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剩女」一詞最早出自于2006年《時尚 Cosmo》的一期雜志。 封面的標題就是《歡迎來到剩女時代》,用以形容超過社會一般認為的適婚年齡,但仍未結婚的女性。而后又被收錄到2007年由教育部發(fā)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6)》中,成為171個漢語新詞語之一。 在中國,普遍意義上的「剩女」年齡線是27歲,大于年齡者依次被劃分為「圣斗士」、「必勝(剩)客」、「斗戰(zhàn)勝(剩)佛」、「齊天大圣(剩)」。盡管十多年過去了,這個詞的使用率和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它定義、困頓著每一位中國大齡單身女性。 「剩女」距離幸福究竟有多遠? 時下,一場關于愛情與婚姻的探討正在熱劇《誰說我結不了婚》中展開,三位「剩女」的故事,直擊每個單身女性的心靈困境—— A 多年未見的初戀要不要情緣再續(xù)? B 戀愛即結婚的經(jīng)濟適用男要不要嫁? C 暗戀有沒有錯? D 年下戀靠不靠譜? E 年齡該不該成為婚姻的阻礙? ![]() 迎著世俗的眼光,那些尋找愛的過程,露骨般現(xiàn)實和諷刺。在婚戀市場,無論受過多好的教育,人品多么端正,性格多么平易,都最終會被「年齡,外貌,生孩子」這三把大尺卡得死死的。30+的女性不結婚就低人一等嗎?傷痕累累過后,她們用經(jīng)歷告訴每一個不完美的個體——要如何在愛的關系里認清自己? 正如劇中一句臺詞所言“離婚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結婚?!蹦敲矗c其離婚冷靜,不如冷靜結婚。 真實的她們和我們 劇中選擇的三位主角非常有代表性。 程璐(童瑤飾):上海女孩,本碩連讀,編劇,職業(yè)上出道即巔峰,顏值上等,獨立有主見。34歲,單身未婚。 田蕾(陳數(shù)飾):知名律師事務所二級合伙人,職場精英,自購上海二環(huán)地鐵沿線房產(chǎn),自律勤奮。34歲,單身未婚。 丁詩雅(許芳銥飾):美容院老板,性格溫和,長相出眾,無房有車。30歲,單身未婚。 ![]() 乍看之下,這三位代表的都是優(yōu)秀女性,然而以中國傳統(tǒng)擇偶標準審視,卻又算不上理想的結婚對象。 首先,職業(yè)高危。編劇,自由職業(yè)者,散漫多思,常年與娛樂圈打交道,工作環(huán)境浮躁神秘,作息顛倒不規(guī)律;律師,工作壓力大,同行競爭激烈,常態(tài)化出差加班,心思縝密嚴謹,擅于以法律標準解決一切問題;美容院老板,服務行業(yè),工作環(huán)境閉塞單一,常年倒休加班。 其次,收入不菲。生活質量上乘、衣食無憂、車房自備,易造成男性配偶壓力。 最后,高知智慧,自主獨立。三位皆受到過良好的高等教育,且在各自職場小有成就,自然不甘于相夫教子。 職場內與異性接觸概率小,職場外相親條件不吃香,甚至存在「工作不穩(wěn)定」「過于強勢」「難以照顧家庭」等大眾普遍「有色」認知,也間接造成了她們被動「剩下」的原因。而這些現(xiàn)實問題,代表著當下生活中絕大多數(shù)大齡優(yōu)秀單身女性的境遇。 「剩女」看似一類人,細品,又各不相同。 對于程璐來說,她的「?!故且驗椤缸非蟆?。她并不是不愿意結婚,也不排斥老土的相親,甚至不惜成為女性婚戀課題的研究對象,向心理學教授討教戀愛招數(shù)。她嘗試著接納不同類型的男性,可惜那些「桃花」只是看起來很美。 婚姻之于田蕾,永遠不會放在人生排序的首位。她衡量一件事情有著近乎嚴苛的價值觀——從利益出發(fā)它要不要做,從風險出發(fā)它該不該搏,從能力出發(fā)它該不該干。所以,她認為,女人放棄婚姻是邁向成功的捷徑。 丁詩雅的「被剩」,源于她對愛情的執(zhí)念。在一段不明朗的兩性關系中,她默默付出,默默等待,得知暗戀對象已婚的事實真相后,已錯失了六年最美好的青春年華。 ![]() 《誰說我結不了婚》中的女主們,性格各異,優(yōu)缺點明顯,她們既不是高富美,也非傻白甜,遭遇的困惑真實而具有普遍意義,仿若生活中為愛迷茫的你我。這種大膽打破常規(guī)的不完美人設,反而提升了人物的立體感和貼近性。 以女性角色為主線的劇情,并沒有貶損或弱化男性角色的意思。無論是大學教授、富二代,還是精英律師、金融男、海歸,皆屬于婚戀市場的優(yōu)質群體。而社會心理學教授魏書的人物設定,從中立的視角反射出「剩女」尷尬的社會處境,客觀且有說服力。 那些愛的成長與困惑 結婚率低,全球性蔓延。 為什么到了中國,就成了非常受關注的社會問題,并且產(chǎn)生「剩女」這個專屬詞。那是因為,在幾乎所有人的觀念中,都把「婚姻」當做人生的一個「必經(jīng)」階段,這讓婚姻成了一個必考題,而不是選擇題。 劇中有兩場戲太過真實。 一場是,程璐聽從魏書建議,去參加8分鐘約會,結果換來了一萬點暴擊。與她搭訕的男性,先是攻擊編劇的職業(yè)沒有五險一金,批判國產(chǎn)劇質量差水準低,隨后又諷刺程璐年齡大,語言間的蔑視與看到貨架上一瓶臨近保質期的罐頭并無區(qū)別。正如程璐事后對魏書坦言,一句大齡剩女,把她之前所有的努力全部抹殺。 ![]() 另一場是程璐拒絕李文杰逼婚,對方勸她多考慮的理由是“你都快35了,除了我以外,誰還敢追你?你在上海內環(huán)有一個兩室一廳的房子,有一個上海戶口,綜合分也就是一個及格?!碑敾橐龀蔀槊鞔a標價的商品,被當做一場交易,程璐失望地回懟道“我不是結不了婚,我是不想和你結。” 大多數(shù)時候,人們把「剩女」習慣歸類為「恨嫁一族」,因為「恨嫁」,進而變得「廉價」?!墩l說我結不了婚》拋出了四類情感現(xiàn)象,以探討的姿態(tài)回應了很多大齡女性的情感困惑。 A.錯過的初戀該不該挽回? 初戀,愛情里最純粹的開始,又多伴苦澀的結局。有的人會因為初戀受挫,選擇終身不婚。 ![]() 劇中的程璐,大學時代喜歡上了同班同學李蔚皓,表白那天,錯將情書放在了別人的書里,兩人遺憾錯過。再相見時,已是畢業(yè)十年之后,面對海外歸來的李蔚皓,程璐愛火重燃。然而,曾經(jīng)埋藏心中的點點好感,被各自不同的成長背景橫亙其間,早已丟失了最初的味道,成了那個最熟悉的陌生人。 盡管程璐鼓足勇氣示愛,李蔚皓還是選擇了拒絕。兩人終究沒能前緣再續(xù),止步于朋友身份。 B.戀愛即結婚的經(jīng)濟適用男要不要嫁? 某種意義上,李文杰的出現(xiàn),是程璐遇到過的最適合的結婚對象。 年薪70萬,外形上等,社交面廣,擅長追女人的一切慣用套路。他有明確的目的性,所有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所以,他急切地、按部就班地、不顧對方想法地執(zhí)行著自己的計劃,從搭訕約飯,請假陪出差,到雇群演當眾表白,攜母約會逼婚,李文杰之所以敢步步緊逼,正因為他從一開始就看清了大齡女性恨嫁的軟肋。 ![]() 在要不要為了結婚而結婚的搖擺中,程璐最終選擇忠于內心,不臣服于物質,果斷拒絕了李文杰。 C.暗戀有沒有錯? 世界上最慘烈的一種愛情,莫過于心上人結婚了,新娘不是你。 劇中,丁詩雅愛上了美容院的投資人林中信,對方不幸喪偶旅居海外。分隔兩地,丁詩雅默默守候,一邊盡心盡力打理店面,一邊等待心上人歸來。 ![]() 她相信,時間會撫平創(chuàng)傷,林中信表白是早晚的事。然而,六年過后,丁詩雅等來的卻是林中信已經(jīng)再婚的消息。她追問對方,“到底有沒有愛過我?”得來的答案是,“愛過。但對我來說,人生不是只有愛情,事業(yè)才是我在乎的?!?/p> D.年下戀靠不靠譜? 在工作中,程璐遇到了96年出生的小哈,對方的猛烈追求下,兩人走入了一場年下戀。十歲的年齡差,是成長背景、生活習慣、價值觀念不可逾越的鴻溝。程璐極力配合小哈的喜好,吃宵夜玩游戲,小哈也勉強看著完全無感的懷舊演唱會。雖然兩人的愛情不乏肉麻橋段,但是又能一味地遷就多久呢? ![]() 村上春樹說過,不是所有的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同理,不是所有的人「相遇」或是「合適」都能成就一段美滿的婚姻。漫長的人生,能攜手共度的那個人,一定是三觀相近,志趣相投,為愛而來。 討巧和幽默的批判 一個「剩」字,彰顯了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 沒結婚的,是「被挑剩下的」殘次品。結了婚的,則是「被選中的」勝利者。這樣的價值觀念,《誰說我結不了婚》是持批判態(tài)度的。而批判的方式又極其討巧和幽默,借由不斷的金句臺詞來表達觀點。 劇集開篇,三位女性已明確闡述了各自的愛情觀。 “如果一段愛情全靠錢撐著,那跟進ICU有什么區(qū)別呢?雖然長得帥不能當飯吃,但是長得太丑了,也讓人吃不下飯吧?!?/p> “我最討厭有一種男人動不動就說:女人永遠是對的,這句話什么意思???這句話從本質上表明,社會上大部分男人都會蠻不講理的認為,絕大多數(shù)的女人是蠻不講理的。” “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我最喜歡的是成功,而女人放棄婚姻,是邁向成功的捷徑。” 隨著劇情的推進,程璐遇到了大學時代的初戀李蔚皓和經(jīng)濟適用男李文杰,兩段無疾而終的感情,讓她對婚戀問題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白頭到老,有的人適合陪伴,有的人適合在一起生活,還有的人值得懷念。” “不是結婚不重要,而是太重要了,因為太重要,所以萬萬不能湊合,不能將就,不能隨波逐流,而是要堅定,要等待,要更加的相信?!?/p> ![]() 劇中,對愛情參悟最為透徹的田蕾,對閨蜜們遭遇的“形式主義”愛情、“道德綁架”式愛情提出了直戳本質的看法。 “當眾表白就是強人所難,那不是浪漫,那是愚蠢的熱情,我要是你,掉頭就走?!?/p> “人和人之間,如果有長久舒適的關系,靠的是共性和吸引,不是像你現(xiàn)在這個樣子,一味地付出,道德式的自我感動?!?/p> ![]() 不局限于愛情,劇中還有許多對社會現(xiàn)象的拷問。 “你愿意把婚姻當做一場交易,也請接受等價交換的市場法則,你要是愿意把自己明碼標價放在婚戀市場,請你先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如果沒有資本溢價的話,為何指望別人出高價收購?!?/p> “為什么過了適婚年齡,就一定要結婚呢?照您的說法,是不是過了平均壽命,人就該去死了呢!” “自己的婚姻都過得亂七八糟的,還對別人的感情指手畫腳?!?/p> 那些關于人生、事業(yè)的探討,卻又充滿了積極態(tài)度。 “每個人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意識到,放棄自我意識和毫無必要的自尊心之后,人生會輕松很多,可即使代價慘重,千夫所指,只要還活著,我就需要這自尊心的如影相隨。” 沒有刻板的說教,這些充滿哲理的話語融入劇情之中,潛移默化輸出正向的愛情觀、價值觀、婚姻觀,《誰說我結不了婚》以“潤物細無聲”的處理方式,在一眾主題先行的都市情感劇中,呈現(xiàn)出不張揚的高級感,直擊觀眾內心,產(chǎn)生價值觀念的認同和共情。電影天堂 引人深思的婚姻拷問 很多時候,「剩女」的出現(xiàn)已超越了個人情感的界限,上升到家庭和社會問題。 在中國父母的觀念中,只有子女結婚生子,才算完成人生大事,否則不結婚的幸福都不是幸福。催婚,幾乎伴隨著每一位大齡不婚女性的日常,無論是當面拷問,還是電話微信里的旁敲側擊,那種令人尷尬而窒息的場面,都足以摧毀一個人追求真愛的堅強意志。 獨立自信的田蕾,也不得不為了應付父母粗暴的干涉,而選擇「雇傭男友」。 ![]() 她帶著假男友徐海峰為父親祝壽,席間發(fā)生種種不快。在父親的眼中,只有結婚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女人,相夫教子才符合一個女性正常的人生軌跡。即便田蕾升職成為律所二級合伙人,并打贏了一場跨國知識產(chǎn)權糾紛案,換來的只有父親一句“女人要事業(yè)有什么用??!” 以一種絕對的權威凌駕于子女意愿之上的,還有田蕾的母親。盡管她自己的婚姻都以失敗收場,見到女兒第一面,仍然逼問“你們倆哪天領證?” 移步社會,大齡女性面對的環(huán)境同樣殘酷。 “一個三十多歲不結婚的女人,一定是有問題的。” “有一種罪犯,專挑單身女性下手。” “你也不照照鏡子,看看自己,哪個男人愿意多看你兩眼?” “讀碩士,沒用。和你年齡一樣大的,孩子都抱身上了?!?/p> ![]() 一邊是親情綁架和社會壓力,另一邊則是努力追求自我的獨立生活。閨蜜談心,同學聚會,運動健身、購物美容,沒有愛情和婚姻又怎樣?大齡單身女性依然可以活出精彩。 ![]() 在《誰說我結不了婚》中,直觀呈現(xiàn)了「剩女」的AB兩面,引人深思?;橐龅谋举|究竟是什么?結婚與不結婚,早與晚,跟什么樣的人結婚,與幸不幸福有必然關聯(lián)嗎?父母和兄弟姐妹,就有權利以親情的名義綁架一個人選擇人生的意愿嗎? 就像有位哲學家說的那樣,一開始,我以為世上最不幸的事情是孤獨終老,可直到后來,我才發(fā)現(xiàn)錯了,因為世上最不幸的事情,并不是孤獨終老,而是和一個讓你感到孤獨的人,過一輩子。 《誰說我結不了婚》正是借由三位女性的情感故事,上演一出「反剩女」現(xiàn)實大戲。它告訴所有女性,沒有人是被剩下的,婚姻永遠要以愛為前提,不要為了迎合世俗的期待,降低對另一半的要求去邁入婚姻的門檻。 這,也該成為全社會的認知。 婚姻,繁衍,都是人生的一種路徑。 不是唯一,也非必然。 既不是責任,更不是義務。 可喜的是,《誰說我結不了婚》道出了所有女性在面對婚姻問題時應該保有的一份野心: 是啊,我就要這樣,為什么不可以? |
|
|