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講:學曲筆記短篇 講師:史文山 一、關(guān)于【正宮·漢東山】和【正宮·雙鴛鴦】曲牌的押韻問題。 出于對散曲的喜愛,許多網(wǎng)站和微信上都發(fā)了散曲格律譜。但在有些曲調(diào)的寫法表述上不統(tǒng)一,或者未能表明這一曲調(diào)的寫作特點,例如【正宮·漢東山】,有的曲譜表明“第四句“也么哥”是定格,或用“也末哥”。此調(diào)必用“歌戈”韻,有的表明“如不用歌戈韻,也么哥可不押韻?!?這兩種說法很矛盾,讓作者無所適從。那么該采用哪一種呢?其實并不難解決。只要檢查元人作品就行。查全元散曲四卷中【正宮·漢東山】這個曲調(diào)只有張可久的十首,全部是用的“歌戈”韻,沒有別人的例子。這就已經(jīng)說明此調(diào)應該用“歌戈”韻了。而且只有這個韻才能使全曲音調(diào)和諧好聽。而用其他韻就不好聽了。再說【正宮·雙鴛鴦】這個曲調(diào),也只有王惲的十五首,其他人沒有。王作的第三句第五句的第三個字,全部是平聲。就說明這兩個地方必用平聲,不能仄聲,這是很嚴格的。這可能是當時演唱的需要。因此,我們現(xiàn)在作曲應該和元人的用法一致才好。 我以為還是以全元散曲為準,用“歌戈韻”為好。 二、【商調(diào)·滿堂紅】的定格。 這個曲牌有疊韻,疊句,鼎足對,發(fā)現(xiàn)有曲友沒仔細讀譜,平仄錯誤,第三句未疊。 【商調(diào)·滿堂紅】小令散套兼用。三個“也波”是定格,必須照用,“也波”后的字疊前韻。 去平平上去平平(葉),也波平(格)。(疊前韻)。 上平平上去平平(葉),也波平(格)。(疊前韻)。 平去上去平平去(葉),也波去(格)。(疊前韻)。(第三句第四字疊第二字)去平平(葉),去平平(葉),去平平(葉)。(須鼎足對)去平平去仄平平(葉)。 作品如下列: 例:(元) 賈仲明《金安壽》雜劇的曲文: 鳳凰山下鳳凰臺(韻),也波臺(格)。鳳凰臺上鳳凰來(葉),也波來(格)。天籟地籟聞人籟(葉),也波籟(格)。八音諧(葉),綠云裁(葉),翠煙開(葉)。月明吹徹海山白(葉)。 《全清散曲》中有孔廣林 【商調(diào)·滿堂紅】薪兒下第吟示 鵲華山色鵲華秋,也波秋。趵突泉聲趵突流,也波流。山秀水秀人應秀,也波秀。勢吞舟,氣空儔,思通幽,泗防當更出殊尤。汪經(jīng)昌《南北曲小令譜》收入【滿堂紅】: 笑他酣飲醉如泥(韻),也波泥(格)。 毀茶譽酒論都非(葉),也波非(格)。 真味至味原無味(葉),也波味(格)。 會群笄(葉),玩芳菲(葉),串珠璣(葉)。 (不比)鷓鴣才唱翠眉低(葉)。 譜式從《北曲新譜》,入商調(diào),為北曲小令單用譜?!耙膊ā睘樵~尾和聲定格,必須照用,其后為韻字,須重復前一句末尾韻字。 注意: 1、第三個七字句句內(nèi)疊韻,如“真味至味原無味”、“天籟地籟聞人籟”、“山秀水秀人應秀”;許多作品未疊。 2、三個三字句是鼎足對,如“會群笄,玩芳菲,串珠璣”、“八音諧,綠云裁,翠煙開”、“勢吞舟,氣空儔,思通幽”。不少作品未用鼎足對,這應當是寫作時要注意的。 三、談?wù)劇倦p調(diào)·大德歌】句式。 此調(diào)在《全元散曲》中只有關(guān)漢卿十只曲子。但是各種譜式也不盡相同,主要是在第三句和第五句的正字應該是幾個。 先看第三句: 1、道是春歸人未歸7 2、偏那里綠楊堪系馬8 3、便做陳摶睡不著7 4、不由人不斷魂6 5、正是那西廂月上時8 6、正撞著一帆風趕上水9 7、道是你無錢怎奈何8 8、疑怪他桃花冷笑人8 9、再不見煙村四五家8 10、唱新行大德歌 6 這句里有6字句兩個、7字句兩個、8字句五個、9字句一個。由此斷定這句正字不可能是七字、更不可能是八字和九字。臺灣鄭騫先生說這句里沒有五字句,定為七字句,但是那兩個六字句該如何解釋?而如果說是正字六字折腰句句,但好幾句又念不成六字折腰句。但是如按照五字句來確定,其他字屬于襯字,就很自然能念通。所以這句正字應該是五字。 再看第五句: 1、虛飄飄柳絮飛6 2、教對清風想念他7 3、撲簌簌淚點拋6 4、那里是清江江上村8 5、我是個香閨里鐘子期9 6、怎想著金山寺壁上詩9 7、誰著你搖銅鈴唱換歌9 8、強題詩也斷魂6 9、看疏林噪晚鴉6 10、想人生/能幾何6 這句里有6字句五個,7字句1個,8字句一個,9字句三個,六字折腰句占了一半。其余字為襯字。所以這句正字應為六字。 這樣確定后,再看其譜式和作品。 【雙調(diào)·大德歌】曲譜【格律】 句式;三三五,五六、七五。共七句七韻。 十平平,仄平平。平平十去歪(可平可仄)。仄仄∧平平去,十 十十、仄仄(去上佳)平。(∧為暗韻,也可不韻)十十平仄平平去,十 上去平平。 例曲: 【雙調(diào)·大德歌】春夏秋冬四首 春 子規(guī)啼,不如歸,(道是)春歸人未歸。幾日添憔悴,虛飄飄、柳絮飛。一春魚雁無消息,(則見)雙燕斗銜泥。 夏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綠楊堪系馬?困坐南窗下,(教)對清風、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誰畫?(瘦巖巖)羞帶石榴花。 秋 風飄飄,雨瀟瀟,(便做)陳摶睡不著。懊惱傷懷抱,撲簌簌、淚點拋。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淅零零)細雨打芭蕉。 冬 雪紛紛,掩重門,(不)由人不斷魂。瘦損江梅韻。(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閨(里)冷落誰瞅問?(好一個)憔悴(的)憑闌人! 附臺灣鄭騫《北曲新譜》【大德歌】條目云: 【大德歌】北曲譜 【簡介】小令、雜劇。雙調(diào),亦入商調(diào)。小令關(guān)漢卿撰 【例作】 風飄飄。雨蕭蕭。便作陳摶睡不著。懊惱∧傷懷抱。撲簌蔌,淚點拋。秋蟬兒噪罷寒蟲兒叫。淅零零細雨打芭蕉。 【格律】十平平。仄平平。十仄平平十厶歪。仄仄∧平平去。十十十,仄仄(去上佳)平。十十平仄平平去。去上去平平。 【句式】七句:三。三。七。五[∧/]。六乙。七。五。 【說明】第三句可作六乙,如關(guān)作另一曲云“唱新行,大德歌?!钡珡臒o作五字者,正音廣正皆定此句為五字,非是。淚點、細雨、去上連用,甚美聽;淚細兩字偶有用平聲者,皆敗筆也。 四、說說短柱體。 短柱體也稱藏韻體,是散曲的一種巧體。特點是根據(jù)漢語二字而節(jié)的特點,通篇每句兩韻或三韻,或兩字一韻,四字兩韻,六字三韻,其形式像一排排短小的音柱,周德清稱為“六字三韻語”。 例:虞集【雙調(diào)·折桂令】席上偶談蜀漢事因賦短柱體: 鑾輿三顧茅廬,漢祚難扶,日暮桑榆。深渡南瀘,長驅(qū)西蜀,力拒東吳。美乎周瑜妙術(shù),悲夫關(guān)羽云殂。天數(shù)盈虛,造物乘除,問汝何如,笑賦歸歟。 虞集現(xiàn)存散曲僅此一首,寫魏蜀吳三國爭雄,干戈不息,勝敗興亡,此消彼長,到頭來萬事皆空。通篇用“魚模”韻,六字句每句三韻、四字句每句兩韻,平仄交替,旋律恰與懷古感慨、沉郁頓挫情調(diào)相吻合。語意流暢自然,不露斧鑿痕跡,極見其駕馭巧體的功力。 因其用韻過密,內(nèi)容極難通暢妥帖,流傳后世的佳作極少,其難度可想而知。清人趙翼評價“……通首皆二字一韻,更前人所未有也。中州韻入聲似平聲,故蜀、術(shù)等字皆與魚、虞相葉。古來通篇二言詩,惟此一首?!?/p> 由于創(chuàng)作難度很大,元代以來,鮮有佳作。當代詩詞大家熊盛元有一首【雙調(diào)·折桂令】秋日感懷:“雙瞳遙送飛鴻。影弄波中,酒甕香濃。秋夢迷濛,階蛩繁冗,章貢潺淙。高壟云封仙洞,低空霜凍晨鐘。肩聳成峰,筆動如龍。且共詩翁,坐擁殘叢。” 他認為,較之道園之渾成,自慚滯澀,這應該說是“難能而不可貴”吧? 山西汾河曲社梁耿先生有近作【黃鐘·刮地風】抗疫有懷(短柱體): 不是拘留自愿留,靜候春游。不分老幼繭窩休,皆咒魔頭。淚流眉皺,心憂難受,疫紂人猷,眾謀天佑。凱歌有你奏,勇兵糾我愁。天使就風流。 此曲句子符合短柱體要求,可見功力匪淺。 杭州臘梅花·郎秀娟近作: 【仙呂·太常引】心雨 一一清明祭母(通韻·短柱體) 凝煙閃電雨連綿,思遠步蹣跚。別念痛腸酸,慈面又偏浮眼前。(幺篇)耕田無怨,貧煎傾獻,勤儉愛無邊。想見耐無緣,淚花濺香燃墓前。 此曲也是每兩字押同部韻,平仄通押。是成功的。作者的確費了一番腦筋,是很不容易的。 五、說說詞曲中的“暗韻”。 暗韻,就是詩句中除韻腳之外的韻,也就是句中押韻。暗韻在律詩中一般是不允許的,在律詩中出現(xiàn)了暗韻,稱作“犯韻”或“冒韻”,應盡量避免。 但在詞曲中適當?shù)剡\用暗韻,可以使詩詞在閱讀之時更加悠揚悅耳。沈義父(宋)《樂府指迷》云:“詞中多有句中韻,不惟讀之可聽,而歌時最要葉韻應拍,不可以為閑字而不葉?!边@句話說明了暗韻的重要性,不能把它當作“閑字”而不“葉(押韻)”。 暗韻在詞和曲中是常見的,這是譜書中所規(guī)定的,比如龍榆生《唐宋詞格律》中《沁園春》一調(diào)注明:一百十四字,前片四平韻,后片五平韻,亦有于過片處增一暗韻者。 暗韻在元曲中要求比較嚴格。這四個曲牌譜都標有暗韻: 1、【中呂·十二月帶堯民歌】 【十二月】平平仄上△(平),×仄平平△。平平厶×,×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緢蛎窀琛俊疗健霖曝破狡健鳎霖破狡截破狡健??!疗健霖曝破狡健?,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暗韻)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去△。 例:【十二月】寒食道中(張養(yǎng)浩) 清明禁煙,雨過郊原,三四株溪邊杏桃,一兩處墻里秋千。隱隱的如聞管弦,卻原來是溪水濺濺。 【堯民歌】人家渾似武陵源,煙靄蒙蒙淡春天。游人馬上裊金鞭,野老田間豐年。山川都來杖履邊,早子稱了閑居愿。(川是暗韻) 2、【越調(diào)·黃薔薇帶慶元貞】 仄平平去上(可平,韻),××仄平平(韻)。×仄平平厶上(可平,韻),×仄平平厶上(可平,韻)?!具^慶元貞】×平×仄仄平平(韻),×平×仄厶平平(韻),×平×仄仄平平(韻)。平平(暗韻)×厶×(韻),×仄仄平平(韻)。 例:顧潤德 步秋香逕晚,怨翠閣衾寒。笑把霜楓葉揀,寫罷衷情興懶?!具^】幾年月冷倚欄干,半生花落盼天顏,九重云鎖隔巫山。休看作等閑,好去到人間。(看是暗韻) 3、【雙調(diào)·大德歌】 【雙調(diào)·大德歌】曲譜【格律】句式;三三五,五六、七五。共七句七韻。十平平,仄平平。平平十去歪(可平可仄)。仄仄∧平平去,十十 十、仄仄(去上佳)平。(∧為暗韻,也可不韻)十十平仄平平去,十 上去平平。 關(guān)漢卿十首有七首用暗韻如: 秋 風飄飄,雨瀟瀟,(便做)陳摶睡不著。懊惱傷懷抱,撲簌簌、淚點拋。(惱是暗韻)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淅零零)細雨打芭蕉。 4、【黃鐘·晝夜樂】 【黃鐘·晝夜樂】的(么篇)的首句“仄平∧仄平∧上去平”(“∧”為暗韻符號)第二、四字為暗韻,是可藏可不藏,藏韻尤佳。且一、二字與三、四字為疊字。 趙顯宏(元)的【黃鐘·晝夜樂】(夏)中(么篇)的首句:“小哥、小哥忒恁快活,休波,真?zhèn)€,真?zhèn)€是占斷鳴珂。有幾個知幾似我,不受用委實圖甚么?盡今生酒病詩魔。落落魄魄,落落魄魄,且恁地隨緣過”?!靶「?,小哥忒恁快活”,“哥”、“活”押韻。“哥”是暗韻。 暗韻在元曲中運用是比較多的,甚至還有六字三韻的,王實甫《西廂記》中“忽聽一聲猛驚”六字中,“聽”“聲”“驚”押韻。沈德符(明)《顧曲雜言》引周德清(元)話:“此類凡元人皆能之,不獨西廂為然。如春景時曲云:‘柳綿滿天舞旋’、冬景云:‘醉烘玉容微紅’、私情時曲云:‘玉娘粉妝生香’,俱六字三韻?!崩纾ㄔ┯菁讨w【雙調(diào)·折桂令】即四字藏二韻,六字藏三韻:“鸞輿三顧茅廬,漢祚難扶,日暮桑榆。深渡南瀘,長驅(qū)西蜀,力拒東吳。美乎周瑜妙術(shù),悲夫關(guān)羽云殂。天數(shù)盈虛,造物乘除。問汝何如,早賦歸歟?!?/p> 這種形式既有押韻,還要語句通順,詞能達意。創(chuàng)作有難度。 史文山,山西沁源人,1943年1月生。1967年畢業(yè)于山西大學政治系。退休前為太原理工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系中國楹聯(lián)學會、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山西詩詞學會常務(wù)理事,曾任山西《難老泉聲》編輯、《唐槐詩社》副社長、《唐槐吟苑》副主編、編審。詩詞曲作品及論文發(fā)表在《中華詩詞》《詩詞世界》《詩詞月刊》《當代散曲》等全國多種刊物。在山西省圖書館《文淵講壇》講詩詞對聯(lián)知識八次。有《抱璞散曲》出版。 當代散曲微刊編委會 顧 問:李旦初 徐耿華 賈學義 黃小甜 周成村 張四喜 南廣勛 鄭永鈐 總 編:李玉平 主 編:元振華 副主編:白存環(huán) 吳月英 張華興 梁 耿 趙淑嫻 魏躍鮮 楊冬亮 繼承傳統(tǒng) 立足時代 兼容并蓄 繁榮散曲 |
|
|
來自: WENxinHANmo > 《散曲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