任用為祗侯郎君,至此,步入仕途之路。道宗咸雍年間,任扈從巡守。大安元年(公元1085年),升任本族將軍。大安七年(公元1095年),任南女真都監(jiān),又授東京四軍副都指揮使。壽昌二年(公元1096年),次女師姑入宮,授封為德妃,即耶律延禧的王妃。又任永興宮使、南院宣微使、漢人行宮都部署等要職。乾統(tǒng)元年(公元1101年)為國舅詳穩(wěn),加太子太師。乾統(tǒng)二年(公元1102年),授蕭義為遼興軍節(jié)度使。乾統(tǒng)五年(公元1105年),遼天祚皇帝拜蕭義為北府宰相,掌佐理軍國之大政,總理兵、刑、吏、戶、工、禮各事。任北府宰相僅3個月,就促成遼與西夏的聯(lián)姻,以天祚皇帝的族女南仙冊封為成安公主,下嫁西夏國王李乾順為妃,從此達(dá)成了與西夏的合好。乾統(tǒng)六年(公元1106年),加兼侍中陳國公。天慶元年(公元1111年)辭政,加守太傅兼中書令,贈號崇仁全德功臣。辭政后回歸故里,同年農(nóng)歷11月18日,病死在家中,終年73歲。1112年農(nóng)歷3月13日葬于遼河右岸,圣跡山祖塋,即今法庫縣葉茂臺鎮(zhèn)西山之南坡。

附:法庫6位遼代宰相簡介一覽表

歡迎您在文章下方留言!講述您的感受或者您知道的歷史法庫資料

歡迎在文章下方打賞!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