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段子:一念回頭,善莫大焉。主人公世代屠狗為業(yè),沒想到自己的爸爸因?yàn)槔凼狼穭e人錢物,已經(jīng)七次墮落為狗身,且七次被兒所殺,也許是苦日子要熬出頭了,最后這次終于狗做人言,道出一切,令人唏噓。 【原文】: 鹽官縣黃天蕩民余三乙,世以屠狗為業(yè)。因娶妻得資裝數(shù)十千。嘗取銀釵一只,貨于市,就路旁人家買狗,議價二千五百馀。余只與二千三百,欠二百錢,他日當(dāng)攜還,遂牽以歸。 到家,不解縛,置壁下,令妻燒湯,余急如廁。聞人喚三乙嫂,不知所從來,聲至再,審聽之,乃狗也。問曰:“是汝言乎?”應(yīng)曰:“是我,乃汝翁,但汝不識我。我在生時造業(yè)多,負(fù)累人錢物,已七死吾兒手中。今幸只欠二千五百,而有二百在,宜速償之,不然,更須再來。汝勿語夫,恐聞此言,不肯見殺,則又不能脫離耳!”叮嚀諄切。言訖余至,妻云:“湯已熱,適鄰家請我吃茶,須略去?!?/p> 及回,則狗已支解機(jī)上矣!妻顰蹙窘懼,余不知也,攜肉出貨,歸而喜曰:“今日甚利市,得錢多,止馀一半?!蹦烁顢?shù)臠啖妻,妻以食素辭。明日,攜馀肉出,既歸,復(fù)取所剩與妻,妻仍不食。余怒曰:“當(dāng)時煮肉未熟,汝便取食,今若此,何也?”妻未答,不覺墮淚。力問之,始具以告。余驚痛失措,以口向地,出而哇之,良久就寢,三日方醒。 妻泣曰:“事已如此,慮業(yè)報牽纏,相與行乞于市?!庇嘣唬骸暗脽o貽笑鄰里?”妻曰:“我籠中猶有布數(shù)疋,可資以為生理?!庇鄰闹?,徙居臨安外沙,撲賣頭■【上須下巾】篦掠,日誦阿彌陀佛萬聲,祈懺宿罪,至今尚存。 【白話語音文字版】: 這是一個典型的戒殺故事。鹽官縣(浙江嘉興海寧市)黃天蕩有個百姓余三乙,家中世代以屠狗為業(yè),因娶妻得了數(shù)十千錢的嫁妝,家境變得比原來好些,但他依然殺狗為生。有一回,他拿妻子一只銀簪到市面上換錢,得了錢就在路邊一家人那里買了條狗,商定的價格是2500錢,余三乙只給了2300錢,說差的200錢改天拿過來,人家也同意了。他就把狗牽回家,到家也沒解繩索,直接把狗栓在墻根,讓他老婆燒熱水,準(zhǔn)備一會整治這只狗。他自己內(nèi)急,去上廁所。 此時屋里只剩下余三乙妻子和這只狗。余妻燒好一大鍋熱水,正準(zhǔn)備處理狗,卻聽見有人叫她,她環(huán)顧左右,看屋里沒人。但過一會又聽人叫“三乙嫂!”,余妻仔細(xì)一聽,發(fā)現(xiàn)這聲音竟是那只狗發(fā)出來的,余妻也沒特別害怕,她就問這只狗:“你是誰呀?是你在說話嗎?”狗說:“是我,我是你的公公!你可能不認(rèn)識我,我活著時候造業(yè)太多,欠人家很多錢物,因?yàn)檫€債,已經(jīng)七次死在兒子余三乙手里了!這次算幸運(yùn),只差2500錢就全還完債了!”這話的意思,余父已經(jīng)七次轉(zhuǎn)生為狗,且都被余三乙所殺。 這狗接著說:“這次我兒子余三乙把我買過來,只給人家2300錢,還差200錢,你們趕緊把這錢補(bǔ)上,要不然我當(dāng)狗這一輩子結(jié)束了,接著還得轉(zhuǎn)生為狗,錢還完,我才能解脫!這些話千萬別對我兒子說,就怕他知道以后不殺我,不愿意殺我,我這債就還不了,千萬,千萬!”余妻知道這個消息后,肯定是五雷轟頂,當(dāng)時就答應(yīng)這條狗不告訴余三乙。他們說完這些話,余三乙就從廁所回來了。余妻說:“水已經(jīng)燒好了,我到隔壁家去喝茶,人家跟我說好幾回了!我現(xiàn)在過去一會兒!”余三乙沒太注意,就說:“行,你去吧!” 等老婆從鄰居家回來發(fā)現(xiàn),這只狗已經(jīng)被余三乙肢解在案板上了。她當(dāng)然心里很難受,很痛苦,知道那是她公公,但余三乙并不知道!余三乙煮完狗肉拿出去賣。一天生意回來,他特別高興,狗賣掉一半,得了很多錢,說著話,還割下一些狗肉給妻子吃。余妻說不吃,正在吃素。 第二天,余三乙?guī)еO碌墓啡饨又鋈ベu,這一天還是沒賣完,把剩下的又拿回來,回家后,他把賣剩的狗肉又切下來一點(diǎn)給他老婆吃,老婆還是不吃。這次余三乙就生氣了,說:“以前煮狗肉沒見你不吃啊?有時候沒熟你都吃!這兩天是什么情況?給我說一下!”他妻子不說話,眼淚就下來了。余三乙一看有情況,就開始逼問妻子到底出什么事了。老婆無奈,就把前兩天遭遇的這件事兒說了:余三乙把他爸爸買回來殺了、煮了,還把這肉給賣了等等。 余三乙聽后,捶胸頓足,嚎啕大哭,直接趴地上開始嘔吐,把這幾天吃的他爸爸的肉“哇哇哇”吐了不少,直到吐不動為止,人也累了。過了很長時間,他就去睡覺,連睡三天。醒了以后,他老婆就哭著說:“事已至此,咱們這個罪業(yè)也挺深重的!你相當(dāng)于殺了你爸爸七次,干脆咱不干這個事了,不殺狗了,哪怕去要飯都行!”余三乙還不好意思,說:“那不是讓鄰居和鄉(xiāng)里人笑話嗎?” 插一句,從這個故事看,宋代的市民社會已經(jīng)形成,比如余三乙小商販干不了了,你讓他回去種地,他還不愿意,哪怕在城市里要飯他也不回鄉(xiāng)村。余三乙妻子說:“我陪嫁的這些東西,竹箱子里還有好幾匹布呢!我們還算有點(diǎn)生活資本的,即使不殺狗,我們也能活命?!眱煽谧由塘客琢耍桶岬搅伺R安的外沙,這是一個村莊名,現(xiàn)在還叫外沙,在杭州的富陽區(qū),估計(jì)是生活成本低一些,整天就賣一些針頭線腦、手絹這些小東西過活,同時每天日誦阿彌陀佛數(shù)萬聲,懺悔自己的業(yè)障和以前的罪惡,這兩口子到現(xiàn)在還活著,這是一個典型的棄惡從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 |
|
|
來自: 祥宏講夷堅(jiān)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